【摘要】 由于先天体内贮存不足(早产、多胎、孕期营养不良),维生素D摄入不足(紫外线照射不足、饮食缺乏维生素D等)和慢性消化道疾病造成的维生素D吸收不良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是儿童期一个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目的 讨论儿童维生素D缺乏病的诊疗体会。方法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 一般治疗以口服维生素D制剂为主,重症有并发症或口服有困难者,经多方研究后慎重肌注。
【关键词】 儿童维生素D缺乏病 诊断 治疗
由于先天体内贮存不足(早产、多胎、孕期营养不良),维生素D摄入不足(紫外线照射不足、饮食缺乏维生素D等)和慢性消化道疾病造成的维生素D吸收不良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是儿童期一个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
【临床表现】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致钙、磷代谢紊乱,造成以骨代谢和发育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1)早期:一般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主要是非特异性症状如夜惊、多汗、盗汗、烦躁、生长迟缓(生长速率低减)、进食差、睡眠不好。已有血生化改变。
(2)活动期:突出表现在骨骼营养和发育不良。
6个月以下婴儿:以颅骨体征为主,颅骨软化、方颅。
6个月以上婴儿:以长骨干骺端体征为主,肋骨串珠、手(足)镯、下肢、胸廓、脊柱畸形。前囟门关闭延迟。多种血生化改变。
(3)恢复期:经日光浴/紫外线照射或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骨骼病变恢复。不同程度血生化改变。
(4)后遗症期:多出现在2~3岁以后儿童,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值恢复正常,但可见遗留的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见于小婴儿。主要原因是在维生素D缺乏的进程中甲状旁腺功能过度应激造成应答迟钝,不能有效调节血钙水平到正常范围。
(1)症状:突发无热性惊厥、喉痉挛、手足搐搦发作终止后一切如常。上述症状多见于冬春。
(2)体征:面神经征、腓反射和陶瑟症阳性。
【诊断要点】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症状仅供参考和提供诊断方向的线索和提示。主要诊断指标为血清25-(OH)D3、血生化指标、X线骨骼干骺端变化。
(1)病史:营养史/喂养史,生活方式中存在有维生素D摄入不足、吸收障碍等原因。
(2)临床症状:1岁内典型或不典型的症状。
(3)实验室/影像学检查:
早期:血清25-(OH)D3明显降低(&<10μg/L)、血磷降低,血钙可正常。长骨骨骺端X线可正常,可见钙化线不整齐或出现小沟。
活动期:血清25-(OH)D3明显降低,甲状旁腺素水平增高,血钙稍低,血磷明显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长骨X线见骨干干骺端呈毛刷状和口杯状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骨质稀疏。
恢复期:血生化仍不正常。长骨X线骨骺端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为恢复的特征性标志。
后遗症期:血生化正常,骨骼X线正常。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溺症
(1)存在活动性佝偻病。6个月以下的婴儿、早产儿、人工喂养儿多见,春季发病多。
(2)抽搐:6个月以上婴儿多见,常为突发性,多数为全身抽搐,亦可局限于某一肢体或面部肌肉。抽搐次数较为频繁,神志清楚,不发热。
(3)手足搐搦6个月以上婴儿常见。上肢手腕屈曲,手指伸直,拇指屈曲;下肢伸直内收,足趾下弯呈弓状。意识清楚。
(4)喉痉挛:见于婴儿。声门及喉肌痉挛吸气时发出喉鸣音,严重时可因窒息死亡。
(5)Chvostek征,腓反射、Trousseau征仅在检查时出现。
(6)血检查:血清总钙浓度&<1.75~1.88μmol/L(7~7.5mg/dl),或钙离子&<1.0μmol/L(4mg/dl)。
【鉴别诊断】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需与下述疾病鉴别
(1)软骨营养不良:本病除有类似佝偻病的骨骼改变外,还有四肢和手短粗。 X线检查长骨骨骺端变宽平滑整齐,血清钙、磷正常。
(2)各型佝偻病:
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与无热惊厥性疾病鉴别:①低血糖惊厥,多见于清晨空腹,血糖&<2.2μmol/L;②低镁血症多见于小婴儿,常伴有触觉、听觉过敏,引起肌肉震颤或手足搐搦,血镁&<0.58μmol/L(1.4mg/dl)。
(2)喉痉挛与急性喉炎鉴别:急性喉炎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声嘶伴犬吠样咳嗽和吸气困难。无低钙症状,钙治疗无效。
(3)与婴儿期癫痫(例如婴儿痉挛症)鉴别。
【治疗方案及原则】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实施母乳喂养至少6~8个月。无法母乳喂养儿,使用含DHA和AA的配方奶。加强换乳期泥糊状食物喂养,保证均衡膳食,养成良好的进食行为(包括终生服奶的习惯)。加强户外运动。
(2)维生素D制剂治疗:注意“生理剂量、生理途径”的原则。以口服为主,重症有并发症或口服有困难者才考虑肌注,但一定要谨慎,不得超量,严防中毒。
早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 125~250μg(5000~10000IU)
活动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 250~500μg(10000~20000IU),连续一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每日10μg(400IU)。
重症有并发症或口服有困难者,经多方研究后慎重肌注。
早期:肌注维生素D一次7500μg(300000IU),3个月后改口服预防量。
活动期:肌注维生素D一次7500μg(300000IU),可根据情况隔1个月重复一次,计1~2次,然后改口服预防量。
恢复期:遇恢复期在冬春季者,按初期处理。
已用足量1~2个月仍不见效者,应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加以鉴别。有肝肾功能异常者宜选用骨化三醇或阿法骨化醇。
(3)钙剂:在维生素D治疗时每日服元素钙400~600mg。
(4)矫形:加强体育锻炼(体操、游泳等)。
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紧急处理:保持呼吸道畅通。选用苯巴比妥钠、地西泮、水合氯醛等止痉。出现喉痉挛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补充钙剂: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等量10%(或20%)葡萄糖液静脉缓缓推入,速度不可过快。全量推人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必要时一日可重复2~3次;已有输液者,可将葡萄糖酸钙加人静点。病情稳定后改口服10%氯化钙5~10ml,每日3次,与等量开水稀释后口服,一周后改口服其他钙剂(元素钙400~600mg)。伴有低镁血症时应补充镁,25%硫酸镁每次0.25ml/kg,肌注,每6小时一次,直至症状控制。
(3)同时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者,于抽搐控制后用维生素D治疗。
【预防】
1.母乳喂养,加强三浴锻炼(日光浴、水浴、空气浴);加强户外活动(包括小婴儿,冬季户外晒太阳等措施);养成“均衡膳食、自然食物、终生服奶”的良好营养行为。
2.有维生素D缺乏危险因素的婴儿可口服维生素D,于生后1~2个月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D 10μg(400IU);早产儿自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每日口服20μg(800IU),自第4个月开始每日口服10μg(400IU)。
3.钙剂补充 自饮食补充钙仍不能满足需求的、有佝偻病危险因素的儿童在医师指导下“按需添加”钙剂。
【维生素D中毒】
长期大量或一次性/短期超量服用/注射维生素D可导致维生素D中毒。轻者早期表现为低热、烦躁、易激惹、厌食、恶心、呕吐、口渴、乏力等;重者有高、热、多尿、烦躁、脱水、嗜睡、昏迷、抽搐。严重者有高钙血症和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如血钙、尿钙增加,长骨X线片显示钙化带过度钙化、骨皮质增厚,其他部位有异位钙化(主动脉弓、肾、脑、肺、肝等)。处理:立即停用维生素D。限制钙剂摄入。用利尿剂增加钙排泄。口服泼尼松和氢氧化铝抑制肠道钙吸收。
参 考 文 献
[1]韦小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早期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年10期.
[2]蔡力民,刘苓,陈蕴,林文顺.佝偻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照研究[J];安徽医学;2002年06期.
关于儿童维生素D缺乏病的诊疗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