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论文网: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会阴切开缝合术中两种缝合打结方法的产妇产后疼痛情况,处女膜还原恢复情况。方法 将同时期内行会阴切开缝合术的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在缝合过程中实验组采用粘膜层连续缝合至距处女膜环0.5cm处,8字缝合处女膜环。连续缝合肌肉和皮下脂肪层等皮内组织,皮肤采取锁扣打结法连续皮内缝合至处女膜环处打结,将线结打在阴道粘膜内。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缝合阴道粘膜至处女膜环。肌肉和脂肪层间断缝合。皮肤自切口远端开始连续皮内缝合至处女膜环处打结,将线结打在阴道粘膜内,各层均用外科加强结法。两组会阴切口均采用可吸收合成缝线缝合和相同的产后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会阴伤口疼痛情况及还原处女膜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产后处女膜环对合整齐,还原处女膜。伤口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或0.01)。结论 会阴侧切缝合术采取改良缝合术能还原处女膜,减轻切口疼痛,且操作简单,节省缝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会阴侧切缝合 8字缝合 打结方法 疼痛
会阴侧切缝合术是在接产过程中常用的手术切开方法,会阴侧切率在逐年上升。会阴伤口缝合有多种方法,常用外科打结法间断缝合,为探讨会阴侧切伤口缝合打结方法,减少产妇痛苦,我科对会阴侧切伤口缝合打结方法进行改良,自2009年8月起在会阴侧切缝合术采用单独还原处女。粘膜层脂肪肌肉层连续缝合。皮肤采取锁扣打结法连续缝合。通过临床观察和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4月内的行会阴侧切术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年龄21~34岁,孕37~41周,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行会阴左侧切术,无会阴裂伤,切口无污染。产后两小时出血量小于300 mL。
1.2 分组方法
将200例产妇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0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缝合方法
缝合材料选用强生公司怡乔可吸收合成缝线。两组产妇均适时行会阴侧切术,术前常规应用2%利多卡因行会阴局部浸润麻醉或会阴神经丛阻滞麻醉以减少缝合时产妇的痛感,便于缝合。实验组用2-0怡乔可吸收线缝合粘膜时,在顶端上方0.5厘米处缝合第一针打结,以结扎回缩的血管,防止血肿形成。用2-0怡乔可吸收缝线连续锁扣缝合阴道粘膜组织至处女膜环0.5cm处打结。两针各打两个平结加强防止滑脱。再用8字缝合法还原处女膜。由处女膜内至粘膜与皮肤移处,进出针应“从里到外,在从外到里”,打一个加强结在处女膜内方,即由两正一反一或一正反三结,用力均匀。打加强结连续缝合切开肌肉及皮下脂肪组织 ,用3-0怡乔线可吸收缝线用锁扣打结法,开始自切口远端开始连续皮内呈矩形缝合,缝合完毕至处女膜外缘打结。均不能打在处女膜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缝合粘膜层至处女膜。间断缝合肌层及皮下组织,用外科结方法打加强结。用3-0怡乔线可吸收缝线自切口远端开始连续皮内缝合,缝合完毕至处女膜外缘打结。两针各打两个平结。两组缝合均对合整齐,不留死腔。
3 术后治疗和护理
使用0.5%碘伏溶液抹拭并用红外线灯照射会阴伤口,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会阴伤口局部组织水肿明显者同时使用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
4 产妇疼痛的评价方法
参照言语描述法VRS[1],根据产妇产时产后3天内的主诉,把疼痛分为4级: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有轻微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Ⅱ级(中度):疼痛明显,尚能忍受,睡眠受到一定干扰,能取自动体位;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甚至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被迫体位等现象。
5 观察指标
5.1会阴伤口愈合情况分为三级[2],甲级愈合:表皮对合整齐,外观成一条直线,无硬结,无红肿痛,无裂开;乙级愈合:表皮对合欠齐或硬结;丙级愈合:会阴部分或全层裂开。
5.2处女膜环对合整齐还原情况。
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6.1结果
6.1.1实验组1级疼痛92例(92%),2级8例(8%);对照组疼痛1级76例(76%),2级19例(19%),3级5例(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转贴于
6.1.2实验组处女膜还原96例(96%);对照组处女膜还原68例(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6.56,P&<0.01)。
两组产妇产后切口均为100%甲级愈合。
7 讨论
7.1会阴切口由于伤口处于神经明显部位,术后常因疼痛难忍迫使产妇采取被动体位,影响产后母乳喂养和康复。本研究中,对照组5例产妇自感局部疼痛严重,不能坐起;中度以上疼痛的产妇也明显多于实验组。可能与会阴侧切伤口缝合术采用传统间断缝合,打结法,存留在切口缝合处皮下组织中线结多,组织排斥反应较严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故伤口疼痛反应明显有关;而实验组缝合过程中采用连续缝合锁扣式打结法,缝合处皮下组织中线结少,血液循环通畅,利于切口组织吸收愈合,与伤口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有关。实验组省去了多次打结、剪线等操作,减轻了缝合时对会阴组织的牵拉,缩短了缝合时间,从而减少伤口暴露时间,减轻因线结吸收困难引起的硬结、疼痛、行走时切口线结的磨擦,避免线结松开引起的伤口瘘和血肿。因此,实验组在产后切口疼痛程度上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舒适,活动自如,坐姿哺乳,有利于母乳喂养,而且伤口愈合佳。
7.2由于分娩阴道壁松弛,舟状窝消失,产妇对婚姻生活质量下降多有担忧,造成困扰。实验组采取单独还原处女膜,使解剖结构清晰,舟状窝回复,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使用中深受产妇欢迎。
7.3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和掌握缝合技巧也很重要,在缝合过程中应选用合适的缝合材料。 医用可吸收缝线引起的异物反应轻,对细菌感染的耐受性更强,采用医用可吸收缝线硬结发生率明显下降[3]。在选择缝线后还应注意缝合技巧,组织要对合严密,松紧合适,不留死腔,同时应避免其它异物,如纱布丝、棉花丝、手套上的滑石粉、断裂的缝针头等遗留切口内引起组织反应而形成硬结。
总之,对行会阴侧切的产妇来说,产后婚姻、生活质量的提高,伤口疼痛是产后的主要痛苦,而产后愈合情况是医务人员和产妇关注的焦点[4]。缝合过程中采用改良缝合打结技术的产妇处女膜环对和完整,处女膜还原良好,以及减少了缝合线吸收不良现象,改善了会阴伤口组织的血液供应,伤口愈合远期疗效好,产妇产后发生线结反应排异几率低;增加了产妇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产科服务质量;与推行现代产科服务技术的“人性化”服务相适宜。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 [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111.
[2]吴在德, 吴肇庆. 外科学[M].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2.
[3]凌艳姣.会阴侧切伤口三种缝合方法硬结发生率的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6): 559-560.
[4]朱雯惠,万荣,熊梅.会阴切口采用一个半结缝合方法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6):1446-1447.转贴于
关于改良式会阴缝法的效果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