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6160 日期:2025-06-15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早期功能训练(n=40),早期功能训练组进行一对一早期功能训练,并与未进行早期功能训练的对照组患者预后进行对比。结果 早期功能训练组患者的肢体肌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0.05),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必须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功能训练,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增强了患者的生活能力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 康复训练 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且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临床急救水平不断提高,许多患者经抢救挽救了生命,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何采取早期的康复训练方法,成了重要的手段之一。2009年 1月至 2011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脑卒中患 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脑卒中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并经 CT 或MRI确诊,首次发病无严重心肺肾并发症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早期功能训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智力、职业、家庭收入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无进行性脑卒中患者。
  1.2 选择患者标准 初发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生命体征稳定,GCS评分&>8分,有肢体功能障碍,偏瘫肢体肌力1-2级,肢体瘫痪为驰缓期,有良好的认知功能,能理解指令配合训练者。
  1.3 方法 两组均按康复医学科常规治疗给予药物、针炙肌电兴奋治疗仪。早期功能训练组同时早期进行功能训练康复治疗技术采用运动再学习方法,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治疗,在生命体征平稳后48小时酌情开始系统的康复训练,1次/d,40min/次,持续1个月。①环境准备:早期功能训练组患者放置于同一病室,且偏瘫侧应置于门口侧。单侧空间忽略是一些患者中持续存在的,要让患者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给予解决方法,在护理上要使患者的瘫痪侧置门口侧保证每天都有刺激传人,以吸引患者注意其患侧;②床上体位:良肢位的摆放应持续康复治疗 的整个过程。采用对抗痉挛的体位,体位变换十分重要,不仅对保持关节活动度、保持良好肢位、防止关节挛缩十分有利,保证肢体的功能位,且对防止压疮、改善循环预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不可缺少[3];③神经肌肉易化技术:综合采用 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方案,肢体运动由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环渐进;④体位转换:患者翻身,健侧翻身,患侧翻身,床一轮椅,轮椅一床,从床边坐起;⑤早期坐位训练:开始坐起角度为30°,持续5min以后逐渐增加角度和时间,训练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意外发生,最终达到90°。持续半小时,可坐3—4次/d,则可进行坐位平衡训练。目的在于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坠积性肺炎及改善全身状况,增强腰部肌力平衡,为站立创造条件;⑥立位及站立平衡的训练:起立时双下肢分开同肩宽,膝关节超过踝关节,肩关节超过膝关节,抬头挺胸 ,双眼平视;⑦步行的训练:当下肢达到 Ⅱ级、Ⅱ+级时即可进行步行的训练。
  1.4 评定标准 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 Brunnstrom六级评定法⑷,均在入院开始治疗时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评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1个月,早期功能训练组肢体运动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例)
  
  注: ①P&>0.05,②P&<0.05   表2三个月后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定采用综合评定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独立性,心理情绪。早期训练组与对照组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效果(%)
  
  x2=4.831 p<0.05
  3 结论
  综上所述表1和表2运动功能评定训练后、训练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其有效性是任何药物所不能代替的,大脑具有可塑性及重组性,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减少脑卒中患者的误用,废用和异常运动模式[5],早期康复目的在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效调动脑的残余细胞功能,进而使脑机能重建,减少患者残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大大减少社会和家庭负担[6]。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较好的挖掘损伤的修复潜力,促使末端突触再生,据观察,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恢复性的突触比反应性的突触增生更为明显。所以,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力指数和运动功能[7],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降低 致残率,促进康复全面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自理能力的增强,增加了生活信心,情绪稳定,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张帆,曹红,李华高,等.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及脑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中国康复,2004.19(4):214-215.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科杂志.各种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6.29(6).379-380.
[3] 朱庸连.神经康复科.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2-329.
[4] 南登岜.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册,2004,5:358.
[5] Rodgers H,MaCkintosh J,Price C,et a1.Does an early increased in tensity interdisciplinary upper limb therapy programme following acrte stroke improve outcome. ClinRehabil,2003,17 (6):579-589.
[6] 周俊山.姜建东.卒中的早期康复.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5:358.
[7] 江四清,王志新,赵德明.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影响52例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31-3132; 王志敏,王静华.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 ,6 (6) :40 ~4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