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5964 日期:2025-06-13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 均在20~200μg/min,所有患者经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和(或) 采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空腹&<7.01mmol/L,餐后2h血糖&< 10mmol/L。随机分成2 组,A组为治疗组(30例)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10mg/d,B 组为对照组(30例) ,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 、餐后血糖( PBG) 、尿微量白蛋白(ALB)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等。结论 依那普利能有效地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依那普利 尿微量白蛋白 血糖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三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如何进行治疗、干预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是开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治疗延缓DN 进展的最佳时机[1]。为此,我们在用正规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门诊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60例, 患者经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和(或)采用胰岛素治疗, 使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即空腹血糖&<7.0mmol/L、非空腹血糖&< 10.0mmol/L;然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治疗组以及安慰剂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55±7) 岁;病程(3.5±1.3) 年;体重指数为(24.33±2.55) kg/ m2。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4±8) 岁;病程(4.5±1)年体重指数为(25.18±3.24) kg/m2;。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Mogensen 等[2]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早期肾病。以上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 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999]确诊为2型糖尿病; ②除外严重肝、肾疾病,低蛋白血症和尿路感染者; ③临床上无其他原因引起的泌尿系统疾病;④无服用肾毒性药物史。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药物治疗、平均动脉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60例均给予低盐、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并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达到较好水平。治疗组给予依那普利5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安慰剂 口服,每日3次,疗程均为6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 、餐后血糖(PBG) 、尿微量白蛋白(ALB)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血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全自动放射免疫分析仪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各组年龄内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比较用x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经对数转换后)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期间2组患者水平等指标变化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于良好水平后接受依那普利治疗,治疗前的AER为(4312±711)μg/min ,用依那普利治疗后比治疗前呈显著下降(P&<0.05) ;对照组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基础上用安慰剂治疗,治疗前AER 为(4416 ±618)μg/ min, 6个月时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 ;2 组患者同期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AER 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2 组患者观察期间的其他指标如FBG、PBG、血肌酐、MAP 变化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
  表1 不同观察时期2 组患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x±s)
  
  注:P&<0.05; 转贴于   3 讨论
  2 型糖尿病占全部糖尿病的90%以上,2型糖尿病蛋白尿发生率高达56%[3],因此2 型糖尿病患者的DN 占主导地位,由此导致的肾功能衰竭也迅速上升。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生化表现,也是肾病进展和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标记。对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已被证实可以延缓向显性肾病的发展。近年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在DN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与早期肾小球高滤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细胞外基质进行性积聚,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均有密切关系。ACEI 与ACE 受体拮抗剂均可减少DN 患者、肾移植术后患者及慢性肾衰竭患者尿蛋白排泄,其减少尿蛋白的作用并非通过降低血压所取得,其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明确,可能是多方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目前已被公认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首选药物[5]。研究表明ACEI 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除降低血压、改善肾灌注外还存在血压非依赖性肾保护的机制[1]: 抑制肾内血管紧张素II 的合成及活性,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减少对系膜和基底膜的刺激,阻止系膜细胞增生肥大,延缓肾小球硬化[2]; 阻 止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和结构屏障异常,降低滤过膜的通透性。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减退是2 型糖尿病的两大基本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引起2 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尿微量白蛋白增加。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关系,而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还预示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的发生,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与糖尿病病程有关[6],多见于发病8年以上的患者,也可发生在糖尿病早期或亚临床期,DN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几乎无一例外地发展为尿毒症,所以提高DN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DN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依那普利对DN患者能明显减少尿白蛋白,对患者肾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于更深一步研究ACEI 的作用机理,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奠定了基础。
参 考 文 献
[1]松岡,博昭,赵美眯(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证据[J].日本医学介绍, 2005(8): 364-364.
[2]刘赫.关注糖尿病肾病 [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7, (03) ,38.
[3]张建国.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治新进展.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6, 20( 2) : 30-33.
[4]马虹,李生褀.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04)412-413.
[5]苏永峰,石福彦.尿白蛋白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09,(01)50-51.
[6]李红.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浙江大学学报,2006, 35( 3) : 232- 237.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