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适合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方法 将40例患儿分为复合静脉麻醉组与骶管加静脉麻醉组各20例,比较两组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体动次数及清醒时间。结果 两组股动脉穿刺时的MAP、体动次数及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骶管加静脉的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组。
【关键词】小儿 堵闭术 复合静脉麻醉 骶管加静脉麻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堵闭术大多以全麻为主,作者用骶管加静脉麻醉用于小儿介入放射心导管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1~2005年行介入心导管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其中男l7例,女23例。年龄3~l0岁,平均(6.0±3.1)岁;体重l3~24公斤,平均l9.5公斤。ASA I~Ⅱ。动脉导管未闭l0例,房间隔缺损28例,室间隔缺损2例;患儿近两周无上呼吸道感染史。分为A组20例(骶管加静脉麻醉),B组(复合静脉麻醉)20例,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禁水4~6小时,肌肉注射阿托品0.02mg/kg,静脉给异丙酚2~2.5mg/kg,同时吸氧,1分钟后推注咪唑安定0.1mg/kg,A组侧卧位骶管穿刺前给氯胺酮1mg/kg,如穿刺时不配合加0.5~1mg/kg,穿刺成功后l0~l5秒钟推注2ml的1%利多卡因,用佳士比3500型泵异丙酚0.2~0.3mg/(kg·h)。B组给氯胺酮1mg/kg,泵异丙酚0.3~0.4mg/(kg·h),动脉穿刺前2分钟加氯胺酮2mg/kg,术中体动时加氯胺酮1mg/kg。
1.3监测和记录 用HPM3监测并记录术前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手术开始及30分钟后的氧饱和度(SpO2)、体动次数、停药至唤醒的时间。
1.4统计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HR、SpO2、MAP、体动次数及清醒时间比较,见表1。 转贴于
表1两组HR、SpO2、MAP、体动次数及清醒时间(x±s)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静脉氯胺酮麻醉对心导管术的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氯胺酮是一种有镇痛且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轻的静脉全麻药,可通过兴奋交感神经。对右向左分流的发绀患儿,氯胺酮能通过增加体循环阻力,提高肺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用骶管阻滞解决穿刺点的疼痛,监测发现A组股动脉穿刺时的MAP、HR较B组平稳。手术结束后骶管阻滞仍能维持1~2小时,减少了术中体动及术后烦躁不安的发生,同时减少了静脉麻醉药用量,停药后A组明显比B组清醒迅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堵闭术采用骶管阻滞加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麻醉安全,并发症少,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组。
参 考 文 献
[1]Schmid RL,Sandier AN,Katz J.Use and efficacy of low—dose ketam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a review of current techniques and outcomes[J].Pain,1999,82(2):111-125.
[2]Javorski JJ,Hansen DD.Lanssen Dc,et a1.Paediatric cardiac catheterization:innovations[J].Can J Anaesth,1995,42(4):310-329.
[3]米卫东.氯胺酮的临床应用及存在问题[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4,10(2):94-95.
[4]王云,张东亚,黄维勤,等.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导管及造影检查时麻醉—369例总结.中国循环杂志,2001,1656-1657.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堵闭术40例麻醉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