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苏木精染色液的最佳配方。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苏木精染色液的配方上的差异,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对原配方加以改良,用常规石蜡切片染色观察其染色效果。结果 改良配方染色效果好,色泽鲜明,对比明显。结论 改良GILL染色液可以弥补原配方的不足,美化组织切片,同时降低制片成本。
【关键词】GILL苏木精 改良 丙三醇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是病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染色方法,其中苏木精的配制法因各人使用习惯不同而各有千秋。在即用型苏木精的诸多配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便是GILL苏木精。针对该配方的某些不足,又有人先后进行了三次改良[1][2],但均不同程度的易产生氧化膜和稳定性欠佳,且其中改良的半氧化GILL苏木精染色时间过长,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制片经验,对GILL苏木精配方进行了再改良,基本上弥补了上述苏木精染色液的不足。
1 材料和方法
1.1试剂
苏木精(上海光学试剂厂,批号:040122);碘酸钠(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批号040515);硫酸铝(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批号051102);丙三醇(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批号050812);冰醋酸(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批号060218)蒸馏水。
1.2标本
系我院常规病理检查标本,切片厚3-5μm。
1.3配方
苏木精 2g,丙三醇 250ml,硫酸铝 17.6g,碘酸钠 0.15g,蒸馏水 745ml,冰醋酸 5ml。
1.4配制方法
先用丙三醇充分溶解苏木精,再以蒸馏水(约700毫升)溶解硫酸铝,然后将两液混合,使其充分互溶;将碘酸钠用余下的蒸馏水溶解后加入上述混合液中,充分搅拌,这时可看到混合液由深蓝色逐渐转变成紫红色。染色前加入冰醋酸混匀即可。 转贴于
2 染色结果
新配制的苏木精染色液染色时间为2-5分钟,细胞核染成蓝色,色泽鲜艳,背景清晰,利于观察。
3 讨论
该染色液的最大优点就是不易形成氧化膜,且染液便于长期保存。比较四种改良GILL苏木精配方,其主要差别在于苏木精的溶媒剂不同。前改良配方中溶解苏木精用的是无水乙醇,而本人的改良配方中用的是粘稠度很大的丙三醇。配制过程中,无水乙醇虽然能很方便的溶解苏木精粉剂,但其挥发性太大,配制的染色液难以长期保存;而丙三醇虽然在溶解苏木精时不如无水乙醇快速,但丙三醇几乎不挥发,且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在染液表面形成保护层,这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空气与染液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染液的过度氧化,便于长期保存;而氧化剂(碘酸钠)的剂量减少也正是为了防止过度氧化。有人提出[2]应减半使用碘酸钠,但是,剂量太小又会使染液难以成熟而延长染色时间,故不可盲目减少氧化剂用量;至于配方中媒染剂的差异,主要是为了防止金属阳离子对后续染色的影响。事实上,起媒染作用的只是铝离子,因处于离子状态的色精(红色)只有与铝离子结合才能成为蓝色色精,所以应尽量使配方中的金属阳离子种类减少,以防止阳离子之间电荷相互排斥而影响染色的持久性(即防止褪色);冰醋酸是一种促染剂(改变染色液的酸碱度)[3]故在染液配制初期,染液染色能力最强,无需加太多助染剂,只有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染色能力下降时再适时适量加入,但此时染液的染色能力已成强弩之末了,因而,这也往往是要重新配制染液的征兆。
参 考 文 献
[1]龚志锦,詹镕洲.病理组织制片和染色技术[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9.
[2]王伯沄,李玉松,黄高昇.病理学技术[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3-958.
[3]于洪藻,李成库.病理标本制作技术[M].白求恩医科大学,1999,95.
关于GILL苏木精染色液的再改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