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灸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3942 日期:2025-05-24 来源:论文网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以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种肾的原发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两种。急性肾炎在小儿及青年中发病较多,慢性肾炎则以中青年为多见,男性发病率较女性为多。急性肾炎病程从数日至一年以上不等,慢性肾炎病程则以年计,可达数年。病人一般都有浮肿、蛋白质、血尿、管型尿、高血压、贫血,病至晚期有眼底变化及肾功能不全等。
  急性肾炎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感染、尤其是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慢性肾炎可由急性肾炎迁延不愈演变而成,也可无明显急性肾炎病史,其病因亦不甚清楚。目前认为肾炎的发病并非生物致病原直接作用肾脏而引起的炎症,而是机体对致病原所引起的免疫反应所造成肾脏的非特异性炎症损害。其病理为细胞增生、炎性渗出、组织变性及坏死等。
  1 症状与诊断
  1.1 急性肾炎
  ①常于咽炎、扁桃体炎等链球菌或其它细菌感染之后2~3周出现肾炎症状。
  ②浮肿、少尿、血尿、高血压,甚者出现胸水、腹水或心包积液、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和急性肾衰。
  ③全身症状: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
  ④辅助检查 ①尿液检查可见中等量蛋白、红细胞及管型。尿中FOP阳性。②血清补体C3下降。总补体CH50活性下降。③酚红试验、内生肌酐清除率等肾功能检查可出现异常。
  ⑤轻症者,可仅以镜下血尿及轻、中度蛋白尿为其唯一的临床表现。
  ⑥鉴别诊断应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性泌尿系感染、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相鉴别。
  1.2 慢性肾炎
  ①大多起病隐伏,少数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临床表现为程度不等的蛋白尿、镜下血尿、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损害。
  ②临床分型
  (1)普通型临床多见。轻中度水肿、高血压、中等蛋白尿,尿中常有红细胞和管型,后期有肾功能损害。
  (2)类肾病型大量蛋白尿,尿中有红细胞和管型;高度水肿和血浆白蛋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血压正常或轻度增高;肾功能常有持续损害。
  (3)高血压型除上述普通型表现外,以持续性中度以上高血压为突出表现;并发心血管病者多,肾功能恶化快。
  (4)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型 常出现在链球菌或其它细菌感染后1至2天,最多不超过5天。
  ③辅助检查:主要进行尿液检查,血液检查,肾功能试验,静脉肾盂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及肾扫描等。
  ④鉴别诊断:应与急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病肾脏损害、肾小球肾病以及全身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相鉴别。
  2 辨证论治
  2.1 急性肾炎
  本病按中医分型,主要分为风水泛滥,水湿浸渍,湿热壅盛三个证型。
  ①风水泛滥
  症状 水肿从面部或眼睑部起,起势迅速,继则可遍及周身,小便短少,可兼见恶风,发热,周身不适等。舌苔薄,脉浮或滑数。
  治法 散风宣肺,利水消肿。
  处方 肺俞 三焦俞 列缺 阴陵泉 合谷
  随症加减 伴有咳嗽加尺泽、太渊;颜面浮肿明显加水沟。
  刺灸方法 诸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 腰以上肿宜发汗,故取列缺、合谷,以通利肺气而发汗解表;配肺俞以宣通肺气,疏散风热;取三焦俞以调整其气化功能;取阴陵泉健脾利水,使水邪下输膀胱;取尺泽、太渊可肃肺止咳;水沟能疏面部风邪,以助行水。
  ②水湿浸渍
  症状 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倦,胸闷,纳减,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 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处方 脾俞 肺俞 三阴交 阴陵泉 天枢 水道
  随症加减 纳呆甚加足三里。
  刺灸方法 诸穴均用平补平泻法,或用温针灸,或针后加灸。
  方义 取肺俞,宣通肺气以利水消肿;脾俞、三阴交、阴陵泉以健睥利湿消肿;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与水道又同为胃经穴,具调整肠胃、促进水湿运化之功效,加灸以通阳利水。足三里有健脾和胃之功效。
  ③湿热壅盛
  症状 水肿渐久.遍及全身,郁而化热,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黄。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治法 清热利湿。
  处方 水道 太渊 曲池 阳陵泉 合谷 行间 三阴交
  随症加减 伴尿血刺大敦;血压增高加太冲。
  刺灸方法 诸穴均用泻法。
  方义 太渊为手太阴肺经之原穴.可宣通肺气,曲池、合谷具疏风泄热之功效,三穴合用,使在表之水气从汗而疏解。行间、阳陵泉疏调肝胆经气以泄热,合足阳明胃经之水道.以分利少阳、阳明湿热;三阴交健脾利湿;大敦泻肝胆湿热而止尿血;太冲平肝熄风而潜阳降压。
  2.2 慢性肾炎
  本病按中医分型,主要分为脾阳虚衰、肾阳虚衰、阴虚阳亢三个证型。
  ①脾阳虚衰
  症状 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难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 温阳健脾,利水消肿。
  处方脾俞 肾俞三阴交阴陵泉水分足三里
  随症加减 腹胀便溏加天枢。
  刺灸方法 诸穴均用补法,或用温针灸,或针后加灸。
  方义 下部肿甚,治宜分利。脾俞、肾俞温而补之以健脾运,温肾阳;三阴交调补脾胃以输布运化津液;阴陵泉健脾利湿;水分位当小肠,有分清泌浊之功能,为治水之效穴;足三里健脾胃,促运化水湿。天枢施灸以温运脾阳,调和肠胃,共奏温阳利水之功。
  ②肾阳虚衰
  症状 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腹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或增多,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滞或白光 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处方 肾俞 脾俞 气海 关元 命门 太溪 三阴交
  随症加减 水肿甚者加阴陵泉。
  刺灸方法 诸穴均用补法,或用温针灸,或针后加灸。其中命.门、气海、关元宜重灸,或隔附子饼灸。’
  方义 温补脾俞、肾俞、命门可壮脾肾元阳,消寒水之气;补三阴交、太溪以调脾肾经气,使运化正常,阴水得以消除;阴陵泉健脾利湿;灸气海、关元以培补肾元,温阳化气行水。
  ③阴虚阳亢
  症状 眩晕头痛,眼花耳鸣,腰酸腰痛或遗精,咽干舌燥,水肿不明显或轻微水肿。舌红少苔,脉弦细。
  治法 滋补肝肾,平肝潜阳。
  处方 风池 肝俞 肾俞 三阴交 太溪 太冲 阳陵泉复溜
  随症加减 烦躁失眠加神门。
  刺灸方法 风池、太冲、阳陵泉施泻法,余穴均用补法。
  方义 本病多以阳虚水泛而始,久则必由阳损及阴,导致阴虚阳亢,故取太冲、阳陵泉以平肝潜阳;肝俞、肾俞、太溪以补益肝肾;风池能安脑定风镇痛,疏解风阳;三阴交、复溜以利湿消肿。神门宁心安神除烦躁。
  水肿除用上法治疗外,还可选用:
  (1)耳针取穴:肺、脾、肾、脑、膀胱。操作:每次取2~3穴,双侧,针用中等刺激,隔日1次。或用王不留行籽埋穴。
  (2)皮肤针取穴:背部膀胱经第一、二侧线上诸穴。操作:以梅花针轻度叩刺,自上而下,以皮稍有红晕为度,隔日1次。
  (3)艾灸取穴:水道、水分、三焦俞、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气海。阳水加肺俞、合谷;阴水加脾俞、肾俞。操作:每日灸1~2次,每穴灸3~5壮,10次为1疗程。
  3 按语
  针刺治疗水肿,有一定效果,在改善症状、增强体质、减少反复发作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绝对忌盐、分别类型决定忌盐期限,一般为15~60天不等。在治疗上应配合中西药等疗法。
参 考 文 献
[1]郑登勇.电针肾区穴位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学院;2007年.
[2] 陈国超,陈伟栋.西药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J];光明中医;2006年01期.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