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8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1058 日期:2025-04-25 来源:论文网
心脏起搏器已成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有效措施,2003年10月~2005年12月我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8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20~80岁,病窦综合征49例,急性下壁心梗并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10例,并III度房室传导阻滞20例,肥厚性心肌病房颤1例。
   1.2方法 手术在X线下,经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电极导线至右心室心尖部或右心耳,起搏器埋入数测胸大肌前的皮下囊袋内,起搏器种类:采用美国产VVI型或DDD型。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起搏器不了解,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疑虑心理,负责护士应针对患者不同表现,向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地讲解安装永久起搏器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安装方法、过程,告诉患者大约需要的时间,使患者心中有数,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1.2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完善各种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拍胸片等,备皮,做青霉素皮试。
   2.2术后一般护理
   2.2.1体位 术后24h内保持平卧位,限制活动[1],以后可取左侧位、半卧位,严禁右侧卧位,切勿剧烈改变体位,同时,指导患者左上肢及肩关节前后适当运动,以防造成肩关节粘连,避免右臂抬高活动,以防电极脱位。
   2.2.2术后心电信息监测 病人术后即送入监护室进行心电、血压监护2~3d。即刻描记心电图一次以了解其波效果,正常起搏心电图是在心电图上可见以垂直形占时短的脉冲信号波,紧跟其后的是心室激动波。连续3天复查心电图,如有病情不稳定,心律不齐,或有漏搏现象等及时通知医生,排除起搏故障,保证病人安全。
   2.2.3切口处护理 刀口处用0.5kg砂袋压迫6~8h,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若有渗血可在相应部位重新加压包扎,观察切口处皮肤色泽、血运等,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2.4饮食及排便的护理 让患者进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的易消化饮食,禁食产气及刺激性的食物,如牛奶、咖啡等,适当补充蛋白和维生素,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促使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用开塞露,以免用力大便使起搏电极脱位。
   2.3并发症的护理
   2.3.1感染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术后1周内换药2~3次,同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切口愈合情况,本组1例发生感染,1例切口不愈合,经及时处理,都痊愈出院。   2.3.2电极脱位是术后常见并发症 文献报道[3],发生率为0.65%~29%,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而大部分患者发生在术后24h内,应让患者左侧或仰卧位7~10天,并嘱患者上肢不要过度外展或上举,有咳嗽、呃逆症状应作相应处理,做好生活护理。
   2.3.3心肌穿孔 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后数日内,表现为不起搏或起搏图形的改变,心前区及上胸部疼痛,听诊有心包摩擦音,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本组无一例出现。
   3 出院指导
   3.1嘱患者勿做理疗或接近强的电磁场、因频率过快的超短波或电磁波可能会抑制起搏器发放电脉冲,干扰起搏器的工作。
   3.2随访 我们要求每例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在2个月内每1~2周门诊随访1次,3个月至1年内1~2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3个月随访1次,待接近起搏器限定年限时,要缩短随访时间,若自觉心悸、胸闷、头昏、眩晕或自测脉搏缓慢,应立即就医。
   3.3教会患者自我护理 术后1个月避免术侧手臂举过头和过身等动作,防电极移位。学会自测脉搏、心率并记录,掌握起搏器电池工作年限,并随身携带急救卡片(姓名、年龄、诊所、安置起搏器日期及型号)及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以备起搏器发生故障时急用。
参 考 文 献
[1]沈卫峰主编.实用介入性心脏病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363~365.
[2]张利华.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8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4):322.
[3]陈湛主编.现在心脏病治疗指南[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3,151~15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