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纵隔肿瘤;畸胎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探讨纵隔畸胎瘤CT征象的诊断价值与限度。方法 从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纵隔畸胎瘤的85例病人中选择CT资料完整者63例,均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基本CT均表现为孤立性前纵隔包块。其中囊性包块26例,均为成熟型,包括单房囊型13例,多房囊型7例,子-母囊型6例。囊实性包块29例,实性包块8例,均为不成熟型畸胎瘤。特殊CT征象包括:脂-液平面6例,脂密度子囊5例,水密度子囊3例。结论 前纵隔的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内水样密度、脂质密度、软组织密度及不同形状的钙化并存或相互混杂或(和)包块内含有骨块、牙齿,显示脂-液平面、脂密度子囊、水密度子囊对本病有特异性诊断意义。
[关键词] 纵隔肿瘤;畸胎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the value and limitations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igns in diagnosing mediastinal teratoma. MethodsThe complete CT data of 63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85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teratoma confirmed pathologically. Plain and enhanced CT scans were performed for all these patients. ResultsThe basic CT manifesta-tions of the teratoma were as follows: 26 cases appeared as an isolated mature cystic mass of anterior mediastinum, which included 13 with monocystic, seven with multicystic, six with filial-maternal-cystic; 29 showed cystic-solid mass; eight with solid mass. Some special CT signs were fatty-fluid interface in six cases, fatty density filial cyst in five, and water-density filial cyst in three. ConclusionThe CT features of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mediastinal teratoma are water-density, fat-density, soft tissue-density and different shape calcification coexist or intermix in the isolated mass in anterior mediastinum, and/or bone mass, tooth, fatty-fluid interface, fatty density filial cyst, water-density filial cyst in the isolated mass.
[KEY WORDS] mediastinal tumour; teratoma;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纵隔畸胎瘤CT表现常复杂多变,虽然多数病例可在术前根据CT表现作出正确诊断,但误诊率仍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5年间确诊的63例纵隔畸胎瘤的CT表现,旨在探讨其特殊CT征象的诊断价值与限度。
1 资料和方法
从手术后病理证实的85例畸胎瘤病人中选择CT检查资料完整者63例,男25例,女38例;年龄7~62岁,平均27.2岁。38例以胸闷、胸痛或咳嗽为主诉就诊,25例因其他原因行常规胸部X线透视发现。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胸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所用设备为PQ 2000螺旋CT或GE多排CT。为确定纵隔畸胎瘤CT征象的诊断价值,从病理确诊并且在CT上表现为孤立性纵隔包块的其他纵隔肿瘤中随机选取63例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63例中包括畸胎瘤以外的生殖细胞瘤5例,胸腺瘤16 例,支气管囊肿11例,食管囊肿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7例,脂肪瘤4例,脂肪肉瘤3例,神经源性肿瘤13例,血管瘤2例。
2 结果
2.1 基本CT表现 所有病例均显示不同形状的孤立性包块,其中46例呈类圆形,偏于纵隔一侧;11例为不规则形;6例为哑铃形。横断面最大径5~28 cm,最大者几乎占满一侧胸腔。63例中57例包块位于前纵隔,其中前纵隔中部46例,下部7例,上部4例;包块位于后纵隔6例。
2.1.1包块内部结构特点 包块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囊性包块,26例,均为成熟型。包括单房囊型13例:囊内无间隔、实性成分或小囊,囊壁厚薄接近一致,约2~3 mm,其中4例囊壁钙化呈蛋壳状;多房囊型7例:囊内有厚薄不等的间隔;子-母囊型6例:大囊内有大小、数量不等的小囊(下称子囊),囊内容 可为水样密度或脂质密度。②囊实性包块, 29 例,包块内囊、实性成分并存,以囊性成分为主,其中25例为成熟型,4例为不成熟型。③实性包块,8例,以实性软组织成分为主,但多数密度不均,有小灶状囊变区,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不成熟型畸胎瘤。
2.1.2包块密度 除了13例单房型密度均匀外,其余50例密度不均。脂质密度、水样密度及软组织密度以不同比例相互混杂。35例包块内显示斑点状或斑块状钙化,3例含有不规则骨块,2例含牙齿。增强扫描包块内软组织成分、囊壁及囊间隔轻度强化,与不强化的囊内容形成明显对比。
2.1.3包块边界 52例边缘光滑,与邻近结构界线清楚。8例边缘模糊,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其中5例术前诊断为恶性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囊壁与周围组织粘连,并有慢性炎症反应;3例肿瘤破入胸腔,其中2例继发肺脓肿。3例大部分边界清楚,仅有部分边界模糊,呈浸润性改变,术后病理证实为肿瘤恶变。
2.2 特殊CT征象 ①脂-液平面:6例,界面以上为脂质密度,CT值-70~120 Hu;界面以下为水样密度。变换体位扫描,界面发生相应变化。②脂密度子囊:5例,为边界明确的类圆形的脂质密度的囊状结构,游离于水样密度的母囊中,或位于瘤内其他成分中,作者称之为脂密度子囊。增强扫描子囊壁明显强化,显示更为清楚。③水密度子囊:3例,指位于母囊中的水样密度的大小不等的囊状结构,作者称之为水密度子囊。子囊较多时形似葡萄串。平扫时子囊壁不甚清楚,增强扫描由于子囊壁明显强化而清楚显示。
2.3 与对照组CT表现对比分析结果 63例纵隔畸胎瘤病人中有脂密度子囊、水密度子囊、液-液平面、脂-液平面、蛋壳状钙化、含有牙齿或骨骼CT表现者分别为5、3、4、6、4、5例,而对照组分别为0、0、2、0、2、0例。
3 讨论
3.1 纵隔畸胎瘤CT影像特点 在CT图像上多数纵隔畸胎瘤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包块[1,2],只有13%表现为实性包块,90%位于前纵隔,73%位于前纵隔中部。与其他纵隔肿瘤相比,畸胎瘤最突出的特点是瘤灶内多种密度不同的组织成分互相混杂分布,通常包括水样成分、脂肪组织或液态脂质成分、形态不同的钙化或骨化(斑点状、斑块状、蛋壳状、枝形骨或牙齿)以及形态、密度 不同的软组织成分[1,3]。脂-液平面也有相对特异性,表明在囊性病变中同时有水样成分和液态脂质成分存在。“囊中囊”,包括水密度子囊和脂密度子囊在纵隔畸胎瘤中也极具特点,在其他肿瘤中极少见到。此外,囊性纵隔畸胎瘤的囊壁通常较纵隔其他囊性病变厚,多为2~3 mm,并且厚度不甚均匀,增强扫描时强化明显。
3.2 CT表现的诊断价值与限度
3.2.1CT表现对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意义 在多数纵隔畸胎瘤中可见同一瘤灶内多种不同形态、密度的不同组织成分同时存在,而对照组63例其他纵隔肿瘤中则无1例具有此表现,因此认为具有一定特异性。尤其瘤灶内显示肢形骨或牙齿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部分胸腺囊肿和支气管囊肿并发感染或囊内出血时其囊内可显示液-液平面,但对照组中尚未见脂-液平面,故可认为具有特异性[1],但由于本组例数不多,其诊断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子-母囊,包括囊内含有水密度子囊和脂密度子囊,对照组中亦无1例具有此种表现,其鉴别诊断意义也是肯定的。囊壁的厚度具有相对特异性,胸腺囊肿、甲状腺囊肿及支气管囊肿壁厚通常为1 mm左右并且厚薄较为一致,而囊性纵隔畸胎瘤的囊壁一般厚约2~3 mm。然而,蛋壳样钙化则鉴别诊断意义不大,胸腺囊肿、甲状腺囊肿及支气管囊肿均可有此表现。
3.2.2CT表现对纵隔畸胎瘤分型、定性的价值与限度 本文结果显示,病灶呈实性软组织包块者均为不成熟型畸胎瘤;病灶为囊性包块者均为成熟型畸胎瘤;病灶为囊实性包块者绝大多数为成熟型畸胎瘤,仅少数(4例,16%)为不成熟型畸胎瘤。恶性畸胎瘤是指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发生恶变,其中的上皮成分恶变即为癌,间质成分恶变即为肉瘤。在CT图像上除病灶边缘模糊、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外,未发现其他特殊改变。但病灶边缘模糊并非恶变的特异性征像,也可能由于并发感染或肿瘤破裂所致[2]。病灶侵犯邻近组织器官,CT图像可见如邻近骨骼溶骨性破坏、邻近脂肪间隙内显示软组织密度或肌肉组织被其他成分取代等。但由于畸胎瘤瘤体一般较大,恶变通常发生在某一局部,故上述改变一般只见于肿瘤边缘的一部分。在病理检查中,不论是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取材还是术前经皮穿刺活检都应包括这些部分,否则误诊的可能性很大。 纵上所述,多数纵隔畸胎瘤的 CT 表现具有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可据此作出明确诊断。根据CT所见,表现为囊性或实性的畸胎瘤可准确分型,而呈现囊实性的纵隔畸胎瘤虽然多数为成熟型,但仍有部分例外。
[参考文献]
[1] SASAKA K, KORIHARA Y, NAKAJIMA Y, et al. Sponta-
neous rupture: a complication of benign mature teratoma of themediastinum[J]. AJR, 1998,170:323.
[2] MOELLER K H, ROSADO-DE-CHRISTENSON M L, TEMPLETON P A. Mediastinal mature teratoma: imaging features[J]. AJR, 1997,169:985.
[3] 覃 峰,陈巨坤,龙行安,等. 纵隔良性畸胎瘤的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1:278.
关于纵隔畸胎瘤的CT诊断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