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的优势。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240例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中西医结合观察组(简称观察组)160例,西医观察组(简称对照组)80例,观察其单项症状体征病情积分变化、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治疗前后各项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疗效98.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显控率,改善咳嗽、咯痰、喘息症状以及哮喘症状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哮喘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 儿童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本院儿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共观察患者240例,中西医结合观察组(简称观察组)160例,西医观察组(简称对照组)8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平均病程、急性发作期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文献[1]中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发病均在36h以内。
1.3纳入标准 (1)符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病情程度属轻、中度者;(2)发作期病程在36h内者;(3)年龄≥3岁,<18岁;(4)知情同意,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1)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或危重患者;(2)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3)可造成气喘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患者;(4)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5)已知对该药物或试验用药中某味中药过敏者;(6)不符合纳入标准,科研依从性差,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断疗效和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的患者;(7)根据医生判断,容易造成失访者。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 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指导治疗。
1.5.2观察组 在GINA方案指导下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辨证要点、方药如下:寒哮用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热哮用麻杏石甘汤、苏葶丸合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减;证属痰热留扰者用清气化痰丸合苏葶丸加减;证属痰湿壅盛者用六安煎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证属肺实肾虚者用苏子降气汤或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参蛤散加减。
每日1剂,水煎100~150ml,分3~4次服用(以上剂量可视年龄、体质酌情增减)。连续治疗7~10d。
1.6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根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常规(试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GINA[2]相关内容制定。
1.7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根据中医证候评分,以积分改善率为标准来判定综合疗效。(1)临床控制: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2)显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90%;(3)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70%;(4)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
1.8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单项症状体征病情积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x2=14.151,P<0.05。说明观察组患儿支气管哮喘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总体疗效虽与对照组相当,但显控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2.3单项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积分及差值比较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其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P<0.01或0.05);而对肺部哮鸣音的改善,其疗效与西医对照组相当。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为主要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近年来,国内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所上升,因此,积极治疗儿童哮喘,控制症状,减少发作已成为儿科医务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
但是,由于哮喘的治疗方案需要分期、分证进行多层次研究,而本病又具有病程长,患儿难以坚持服药的状况,笔者只做了急性期的观察,而且尚未进行客观性的检测指标,如肺功能等,因而无法全面地反映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疗效性,同时如何进一步筛选确定最为有效的治疗哮喘的方药,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2]沈华浩,应英华.新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的评价和解读[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4):221-223.
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240例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