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媒介对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研究--《朗读者》、《见字如面》比较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93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论文拟以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朗读者》和《见字如面》这两档全新的文化情感电视节目为案例,深入分析、比较研究二者的传播内容、传播路径和发展前景。

第1章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1.1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概念界定
一档电视节目从构想、制作到呈现在电视荧屏上,对于它的概况介绍和类型界定是必须明确的。《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的出现不是偶然,它们遵循着我国文化的不断发展创新而出,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以情感表达作为节目的推动力量,也是对当下人们对电视审美的新的尝试。
1.1.1关于“文化”
我国古代汉语中的“文化”一词由“文”与“化”复合而成,二者的结合在《易》的“贲”卦中初见端倪。解释此卦的“彖传”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一方面将“人文”与“天文”相对应,另一方面,又将“人文”与“化成天下”相关联。将这段话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解析可知,当时商周社会中的“人文”大抵不外乎文治教化、诗书礼乐之类。从这里己经在孕育着“文”与“化”合并而用的萌牙。
最早将“文”与“化”连用则见于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篇》:“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这里的“文化”已经从“贲”卦的“彖传”中演化出来指代“文治教化”了,所以可以理解为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先礼而后兵,万不得已不会到动武的地步。
作为《朗读者》和《见字如面》两档电视节目的概念界定的核心部分,这里的“文化”就可以解释为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串联节目情感,将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文学作品诵读出来,注入情感,力求体现出对人类社会的情感关怀和对人的健康向上的精神信仰力量的提升,文化选择的多元化得以展示。电视人要始终追求电视艺术的思想内涵、文化内涵和审美格调,防止出现浮躁、肤浅而油滑的群体性的欣赏心理,并且要遏制近几年电视媒体中泛娱乐化和低俗化的倾向。由此,我们可以把电视文化理解为大众接受信息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在三个维度上展示出来:一是宽度,它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朗读者》的节目内容来看,嘉宾的身份、经历等便展现了人生百态;二是深度,它触及了人类灵魂的普遍性问题,将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每一篇朗读作品都直抵人心深处;三是一定的高度,它对现代社会的文化品位加以提升,使得书面文学作品立体化,结合主持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电视媒体的先进技术,将其唯美地展现出来。
.........................

1.2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现状简述
文化类的电视节目从2010年凤凰卫视开播的读书类节目《开卷八分钟》开始,次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由早期的《子午书简》改版播出的《读书》栏目,再到2016年底黑龙江卫视播出的《见字如面》和2017年2月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朗读者》,在我国纷繁多样的电视节目中不断地坚持和延续,逐渐由边缘走向中心,直到被观众所喜爱和追捧,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这就要求电视人“观乎人文,化成天下”,在节目形态注重娱乐化的表现之外,不忘人文内核,并不断发扬,关注个体故事,关照社会情感。
从《2017腾讯娱乐白皮书》中对于近两年卫视周末档季播综艺的数量和类型对比来看(如表1.2),在总量基本不变和其他类型节目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文化类型和慢综艺类型呈现出快速上涨的局面。

.........................

第2章文化情感电视节目《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的内容分析

2.1文化情感电视节目《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的要素分析
2.1.1节目定位:诵读经典,传播人文价值
文化情感电视节目 的出现不是偶然,它是我国电视媒介生存发展到-走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文化多样性的需求,也是传媒科技变革的需求。它以文化为核心,以情感表达为发音者,打破了文化类电视节目以往的刻板沉寂和单调平面化,将之搬到舞台上展现出来,和观众形成互动,共同分享。节目中卞持人的睿科和幽默也为节目的现场氛围增添不少愉悦和欢笑。
从《朗读者》出发,在电视荧屏充斥着快节奏竞争节目的消费流M明措的综艺洪水之下,人们在嬉笑怒骂宣泄情绪之后似乎已经忘记广如何阅读和回归书本,对于中国悠久传承的传统文化几乎视而不见。所以《朗读者》的定位就直接命中要害,体现在对中外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上,并提醒人们在喧嚣吵嚷的社会中学会停下来阅读、思索、表达,可谓是一记警钟和一味良药,将混乱跟风的电视荧幕一下子冲击开来,也给了电视制作人更多的创新方向和空间。
相比之下,《见字如面》的节目定位在信件的选择上可谓用心良苦,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当事人和信件内容的重要性都体现了节目组对其厚重历史的挖掘和认知。在人文价值的传播体现上,相对来说没有《朗读者》明确,但其所传达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向这一方向接近。
在传播人文价值的一致的方向上,两档节目也有着各自的侧重点,《朗读者》侧重于在层层递进中展现情感的升华,从生活情感,到道德情感,最后到审美情感,形成了一条清晰的逻辑线索。《见字如面》则侧重于在回味历史的同时达到智性的启迪,这在两位拆信嘉宾身上表现得极为突出。例如第六期中闻一多写给父母名为《孩儿我在此帮忙,决不会有任何危险》的信,充满着爱国激情和投入五四运动的决心。对此嘉宾许子东教授便对比当下的“80后”、“90后”,向百年后的一代人发问,这一评论和问题引人深思。
............................

2.2文化情感电视节目《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的特点
2.2.1文本+情感
从以往的有关读书类电视节目中,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一间书房,一位主持人,一本书,没有现场观众。主持人面对镜头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选取片段读诵。整个过程很单调,作为电视观众,我们有时看不到这本书到底哪里吸引人。2016年底黑龙江卫视《见字如面》播出后,抛开原创度不谈,借演员之口将历史上著名的书信读出来,饱含情感,这种形式本身就是电视节目的一个创新,也是一次还原。它以最简单的方式做出了最真实的效果,打动人心。随后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朗读者》节目,比《见字如面》的内容更丰富,更立体,更打动人心。就像是我们在中小学时代早晨的朗读课一样,嘉宾在和主持人的谈话中情感逐渐饱满,在达到一个适当的点之后,主持人邀请嘉宾走向舞台朗读作品,配以道具、背景音乐、画面,让观众仿佛也置身其中,不再有陌生感,融入文章的情感中,渐渐升温,甚至催人泪下,将情感推向高潮。这样一来,作者与嘉宾的情感、嘉宾与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使作品得到升华。
2.2.2荧屏+线下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实现了台网联合播出,文化情感电视节目《朗读者》和《见字如面》采用全媒体的互动形式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由此,全媒体的互动是对传统文化传播的…次有益探索,是电视节M在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转型,将独特的、富有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电视世上的显现得以传承和弘扬,有了新的展现方式。节目还采用现代技术打造视听效果,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跨屏传播互动。冋吋,《朗读者》节目组在全国设置了多个线下“朗读亭”,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每一个“朗读亭”配备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个摄像头,“朗读者”们走进“朗读亭”对着麦克风可以朗读自己准备好的作品,限时3分钟。《见字如面》则把网络视频分成单曲和合集两个版本,迎合年轻一代的碎片化观看方式,线下则在节因播出后征集信件,从网友及更多的观众屮发现更有新意的信件。
..........................
第3章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传播价值.............25
3.1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传播过程.............25
3.1.1传播环境...............25
3.1.2宣传方式.................26
第4章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31
4.1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创新.............31
4.1.1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内容创新............31
4.1.2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形式创新..............32

第4章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

4.1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创新
4.1.1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内容创新
据《2017腾讯娱乐白皮书》中关于2017年度综艺市场概况中总结道,“慢综艺开创了新类型,文化类清流节目口碑崛起”,但是叫好容易叫座难,仅仅开的《中国诗词大会2》一档节目火爆,收视破一亿,随后的《朗读者》虽然网播量很高,但收视仍未破亿。对于口碑爆款《朗读者》来说,各年龄层的偏好度相对平均,学生群体最卖力(如表4.1)。《朗读者》随后一举摘得2017年度文化类节目榜首的可人成绩。

.......................

结语
在这个娱乐化日益纷杂的时代,电视荧屏中所传递出的娱乐信息已经和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相背而行。“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和实施,给了我国传统文化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电视媒介中的传播形式。习近平总书记也已经在多个场合中讲到文艺与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国家不断地出台“限娱令”等一系列净化荧屏的措施,为的是让各大卫视和节目制作者能够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开拓市场,注重受众的选择。文化情感电视节目依托我国历史悠久内容丰當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传播潜力和传播价值。在《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等几档创新的电视节目出现以后,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它们的巨大力量,但是电视节目制作者一定要避免文化情感电视节目出现庸俗化、同质化的现象而功亏一篑。所以,电视人要利用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挥作用,不丢掉以娱乐化的展现方式,以更多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节目内容,深刻节目内涵,发挥电视媒介的教化功能,将这一类型的电视节目以更好的面貌呈现,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