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日报》时期(1937-1948)邓拓新闻媒体思想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90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笔者认为本题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邓拓作为一名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既专于实践,又以理论观照实践,更体现了党报工作者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和统一。通过对《晋察冀日报》时期邓拓新闻思想的研究,探讨其新闻思想的形成和特征,既能提高对邓拓新闻思想的认识,又能借此反观历史,为当前新闻事业发展提供经验和参照。

一、邓拓新闻思想产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传统文化熏陶
1912 年,邓拓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福州位居中国东南沿海,水路交通便利,在宋代曾是儒学重镇,是一座文化底蕴非常浓厚的城市。福州更是中国近代新思想和新科技的重要传播地,近代福州籍爱国人士在中国救国史中人物辈出,诸如,民族英雄林则徐、近代思想家严复等,福州无论是在中国被侵略史或是革命史中都占据重要一页,福州人民在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也贡献了重要力量。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在福建的势力范围,趁机在福建不断挑起事端。邓拓上小学第一年,正值五四运动爆发,福建社会各界纷纷举行抵制日货等活动抗议帝国主义的侵华行径。为破坏福州人民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在福州蓄意制造了流血冲突“福州惨案”(又称“台江事件”或“闽案”),引起了福州人民的强烈愤慨,后上海、北京等城市群众举行集会、游行声援福州人民,这场在福州发端的反日游行逐渐发展为全国性反日游行活动,成为又一个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罪行的浪潮。处在这场反日爱国运动的中心,邓拓当时年纪尚小,虽然不能深刻理解“五四运动”和“福州惨案”的社会背景,但目睹学生罢课游行、商人罢市等反抗行为,也必然会对爱国革命运动有着深刻的记忆。

邓拓家中虽不富裕,但精神文化生活却很丰富。邓拓父亲邓仪中是清末的最后一科举人,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教书先生。邓拓自幼就在父亲的教导下每天坚持做早课,背诵古文诗篇,练习书法。邓拓的二哥邓仲辀是美工教员,他常常在家里铺纸作画,临摹摩崖石刻。在这种传统儒家文化教育和家庭环境熏陶之下,邓拓自幼对书法、绘画也培养了兴趣,从小就系统地临摹了颜体、柳体、魏碑等名家字体。诗文、绘画不仅使他拥有了儒家文人的人格情操,也影响了他以后在求学过程中对于史学、文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创作。
.......................

(二)早期进步活动和理论思考
1927 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受到重创,此后,在国民党采取白色恐怖
策,工人起义、学生运动等实际革命斗争难以开展,先进的学者和革命者就把革命阵地转移到了学术领域。在 1927 年大革命失败至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这十年间,经过先进学者、革命者持续不懈地宣传,马列主义在激荡的思想文化斗争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学术论战,以其科学性、先进性逐渐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大发展的十年,邓拓正处于各种文化论战的中心上海。邓拓在各种学术理论和观点的滋养下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马列主义理论学者,并逐步参与到学术论战和进步活动中去。

1.“社联”与《形式逻辑还是唯物辩证法》

1929 年,虽在国民党白色恐怖政策笼罩之下,上海地下革命活动仍然十分活跃,光华大学也涌动着爱国热潮。进入光华大学文学院后,邓拓充分利用机会扩大阅读范围,阅读了大量的经济学、史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等著作。1930 年,邓拓作诗《书城》,“两间憔悴一儒生,长对清灯亦可惊。不卜文章流海内,莫教诗酒误虚名。得侔前辈追真意,便是今生入世诚。白眼何妨看俗伧,幽怀默默寄书城。”①可以看出,虽然处在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上海,此时的邓拓已下定决心从书籍中汲取精神养分,效仿前辈,追求真理,而这一段时期也是他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得以提高的第一个时期。

正当邓拓不断从书中获取知识之时,上海的左翼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1930年 3 月,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后,5 月 20 日,中国社会科学界联盟(简称“社联”)成立,“社联”由中国共产党组织建立,主要作用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干部,艾思奇、胡乔木等很多日后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都曾活跃于“社联”内。在光华大学读了两个学期后,邓拓就被左翼运动所吸引,1930 年 6 月,邓拓离开了光华大学投身于日益开展的左翼文化运动。1930 年冬,邓拓加入“社联”,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中共上海法南区宣传干事、宣传部长和中共南市区工委书记等党内职务”②。1931 年 9 月,邓拓转学到上海法政学院政治经济系就读,他一面在学校上课学习,一面参加左翼文化活动。1932 年 12 月,邓拓因参加中共活动被捕。在狱中,邓拓虽然经受着国民党审讯人员严刑逼供,但他意志坚强,并以诗铭志。出狱后,邓拓把这些狱中诗篇编成“南冠草”一集。在这些诗中,邓拓表达了对于真理和理想的坚定追求,展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定与豁达。

...........................

二、《晋察冀日报》时期邓拓新闻思想的形成


(一)对党报党性原则的认识和贯彻
党性最初由列宁提出。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列宁又把党性与党的出版物联系起来,论述了出版宣传工作在无产阶级事业中的重要性。新闻事业作为出版物的一种,坚持的党性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上,将党的出版宣传事业看作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组织结构上,党的出版宣传事业要接受党的领导;价值取向上,党的出版宣传事业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①。在进入《抗敌报》从事党的新闻事业之初,作为一名具有较高理论修养和丰富地下工作经验的老党员,邓拓对党报党性已有所认识,这从他《论党报和党的工作》等早期文章中就可见一斑。无论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抑或是一名党报主持人,邓拓都一贯坚持党性原则,积极执行、宣传党的政策,尤其是党的新闻宣传政策。

“党性”问题在延安整风运动和《解放日报》1942 年改版中又得到进一步论证和加强。在整风运动中,党报党性指的是,“党报工作者要有‘党的机关报’的责任意识,主动积极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②,“宣传必须符合当时党的政策或策略,要有党的政策和策略意识,地方党组织的报刊必须宣传党中央的路线和政策,不能只对地方党组织负责,而且也不能把党中央和地方党的委员会并列看待。”③这在中共中央发表的整风指导文件、中央领导人有关新闻宣传政策的发言、《解放日报》整风社论都有各有侧重的论述,也是各根据地整风和新闻改革方向的政策。这些中央整风运动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对党报党刊和党报工作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深刻影响了《晋察冀日报》的日常工作开展,主持报纸工作的邓拓对于党报党性原则也有了再认识再强调。
.......................

(二)对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的理解和阐释
邓拓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1941 年)和《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是我们胜利的保障》(1960 年)两篇文章中,都提到了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批判导言》中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句话,一篇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另一篇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作品,相隔近二十年,但邓拓都引用此句来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可见邓拓对于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视。邓拓是一位具有深厚学术功底的理论家,在写文章时能够熟练引用马列主义观点,更擅长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问题相结合。自 1935 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逐渐在全党全军确立了领导地位。抗日战争时期,邓拓是最早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家之一,为毛泽东思想传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也成为影响邓拓新闻思想的又一重要因素。

根据现在的有关邓拓的回忆录,邓拓平时就很注意搜集毛泽东的文章,每逢有毛泽东的手迹、批复文件或是文章达到晋察冀边区时,邓拓都嘱咐相关人员给他一份。无论作为一个党报主持人,或是一名普通的革命战士,邓拓都是要领会毛泽东对于新闻宣传的建议和策略的,在邓拓很多文章中也能看到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的痕迹。另外,毛泽东亲自指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和《解放日报》1942 年改版,这一时期被认为是毛泽东新闻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因此,要探讨《晋察冀日报》时期邓拓新闻思想形成,离不开对这一阶段毛泽东新闻思想,尤其是对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新闻思想发展的探讨,这样才能看出邓拓如何在理解、阐释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新闻思想。

........................

三、邓拓新闻思想观照下的新闻实践.......................... 29
(一)服务于党的工作....................... 29

1.服从党的领导,宣传党的政策................. 29

2.发挥喉舌作用,教育动员人民群众............... 30
四、邓拓新闻思想的主要特征......................... 39

(一)践行党报党性原则的一贯性..................... 39

(二)重视实践性、群众性.................... 40

(三)彰显“文人气质” ................. 41

四、邓拓新闻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践行党报党性原则的一贯性


.........................

结语

邓拓自幼受教于传统儒家文化,在逐渐深入的求学过程中,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马克思主义学者,在马列主义和马列主义革命中看到了当时中国的出路后,前往晋察冀边区开始新闻事业生涯。

在进入党的新闻体制后,邓拓加强报刊的党性和群众性,把报刊作为联系党和群众的“引线”,传达党的政策的同时,更用报刊为民发声,为民请命。邓拓在执行党的政策,理解、阐释毛泽东新闻思想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框架。而通过《晋察冀日报》的具体新闻实践,邓拓又对“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等新闻理论加以创新发展,提出了“三群”“四报”等新闻工作和报道方法,使自己的新闻理论框架和内容得以丰富,同时,邓拓新闻思想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的一部分。另外,幼年所受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对邓拓办报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邓拓重视副刊作用,是一位“杂家”式报人,这极大地增强了《晋察冀日报》的艺术性,邓拓的报刊活动也彰显出一种“文人气质”。

本文虽然探讨的是《晋察冀日报》时期邓拓新闻思想,但是由于整风运动前后邓拓新闻思想发展的显著性,所以文中对于整风运动期间邓拓新闻思想内容用了较多的篇幅,这可能会对其它时间段的内容探讨不够,这是不足之处之一。另外,本文是把邓拓新闻思想放在当时社会背景中分析,探讨邓拓新闻思想的形成,虽然已经尽力查找有关资料,但仍感觉自身水平有限,对于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史实把握有所欠缺。再者,由于渠道限制,有关邓拓新闻思想研究的外文文献十分有限,这就使笔者视野不够开阔,更是本文的遗憾。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