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都是业界和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当下的新媒体时代,要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之路从简单的“迈”走向根本的“融”,传统媒体在融合道路上已经做了诸多探索,但始终没有显著成效,2016 年 10 月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启动成立“南方名记”工程,2016 年“直播”模式的盛行,三大央媒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分别推出自己的直播产品,这些积极的实践旨在培育一批在互联网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网红”,说明当下的媒体融合开始向“个人机制”带动转型转变。
当前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发展式微,再加上优秀的媒体记者不断从主流媒体出走,传统媒体必须破釜沉舟创新融媒方式改变当前局面;并且新媒体由于自身低门槛且缺乏把关的特点,传播乱象丛生,近几年自媒体发展泛滥越发挑战传统主流媒体权威,经过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新媒体已经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鉴于目前种种情况,作为党的喉舌和舆论宣传工具的主流媒体应积极承担责任,积极培育“主流网红”。
从目前的研究资料和媒体报道来说,“主流网红”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各方面还很不充分。以文献资料为例,主要集中在目前几个较有影响力的媒体实践的成果展示和经验介绍上,如“南方名记培育工程”、浙报集团记者“直播”等,甚少有文献整体上研究目前的“主流网红”现象发展,不利于“主流网红”现象的发展壮大。从媒体报道来说,和文献资料一样的几乎是对现有主流媒体实践的报道,没有对“主流网红”的发展起到更大的宣传作用。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试图从整体上把握“主流网红”现象,对目前的“主流网红”发展作更加全面的分析,为学界研究“主流网红””提供资料参考,对业界发展“主流网红”现象提供可行对策。最终目的是让“主流网红”队伍发展壮大,帮助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中走向成功,将主流媒体的声音扩展到新媒体平台,肃清新媒体传播乱象,还网络“清朗”空间。
........................
二、文献综述
(一)传统媒体记者转型
2014 年 8 月 18 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将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 年被认为是“媒体融合元年”,“媒体融合”成为业界和学界集中关注的问题。《意见》中指出,“媒体融合”是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本文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媒体的融合,二是传统媒体记者的融合。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融合转型。
纵观 2014 年以来的研究,可以将传统媒体融合转型中记者作用的发挥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带动记者转型;第二阶段为记者发展为“全媒体、专业型”成为普遍要求;第三阶段为记者转型由被动到主动,由渠道单一到丰富;第四阶段为鼓励主流媒体记者成为“网红”,转型开始迈向由“个人机制”带动。这四个阶段的变化是随着融媒越来越深入发展的产物,对传统媒体记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出更高要求。总的来说,对记者的转型问题是一个不断重视过程。
学界在“媒体融合”发展初期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内容基本都围绕传统媒体要如何实现融合转型,而关于记者转型的专门研究鲜有,并且提及记者的转型大多都是作为帮助媒体转型的策略之一出现。如谭天、刘方远《移动化、数据化、平台化——2013年中国传媒转型的三个维度》(2014)中提出传统媒体的转型主要是基于移动、数据、平台三个维度来具体实施转型措施;童兵、樊亚平《从信息提供者到问题求解者——转型时代传统媒体的角色转型》(2014)中认为传统媒体要在新媒体时代实现转型最关键的是角色观念的转变,从原先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问题求解者”。这一时期,记者的转型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总是以配合转型大势、顺应时代要求的形式出现。随着传统媒体自身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方面的融合转型越来越深入发展,人才问题开始被学界重视起来,记者转型成为“全媒体、专业型”记者是学界的普遍认知。
........................
第二章 “主流网红”的背景与价值
一、背景
(一)政策背景
2016 年 2 月 19 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并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努力成为“全媒体、专家型”记者。当前培育“主流网红”正是对这一政策的呼应和落实。2017年 1 月 5 日,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会谈上发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讲话,提出“当前,互联网正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主流媒体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融合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并强调“强化全媒人才培养这个重要支撑:要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才使用通道,推动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到新媒体平台上去施展拳脚,开办原创栏目,培育品牌公号,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网红’”。8这是中央首次提出在传统媒体中培育“网红”,让传统媒体在融媒转型道路上实现突破创新,带动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提升,为扩大主流价值观在新媒体的传播打好了政策基础。
(二)现实背景
1、传统媒体发展受到新媒体冲击
近几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迅猛,以数据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新媒体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有代替传统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的趋势。传统媒体发展受到来自新媒体的冲击,各方面发展正在面临困境。
(1)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主要信息源据《2017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的网民规模已
经到达到了 7.51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4%,这说明互联网已经充分融入到大众生活,成为了重要、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渠道,据《2017 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全景报告》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网民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分别为手机、电脑等互联网媒介为53.9%,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为 31.1%,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为 15%,可以看到占国内网民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新媒体,原先作为信息权威发布者的传统媒体发展逐渐失去优势,不再是信息的唯一、主要的提供者。
....................
二、价值
(一)加强主流媒体议程设置功能
麦克姆斯和肖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对“议程设置”的内涵作了界定:大众传播可以通过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的密集程度或显著程度来凸显,隐藏各种“议题”的显著性和重要性,能够设置社会公众关注和谈论的社会议题,从认知层面影响公众对现实世界中事件的重要性进行判断。可以看出,“议程设置”可以决定公众想什么的问题,并且媒体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工具在决定公众议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体在新媒体出现以前,是大众主要甚至唯一的信息来源,在“议程设置”方面发挥着绝对作用;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大众传播“议程设置”功能受到以个体和社群传播为特点的“微议程”的冲击,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不再是大众议程的唯一来源,公共领域下“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以新媒体为渠道的“微议程”正发挥不可小觑的传播力,“微议程”对主流媒体议程构成冲击,需要“主流网红”通过“微议程”的方式加强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
新媒体兴起之后,原先媒体议程决定公众议程的时代发展式微,由个体和社群传播为特点的“微议程”正在打破传统“议程设置”的桎梏成为公众议程的主要来源。“微议程”的形成特点是和互联网平台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方式分不开的,由此构成了“微议程”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 1、个人发出信息引起关注 2、群体传播对个人信息的整合,主要是观点碰撞后形成具有统一性的议程 3、不同的群体之间相互的影响激发新议程 4、媒体议程引发网友关注讨论形成新议程。“微议程”形成的这四种来源,是互联网上的大多数网友参与形成的,由于互联网传播方式本身的局限和复杂性,加上网友本身文化、素质水平的差异,群体传播很容易陷入“极化”导致公众议程被带跑偏,“微议程”需要“主流网红”进行把关。主流媒体培育“主流网红”,是加强记者个人的传播力从而发出主流媒体的声音,“主流网红”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代表主流媒体进行“微议程”设置,是对主流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加强。如新京报和腾讯视频合力打造的人物访谈节目《局面》的主持人王志安,强调新闻报道是“用冰冷的理性温暖世界”,在节目中展现出专业的新闻素养被广大网友信任,通过他持续跟踪报道和采访新闻热点事件核心当事人,网友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新闻事件,有较大影响力的如“留日女学生被杀害”事件,其中当事人母亲与凶手前女友之间的对话视频被各大网站转载播放,引发剧烈的舆论反响。
..........................
第三章 “主流网红”的发展现状...................18
一、渠道解读...........18
(一)“南方名记”培育工程...............18
(二)浙报集团记者试水直播...........18
第四章 “主流网红”目前存在的问题...........................23
一、政策具体指导缺位..................23
二、局限于主流媒体实践且缺乏经验借鉴...................23
第五章 促进“主流网红”发展的对策.............28
一、政策和资金鼓励................28
二、借鉴可行路径和经验.................28
第五章 促进“主流网红”发展的对策
一、政策和资金鼓励
........................
结语
从宏观的时代层面来说,在融媒体背景下,“主流网红”是传统媒体转型中以“个人机制”带动的创新举措;从微观的现实层面来说,近年来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传统媒体的发展不断受到冲击,但同时新媒体的过快发展使得传播乱象丛生,传播陷入失序和混乱中,需要传统的主流媒体积极承担起责任,通过培育“主流网红”重整旗鼓。
目前的“主流网红”相关文献资料主要集中在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培育“网红”的实践上,较少有文献从整体上把握“主流网红”现象。为了壮大当前主流媒体记者“网红化”队伍,笔者试图从背景与价值、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四个方面对“主流网红”现象进行全面分析。首先从发展现状中得出虽然目前通过一些有影响力的实践如“南方名记”培育工程、浙报集团记者试水“直播”、央媒推出“直播”产品等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呈现以主流媒体培育其记者成为“网红”的实践为主,记者个人主动尝试成为“网红”为个例的局面;其次结合现有资料和分析现状认为目前“主流网红”的发展主要存在主要存在政策具体指导缺位,局限于主流媒体实践且缺乏经验借鉴,直播模式风险大,记者个人意识难转变,全媒体人才储备不足五个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有提出以下四点对策,分别是政策和资金鼓励,借鉴可行路径和经验,主流媒体和记者共同参与,警惕过度“网红化”。
“主流网红”的发展目前虽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但随着其优势不断的凸显,会有更多主流媒体记者加入到成为“网红”的队伍中来,因为这不仅是时代所需也是记者个人转型所需。将来等“主流网红”队伍壮大起来,传统媒体的发展格局将会被改变,新媒体中的主流媒体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肃清网络传播乱象,还网络一个“清朗”空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