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307/200610经多普勒或B超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我科住院治疗,出院接受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抗凝治疗,能自愿、自行填写量表的患者96例. 分为两组:对照组45(男25,女20)例,年龄(43.6±7.5)岁,使用华法林40例,使用阿司匹林5例. 实验组51(男27,女24)例,年龄(42.9±8.1)岁,使用华法林43例,使用阿司匹林8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用药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本科系统的健康教育,实验组除常规健康宣教,还由专人负责实施全程护理干预. 对实验组患者设立档案,由临床工作经验丰富、较高健康教育能力的护士负责实施整体护理及全程用药督导. 具体措施:实施就医环节管理,由专科护士接诊;电话随访1次/mo;发放病情记录卡,了解用药依从性及用药后病情变化等.
2结果
患者均于抗凝治疗6 mo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 遵医行为测量采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遵医行为调查问卷表,内容包括按医嘱用药、不滥用药物、不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注意饮食、戒烟、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避免久站及卧床时间长、定期复查、坚持穿循序减压袜等遵医行为的9个项目. 能执行8项以上者界定为完全遵医,不能完成任何一项内容者界定为完全不遵医,不完全遵医介于两者之间. 结果两组患者抗凝治疗遵医行为有统计学意义(表1).表1患者抗凝治疗遵医行为
3讨论
依从性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饮食控制、服药、运动锻炼、自我监测等)与医嘱的符合程度[1]. 本调查显示,虽然两组患者均接受了本科的系统健康教育,但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仍不理想. 患者用药不依从主要是因对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监督用药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2],提示医护人员要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利用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治疗为主动参与治疗,从根本上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心理压力大,对治愈不乐观,抗凝治疗时间长,就诊不方便,经济拮据等也是不遵医的原因. 这就提示医护人员在抗凝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选用廉价高效的药物,就诊不方便的患者可电话预约,合理安排复诊时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往返. 同时加强患者对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静脉血栓后综合征,防止血栓复发.
参考文献
[1] 戴俊明,卫志华,张培燕,等.社区高血压病人的药物利用与依从性关系分析[J].高血压杂志,2001,9(1):65-67.
[2] 陆宁.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J].广州医药,2005,36(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