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败籼型三系不育系珍农256A的选育报告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159 日期:2024-06-08 来源:论文网

       作者:张永鑫 李道品 郑伟 林恭松

  摘要介绍了野败籼型三系不育系珍农256A的选育经过,并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和制繁种技术要点,以为珍农256A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水稻;野败籼型不育系;珍农256A;选育

  珍农256A是用珍汕97B/浙农8010与珍汕97B的B1F5代选系与珍汕A测交并逐代回交转育而成的野败籼型不育系。该不育系农艺性状稳定,株型较好,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株率100%,开花早而集中,午前开花率高,柱头外露率为88.10%,其中双外露率为46.60%。其恢复性好,配合力强,适宜配制中、晚籼组合。2006年9月通过浙江省鉴定,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1]。
  1选育经过
  利用珍汕资源配合力好、适应性广、保持能力强等优点,改进珍汕制种产量较低等缺点,以提高不育系丰产性与制种产量,改善米质为育种目标,2002年春在温州用珍汕97B与浙农8010配组,同年秋在海南基地选用珍汕97B/浙农8010(编号为BF119)与珍汕97B1回交,2003年秋海南B1F4代单本插,入选45个单株,2003年冬海南测保45对,选出柱头大、外露率高1对(编号为珍汕97A/CF2255),择优成对回交。2004年冬海南出现青紫株分离,选择性状优良的紫鞘紫尖单株,继续成对回交,至2005年秋温州,连续回交5代[2-3],选育成株株型较好、丰产性好、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的不育系,定名为珍农256A。
  2特征特性
  2.1形态特征
  在温州作早稻栽培,珍农256A株高65.4 cm,比珍汕97A高2 cm左右,株形挺直,松紧适中,叶鞘青绿,叶片较绿,剑叶上举,长27.8 cm,宽1.67 cm,比珍汕97A短而宽,倒三叶期叶面积为113.75 cm2,比珍汕97A少4 cm2,主茎叶片数4、5月播种为13片,6月播种为12片。珍农256A茎秆比珍汕97A粗壮,分蘖力也略强,有效穗单本栽插达18.7个,穗子比珍汕97A大1/4,穗长21.661 cm,包颈10.42 cm,平均穗粒数106.61粒,颖花紫尖,谷粒鲜黄,谷粒长6.6 mm,长宽比3.0,枝粳软而下垂,着粒均匀,千粒重25.8 g左右。
  2.2生育期
  珍农256A属迟熟早籼类型,比珍汕97A长2 d左右,全生育期110 d。海南陵水12月2日播种,翌年2月25日始穗,播始历期为85 d;温州新桥4月10日播种,6月30日始穗,播始历期为80 d,5月19日播种,7月22日始穗,播始历期为64 d,6月15月播种,8月16日始穗,播始历期为62 d。
  2.3育性表现与开花习性
  据镜检观察,珍农256A表现不育株率、不育度均达100%,花粉以典败为主,圆败5.0%左右,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开花早而集中于午前,开花率为85%,开花高峰期为10∶00—12∶00,开花角度可达35 °,柱头单外露率为41.50%,双外露率为46.60%,总外露率为88.10%。比珍汕97A提高39%左右。
  2.4稻米品质
  2006年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糙米率80%,精米率71.7%,整精米率40%,长宽比3:1,垩白粒率86%,垩白度10.3%,透明度二级,胶稠度66 mm,直链淀粉含量24.9%。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5抗性
  抗病性方面,2006年据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抗性鉴定结果,珍农256A平均穗瘟5级,最高级为8级,白叶枯病9级。
  2.6可恢复性与配合力
  珍农256A可恢复性好,配合力强,适宜配制中、晚籼组合。其与早籼恢复系R48-1、R402配组,组合优势明显,生育期偏迟。与中、晚籼恢复系明恢63、明恢86、盐恢559、084等配组,表现出较强的配合力,如与明恢86配组,F1杂种结实率达88.9%。
  3 制繁种技术要点
  2005年冬季在海南陵水县南繁基地进行小面积制繁种[4-6],珍农256A种植密度23.31 cm×19.98 cm,单本,有效穗达165万穗/hm2左右,赶5 d花粉,结实率52.3%,千粒重25.6 g。珍农256A与084配组小面积制种,产量可达2 341.5 kg/hm2。
  
  4

参考文献


  [1] 张永鑫,李道品,郑伟,等.野败籼型三系不育系珍农256A的选育[J].温州农业科学,2008(3):46-47.
  [2] 杨开术,王慧,谢瑛,等.杂交水稻新品种天优8号[J].河南农业科学,2008(2):41-42.
  [3] 戈长水,应武,宋亮,等.晚粳稻“抗43”免耕直播最佳播种期与播种量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5):117-118.
  [4] 王景行.3优18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4):20.
  [5] 白玉连,白乙拉图,莫协乐吐,等.通辽地区特种稻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103-104.
  [6] 熊清云,刘宗发,黄海燕,等.水稻直播技术不用于晚稻高产栽培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3):96-97.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