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粳稻秀优5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153 日期:2024-06-08 来源:论文网

  摘要阐述了杂交粳稻秀优5号的特征特性,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为秀优5号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粳稻;秀优5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秀优5号系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与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杂交粳稻新品种,2006 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桐乡市2002年开始引种并示范,秀优5号表现出杂种优势较强、米质优、产量高、抗病抗倒性好等特点,适宜于江浙沪地区作单季稻种植。现将秀优5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
  秀优5号移栽田有效穗数210万穗/hm2左右,株高119.5 cm,穗长19.6 cm,平均每穗总粒数211粒,结实率87%,千粒重26 g。直播田有效穗数225万~255万穗/hm2,株高117.6 cm,穗长18.7 cm,株高117.6 cm,平均每穗总粒数195.2粒,结实率87.2%,千粒重26.1 g。表现为穗数足,穗大粒多,杂交优势强。
  1.2 生育期
  秀优5号移栽田于5月16日播种,6月16—17日移栽,9月5—6日齐穗,11月7日成熟,全生育期为174 d。直播田5月29日播种,9月5日齐穗,11月9日成熟,全生育期为164 d。其品种的生育期与当地常规粳稻品种秀水110相仿。
  1.3抗性
  田间生长繁茂,茎秆粗壮,叶片厚挺,前期长势旺,出叶速度快,后期青秆黄熟,耐寒性好,剑叶挺直,株高较高,抗倒性强,抗病性好,但分蘖力表现不强[1]。
  1.4产量表现
  2008年在濮院镇示范种植8.25 hm2,其中直播面积0.26 hm2,移栽面积7.99 hm2。在稻飞虱大发生的不利气候条件下,平均产量仍达到10 020 kg/hm2,比常规稻秀水09增产近1 650 kg/hm2。平均净获利7 555.5元/hm2,最高产量达到11 712 kg/hm2,创濮院镇晚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2高产栽培技术
  2.1适期播种
  秀优5号应适当早播,移栽田于5月10—15日播种,秧龄30 d左右,大田用种量18 kg/hm2,播后塌谷,并保持畦面无积水,沟中有水,畦面湿润。直播田最佳播种期在6月1—5日,用种量为18.75 kg/hm2,按畦定量撒播,要求做到落谷均匀[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2合理密植
  秀优5号植株高大,穗大粒多,杂交优势较强,要求适当稀植,以获得高产。一般于6月10—15日移栽,采用宽窄行种植,行株距23.31 cm×14.99 cm,栽植27万丛/hm2,丛插1~2本/hm2。
  2.3科学施肥
  秀优5号耐肥力较强,但氮肥应适当控制,应做到前足中稳后补、氮磷钾平衡。移栽田要求大田底肥施有机肥9 t/hm2、碳铵525 kg/hm2、磷肥225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栽后4~5 d,结合化学除草施尿素195 kg/hm2;7月中旬(分蘖末期)再施长粗肥(尿素)150 kg/hm2;后期控制施氮量,8月初酌情补施穗肥,施复合肥105 kg/hm2。直播田底肥施有机肥9 t/hm2、碳铵525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出苗后一叶一心期施好断奶肥,施尿素112.5 kg/hm2;四叶期施好促蘖肥,施进口复合肥187.5 kg/hm2;隔5~7 d补施接力肥,施尿素150 kg/hm2;搁田覆水后补施穗粒肥,施尿素75 kg/hm2
  2.4水浆管理
  秀优5号分蘖力一般,根系发达,水浆管理应做到浅水插秧,满水护苗,返青后及时露田,浅水促分蘖,当苗数达270万~300万株/hm2时分次轻搁,分蘖末期适当重搁,孕穗至抽穗期保持薄水层,齐穗后活水灌溉,浅水勤灌,干湿交替。直播田种前精做畦面,一般畦面宽4 m左右,每30 m开一条横沟,四周开出围沟。播种后湿润立苗,待田间出现小裂逢,再灌跑马水。二叶一心期至三叶期保持浅水促分蘖;四叶期匀密补稀,保全苗,争均苗;六至七叶期开始间歇灌溉,分次搁田,搁田覆水后保持浅水、硬板、湿润、活水长穗,灌浆,防止断水过早,达到青秆黄熟。
  2.5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杂交粳稻秀优5号田间病虫草情况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因杂交粳稻苗期长势弱,大田期生长旺盛,所以要及时做好苗期稻蓟马、大田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稻曲病、褐飞虱、灰飞虱和杂草的防治,直播田治草应抓早、抓小,做到人工防治与药剂施用相结合,以实现优质高产,达到丰交丰收。
  
  3

参考文献


  [1] 俞忠.杂交粳稻“秀优5号”的品种特性与栽培、制种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08(4):39-40.
  [2] 何兆琴.粳稻大面积高产高效栽培及调控新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114-115
  [3] 李荣改,康海.利用广亲和品种配制亚种间杂交稻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3.8(1):113-114.
  [4] 黄达彪.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73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31-3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