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永兴 朱凤根 邓林根 张维官 陆春芳 胡惠根 徐云男
摘要阐述了沪油16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为沪油16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沪油16;油菜;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沪油16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用“汇油50”与8801经杂交育成的甘兰型双低油菜良种。2002年12月经上海市农科院农作物品审委员会审定通过。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成为合法推广品种。经过2年的试验、示范,沪油16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熟期适中
沪油16属甘兰型半冬性早中熟品种,9月下旬播种,5月20日左右成熟,全生产期240 d左右,是下季水稻栽培的良好前茬,十分有利于单季稻夺取高产。
1.2耐肥抗倒
沪油16株高160~170 cm,属较矮秆型品种,苗期长势较强,茎秆坚硬,耐肥抗倒性好。该品种推广以来,经5年的栽培种植,均未发生倒伏。特别在2007年冬至2008年春,苏州遭雪灾的情况下,沪油16未发生倒伏。据测定施纯N 240~300 kg/hm2,均未发生倒伏。
1.3抗病虫害
沪油16一生中表现清秀健壮,抗逆性强,菌核病、病毒病发生较轻。在防治1~2次的情况下,菌核病侵茎率仅在1.1%左右。由于抓住了选用良种、轮作换茬、焚烧残株残叶及蚜虫防治等措施,其他病害基本没有发生。
1.4 稳产高产
沪油16单株结角数一般在500个左右,有效角数在4 950万个/hm2左右。其角果数、每角实粒数、菜籽千粒重三者比例协调,是构成高产稳产的基础。该品种自引种以来,经试验示范种植,表现高产稳产。2006年扩大示范种植面积为8.03 hm2,平均产量2 926.5 kg/hm2,较对照苏油一号增产337.5 kg/hm2,增产11.5%。2007年种植面积25 hm2,平均产量3 045 kg/hm2。2008年种植面积55.84 hm2,平均产量2 854.5 kg/hm2。其中丰产示范方平均产量3 472.5 kg/hm2。
1.5品质较好
沪油16属双低优质油菜,经省食品机构测定,沪油16种子含油率一般在40%以上,芥酸含量很低,一般在0.8%左右,硫苷含量在19 mol/g,较苏油一号低40%~50%,符合国家双低油菜标准。
2高产栽培技术
2.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2.1.1备好苗床。沪油16育苗基地,需选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能灌能排的田块。忌用重茬田、十字花科前茬田及蔬菜田作为育苗基地。要求前茬早腾茬,可抓紧耕翻晒土,及时施足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然后再进行耙平耙细田面,并筑畦开好配套沟系等待播种。秧田大田比例以1∶6~7为宜。
2.1.2适时育苗,精量播种。苏州南部气候温和,沪油16一般以9月20日至10月初为最佳播种期。如过早播种,很容易发生年前旺长,使蕾苔发育过早,且易遭受冻害。如过迟播种,则油菜难以培育壮苗越冬。秧田播量一般在9~15 kg/hm2,播种质量要求做到浅播匀播,则有利于早苗全苗。
2.1.3认真施肥,合理运筹。沪油16在育苗期的施肥以“施足基肥,早施苗肥”为原则,并要求氮、磷、钾合理运筹,追施硼肥,育苗期一般施高浓度复合肥750 kg/hm2,追施尿素75~90 kg/hm2、硼肥7.5~15.0 kg/hm2[1]。
2.1.4早管精管,全歼蚜虫。沪油16育苗期必须早管早控、早间苗、早定苗,全歼蚜虫。出苗3叶以后,开始追肥1~2次,移栽前7 d追施硼肥7.5~15.0 kg/hm2,移栽前4~5 d追出嫁肥尿素75~90 kg/hm2。间苗拨去病苗、弱苗,留好壮苗,一般进行2~3次。育苗基地必须开通沟系,做到两头出水、三沟配套。为培育壮苗,三叶期喷15%多效唑450~600 g/hm2。
10月下旬可采用宽行窄株移栽,此时苗龄一般在30~35 d,苗高7~8 cm,移栽密度应根据田块地力或移栽时间而定。一般土壤地力较好的田块可适当稀植,栽10.50万~11.25万株/hm2。地力差的田块可适当密植,栽12.00万株/hm2。适时移栽的可适当稀植,过迟移栽的可适当密植。
2.3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为实现高产,沪油16必须坚持“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合理运筹”[2-3]。为实现沪油16目标产量3000 kg/hm2。沪油16一生中施纯氮240~270 kg/hm2,氮、磷、钾三要素合理搭配,其比例为1∶4∶5,硼肥以15 kg/hm2为宜。其肥料运筹以“施足基肥、早施苗肥、普施腊肥、重施苔肥、巧施苔花肥”为主,其比例为基肥40%、苗肥20%、腊肥15%、蕾苔肥20%、花肥5%。
2.4病虫草害防治
油菜一生的主要病害有菌核病、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锈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青虫等;主要草害有看麦娘、猪殃殃、网草、稻茬茶、牛繁缕等[4]。如苗期发生蚜虫,用10%一遍净300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苏州地区结合其他病害防治,除实行轮作换茬、焚烧油菜茎杆残株叶、深耕深翻和采用无菌混入的种子及苗期抓好蚜虫防治外,在油菜100%开花时(4月5—10日),对菌核病用32%吡多酮2 250 g/hm2对水750 kg/hm2小机喷雾或对水300 kg/hm2弥雾防治。对长势好的油菜田要求在第1次用药后隔7 d左右用好第2次药,用48%绦丰900 mL/hm2加32%吡多酮2 250 g/hm2对水750 kg/hm2小机喷雾或对水300 kg/hm2弥雾防治。对禾本科杂草结合松土除草在油菜移栽30 d后,可使用12.5%盖草灵乳油900~1 05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治。对阔叶杂草(猪殃殃、牛繁缕杂草)可用30%好实多750~900 mL/hm2,在幼苗6~8叶时对水750 kg/hm2喷雾或对水300 kg/hm2弥雾防治。
3
参考文献
[1] 王芳,余南生,胡楚林,等.星子县油菜“3414”肥效试验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113-115.
[2] 王晓燕.油菜需肥规律及科学施肥[J].种业导刊,2008(7):22-23.
[3] 郭祥鹏.高产油菜施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4):38.
[4] 陶侠林.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7的特征特性和保优、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53-3954.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