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计算速度慢、错误率较高的现象。从表面上看,好像是由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不认真等原因造成的,仔细分析,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文例举了低年级学生在计算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错例,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深入研究并找出对策,以切实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计算能力 错例分析 有效策略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改以来,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水平参差不齐,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为此,笔者征集了学生的错例,深入思考并分析其实质性原因,以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计算教学存着在很多问题,于是我采用一些能帮助学生解决计算困难的教学对策,现进行简单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
1.错例
①16-8--19-8 ②6×6=1 ③12-8=10 ④16-6=8
2.错例分析
一般家长和学生认为计算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粗心造成的,有的学生已经把"马虎"当成了"家常便饭"。其实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错例①②,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笼统、模糊,感知的目的性较差,有时由于观察不具体,只看到大致轮廓,而遗漏了某些细节,导致抄错数或运算符号,甚至漏题不做,造成计算错误或考试失分。错例③④,有些学生在做题时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分析原因,一是当数量少、算式简单时,易产生"轻敌"思想;二是当数量大、计算复杂时,又产生厌烦情绪。因而,他们常常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或根本检查不出错等。
(二)算理和法则的理解不透彻
1.错例
①64-29=45 ②73-48=31 ③95-55=30 ④50-32=22 ⑤57- 18=36
64 73 95 50 57
- 29 - 48 - 55 - 32 - 18
45 31 30 22 36
⑥ 12÷3=﹙4﹚÷2 72÷﹙9﹚=3×3
2.错例分析
课标强调"计算教学重在算理",学生们要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从错例①看出,学生对算理和法则理解不透,个位"4-9"不够减从十位退"1",可十位却没去掉这个"1"。一般认为是忘记退位了,而我认为是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建立起退位的"模型",不理解从十位退1后,个位都要算十几减几。错例②,个位是加法计算,十位是减法计算,学生运算混淆。错例③,表现为个位"5-5"够减,十位还退1,学生把"退位"和"不退位"混淆了。错例④,笔算时被减数和减数的个位减错了,算成了"7-0=7",习惯性的用第二个数减第一个数。错例⑤,20以内退位减法没记牢,"17-8=6"应该是"17-8=9"。 错例⑥受思维定势影响,学生不理解等式的意义,往往把左边或右边的得数直接填到( )里。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的基础。计算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1.运用学具,使数学算理明了化。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我运用学具讲清算理,揭示计算的规律,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在学生刚入学时,已能逐一计数和逐一加算,但有关进、退位的加减法计算还觉得很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小棒、双色片、计算条等学具来帮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手活动感知算理,建立正确概念,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兴趣。
2.运用电教媒体,使数学计算趣味化。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使学生兴趣浓厚,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数位表象,从而理解"进位"和"退位"算理的依据。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拆开小棒,实际地"摆一摆",促进"拆开"1个十,变成10个一,同个位上的数先"合"再去"减"的算理理解。经历这个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脑中建立算理模型的过程,它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算理的"建构",促进和提高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效地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要进行算法的优化。在教学《9加几》时,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9+4,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算法:有的摆小棒,有的数数,有的用"凑十法" ……教师可以通过确认、重复、淡化等方法进行一些暗示或引导,使学生重点关注"凑十法",并感受到这是合理的方法,因而自觉地采用这一优化的方法,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提升和发展。
(三)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1.加强口算训练。教师在授课之前,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并结合内容,有目的的选择口算题目,这样即有助于本节课内容教学,又可以训练口算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还要把学生常错、易混淆的练习题进行听算和视算训练。这样经常练习,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就会有所提高。
2.发展估算能力。在这几年的课程改革中,估算被放在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要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例如在教学68+24时,先让学生估算和大约是几十,然后再计算。这样有助于学生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切实抓好计算教学,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都得到良好的发展,真正体现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自主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现代教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分析计算错例 寻找有效策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