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老年患者 浅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简称“留置针”,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使用方便。由于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纤维化,脉管质地硬且脆,弹性差,易滑动,不易固定,为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和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应用静脉留置针容易被护理人员和患者接受,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将该技术应用到518例老年患者中,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518例中,男336例,女182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5.3岁。其中心肌梗塞67例,高血压病69例,脑血管意外 77例,冠心病63例,慢支58例,肺气肿37例,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 51例,糖尿病65例,晚期癌症31例。静脉内置管时间3~7天,穿刺失败8例,置管堵塞6例,无静脉炎发生。
2.操作方法
根据药液性质、血管粗细采用20~24 G套管针。穿刺部位选用病人四肢较粗、直、弹性较好的静脉,常规扎止血带及碘酒、酒精消毒待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留置针针柄以15 ~30度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5 ~15度)再进针0.2~1 cm,再将外套软管整体徐徐送入血管内(右手持针柄固定针芯,左手送导管,或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等导管送至一定长度后拔出针芯并连接输液管,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好套管。
护理操作
1.血管的选择
一般选择四肢健康、粗直、富有弹性、血流丰富、易固定的血管,但应注意避开关节及静脉瓣。仔细体会有静脉穿过皮肤表面的“沟痕”的感觉,来探测血管的位置、深度、充盈度和膨胀度,触及要有轻度的弹性感或饱满感。由于老年病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抗化学性、机械性损伤能力下降,故留置套管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3.0 mm的血管。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以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2.针对性穿刺
体瘦型的老年患者: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少,静脉充盈度和弹性较差,血管细而滑,不易固定,穿刺时止血带须靠近穿刺点捆扎;肥胖型老年患者:皮肤脂肪厚,血管深而细,穿刺时可先扎止血带,用手触摸血管有饱满感,掌握好深浅,看好方向,摸索进针;休克、脱水和衰竭的老年患者:血管壁萎缩扁平,弹性差,穿刺前局部热敷、拍打使血管扩张充盈,切忌扎止血带过久或连续拍打,因为强烈、持续的刺激会引起相反效果,血管会愈加不明显,不利于穿刺;慢性病体质差的老年患者: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较强,穿刺不慎会刺破血管,要小心、轻柔地进针;水肿的老年患者:应先按摩推压局部,使组织内积液暂消退,静脉显示清楚后再进行穿刺。
3.穿刺技术及固定
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选好血管,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穿刺。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握持留置针,使针头斜面朝上于穿刺血管上方与皮肤呈15~30度的角度穿刺,进针后要及时观看有无回血(回血慢可稍作停顿),见套管内有回血,降低穿刺角度,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慢慢将套管送进血管内,将针芯退出固定针柄,接上输液管证实输液通畅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点的中央,从穿刺点四周轻压透明敷贴,以框架结构切口处开始揭除边框,边揭边轻压敷贴,使留置固定更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更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针连接处盖住,注明穿刺时间,用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
4.封管技术
①封管液的选择:目前认为肝素液封管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其原因是肝素溶液具有体内外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不具有抗凝作用[1]。肝素液的浓度与剂量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疾病而选择,血液病患者肝素盐水宜为62.5 u/ml[2],高血黏度患者以75 u/ml肝素液封管效果好[3],肝硬化患者使用125 u/ml肝素液封管对其PT、APTT、PLT及出血倾向均无影响[4],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肝素液封管效果明显优于用生理盐水封管,堵管率明显减少[5]。封管液量一般为3~5 ml。对于肝素钠禁忌症的患者,可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②封管方法:封管时采用缓慢注射正压封管法,即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3 ml肝素钠盐水液注入肝素帽内,先注入2 ml,然后边退边推液,以保证肝素帽及套管针内充满肝素液,每12 h封管1次。
5.留置时间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标准,BD公司推荐为3~5 d,最好不超过1周。庚少英等[6]通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发现,留置针留置72~96 h,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1.82%,并以静脉血管炎症病理改变为依据推断留置针留置时间最好不超过96 h。刘建平等[7]报道,静脉炎发生与液体渗透压密切相关,建议临床输入高渗液体时,留置时间最多不超过3 d,如果病情需要,可在3 d后更换穿刺部位,以减少静脉炎发生。
风险管理
1.加强健康宣教
在留置针置针前,护士应对病人及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应用的意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如避免碰撞或用手按揉留置局部,在输液期间可将远端肢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输液过程中,用毛巾热敷穿刺点上方,15~20 min/次,q 2 h。置针期间禁止沐浴,保护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防止穿刺点感染、蔓延等,做好感染控制。
2.避免留置针被意外拔除。
因留置针在留置过程中套管尾端明显高于局部皮肤,易因外力作用而松脱。老年患者熟睡后常会意外拔出留置针,因此,每次封管后将留置针暴露在外的部分用酒精消毒,再用一片医用消毒纱布将整个留置针完全覆盖包裹。这样可有效避免因外力作用而松脱,从而延长了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3.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8]。老年患者由于血管退行性变,血液缓慢,使药物停留在局部血管的时间延长,药物长时间地对血管内膜造成化学性刺激,是引起化学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为有效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封管时适当加大封管液量,以充分稀释局部血管内药物浓度,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宜使用生理盐水间断冲管,以减轻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如果选择关节部位血管行浅静脉置管时,宜采用离心穿刺法[9],因离心穿刺时针柄位于关节上部,此处平坦无骨性突起,易于稳妥固定套管针,避免套管针来回移动造成静脉内膜损伤,从而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本组病例中因能根据老年患者的个体情况正确选择血管针对性穿刺,正确选择封管液的浓度、剂量、封管方法,并根据药液性质和穿刺局部皮肤情况决定置管时间,本组病例中仅有8例穿刺失败(1.5%),6例置管堵塞(1.2%),无一例静脉炎发生。
参考文献
[1]甘 英.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42.
[2]郑 文,姚孟冬.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76-77.
[3]魏晓兰,孔凡玲,金 敏.高血粘度患者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391-393.
[4]舒泽蓉,张琼英,邹小琴,等.留置针肝素封管液浓度对肝硬化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3,9(1):10.
[5]金葵花,赵品婷,袁琰琴,等.心血管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技术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716.
[6]庚少英,赵改婷,高荣花,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7):3-5.
[7]刘建平,田 源.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对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8):32-33.
[8]尹世玉,王 静.改进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21(12):46.
[9]张燕燕.不同方向穿刺浅静脉置管发生静脉炎原因分析[J].广西医学,2004,26(7):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