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京红 程建贞 闫泽英 王琴玲
【关键词】 眼底;视网膜静脉闭塞;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
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是一种较常见的眼底病。此病中老年人多见,青年人亦可发病,多为单眼发病。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的病因复杂,常由视网膜动脉硬化、血黏度增高、高血压引起,青年人往往与血管炎症相关。此病临床可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两类,缺血型患者少数情况下可引起玻璃体出血及新生血管青光眼,预后较差。目前,国内外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常用激光光凝方法。激光光凝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使缺血区域视网膜产生瘢痕,以使眼底稳定,但单纯激光光凝可产生一定副作用。为探求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对缺血型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患者给予激光光凝治疗的同时口服丹参通脉口服液治疗,并与单纯激光光凝治疗进行了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200712—200905月经我院确诊的缺血型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患者,共260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女性114例,男性146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83岁,平均为62.2岁。所有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2 诊断标准[1]
1.2.1 典型眼底改变 视乳头局部水肿、充血、边界模糊,阻塞区域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水肿、斑片状出血、棉絮斑,部分患者黄斑区水肿。
1.2.2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阻塞区域视网膜静脉充盈时间延长、迂曲扩张、管壁染色,毛细血管瘤样扩张、荧光素渗漏,阻塞区域视网膜可见大片无灌注区形成,黄斑区有局限性荧光素渗漏。
1.2.3 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检查 振荡电位振幅降低。
1.3 方法
2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30例给予口服丹参通脉口服液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130例给予单纯激光治疗。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及前节、眼底、视力、眼压检查。
两组患者均行激光光凝治疗。方法:使用固体多波长激光机,病变区域视网膜出血较多者用红光治疗,病变区域视网膜出血较少者用绿光治疗,先光凝出血较少区域。激光参数:2级光斑(灰白色斑),200~400μm光斑,时间0.2~0.3s,能量220~320mw。伴有黄斑水肿患者需进行黄斑周围局部光凝,选用不被黄斑区叶黄素吸收的黄光。激光参数:1级光斑(浅灰色或灰色斑),100μm光斑,时间0.1~0.15s,能量100~180mw。
研究组患者同时口服我院制剂室自行研制的丹参通脉口服液,每次10mL,3次/d,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该中药制剂药物组成有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川芎、决明子、茺蔚子,功效为活血养血,行气祛瘀。x
【关键词】 眼底;视网膜静脉闭塞;中西医结合疗法
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是一种较常见的眼底病。此病中老年人多见,青年人亦可发病,多为单眼发病。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的病因复杂,常由视网膜动脉硬化、血黏度增高、高血压引起,青年人往往与血管炎症相关。此病临床可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两类,缺血型患者少数情况下可引起玻璃体出血及新生血管青光眼,预后较差。目前,国内外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常用激光光凝方法。激光光凝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使缺血区域视网膜产生瘢痕,以使眼底稳定,但单纯激光光凝可产生一定副作用。为探求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对缺血型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患者给予激光光凝治疗的同时口服丹参通脉口服液治疗,并与单纯激光光凝治疗进行了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200712—200905月经我院确诊的缺血型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患者,共260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女性114例,男性146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83岁,平均为62.2岁。所有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2 诊断标准[1]
1.2.1 典型眼底改变 视乳头局部水肿、充血、边界模糊,阻塞区域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水肿、斑片状出血、棉絮斑,部分患者黄斑区水肿。
1.2.2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阻塞区域视网膜静脉充盈时间延长、迂曲扩张、管壁染色,毛细血管瘤样扩张、荧光素渗漏,阻塞区域视网膜可见大片无灌注区形成,黄斑区有局限性荧光素渗漏。
1.2.3 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检查 振荡电位振幅降低。
1.3 方法
2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30例给予口服丹参通脉口服液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130例给予单纯激光治疗。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及前节、眼底、视力、眼压检查。
两组患者均行激光光凝治疗。方法:使用固体多波长激光机,病变区域视网膜出血较多者用红光治疗,病变区域视网膜出血较少者用绿光治疗,先光凝出血较少区域。激光参数:2级光斑(灰白色斑),200~400μm光斑,时间0.2~0.3s,能量220~320mw。伴有黄斑水肿患者需进行黄斑周围局部光凝,选用不被黄斑区叶黄素吸收的黄光。激光参数:1级光斑(浅灰色或灰色斑),100μm光斑,时间0.1~0.15s,能量100~180mw。
研究组患者同时口服我院制剂室自行研制的丹参通脉口服液,每次10mL,3次/d,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该中药制剂药物组成有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川芎、决明子、茺蔚子,功效为活血养血,行气祛瘀。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好转:疗程结束后,黄斑水肿、眼底出血明显吸收,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消失或减轻,视网膜无灌注区封闭,视力提高≥国际标准视力表1行。
稳定:疗程结束后,黄斑水肿、眼底出血无明显变化,视力改变&<国际标准视力表1行。
恶化:疗程结束后,视力下降≥国际标准视力表1行,黄斑水肿、视网膜出血加重。
对于治疗前视力低于0.1者,以视力增减0.02为判定视力提高或下降标准。
2.2 比较两组疗效(表1)表1 两组有效率的比较研究组有效率(包括好转及稳定病例)为99.23%,恶化率为0.77%。对照组有效率(包括好转及稳定病例)为93.08%,恶化率为6.9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656,P&<0.01)。
2.3 比较两组眼底病变改善情况(表2)表2 两组病例眼底病变改善情况研究组治疗后黄斑水肿、视网膜出血吸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16.23和10.87,P均&<0.01)。
3 讨论
缺血型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眼底病,中老年人多见,如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严重视力下降并可继发新生血管青光眼、引起玻璃体出血。西医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主要使用激光光凝,光凝可减轻视网膜渗漏、出血,封闭无灌注区,防止新生血管形成,避免引起新生血管青光眼及玻璃体出血。但激光光凝可对视野、视力及暗适应造成损害。
中医眼科称缺血型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为“络损暴盲”,并认为血瘀贯穿络损暴盲的整个发病过程。其病因病机为多种原因造成眼底脉道迂阻、损伤而血溢脉外发病[2]。所以我们在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激光治疗的同时口服丹参通脉口服液,可改善患者的血瘀及视网膜缺血缺氧状况,促进出血吸收及黄斑水肿消退。
通过对两组病例治疗结果的比较,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病例黄斑水肿、视网膜出血的吸收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本项研究提示,口服丹参通脉口服液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能提高激光光凝的效果,预防减轻激光治疗的副反应,是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半侧支静脉阻塞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家琦主编.实用眼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64465
2 曾庆华主编.中医眼科学[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96(责任编辑:袁 朴)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