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及非浓缩尿蛋白电泳成分改变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70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CYC和血肌酐(SCr)尿素(Urea)检测结果分为三组:A组为三指标皆正常组23例,B组为CYC异常组(SCr、Urea正常)21例,C组为三指标皆异常组26例;检测肾功能同时收集患者晨尿作非浓缩尿蛋白电泳。结果 A组仅1例出现生理性尿蛋白,22例无尿蛋白区带;B组仅2例无尿蛋白区带,19例出现不同类型的尿蛋白;C组26例皆出现不同类型的尿蛋白。结论 CYC对早期肾损害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非浓缩尿蛋白电泳检测对糖尿病、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血肌酐;血尿素;尿蛋白
肾脏损害是糖尿病、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常用血清肌酐、尿素等指标评价患者肾功能,但由于其检测结果易受蛋白质摄入量、发热及药物代谢等因素的影响,且诊断灵敏度有限,使其难以成为早期肾损害的有效指标。近来,一种新的血清指标-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C)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CYC由大多数有核细胞恒速产生,能自由通过肾小球膜由肾小管近端重吸收,是肾小球滤过率的准确标记物,且不受年龄、身高、体重、性别、药物、饮食的影响,因而较尿素、肌酐更准确、直接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尿素、肌酐 [1]。可早期的反映肾脏疾病。非浓缩尿蛋白琼脂糖电泳,由于其较高的敏感性,且能判断尿蛋白类型及来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肾病的诊断 [2],本实验联合CYC与尿蛋白电泳检测,试图了解其改变对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09年1~8月住院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70例,其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32~77岁,平均(55.2±11.3)岁,将患者根据CYC浓度和血肌酐(Cr)、尿素(Urea)浓度的测定结果分为三组:A组为三指标皆正常组23例,B组为CYC异常组(Cr、Urea正常)21例,C组为三指标皆异常组26例。
1.2 仪器及测定方法
1.2.1 CYC、血肌酐和尿素的检测 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m1分离血清。CYC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浊度法测定,试剂盒由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血肌酐、尿素采用酶法测定,试剂为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产品。检测仪器为日本产东芝F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各项目检测参数按试剂盒说明书设置。
1.2.2 尿蛋白电泳 采血同时收集患者新鲜晨尿,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琼脂糖凝胶(SDS-AGE)在法国Sebia HYDRSYS全自动电泳仪上,进行蛋白尿电泳分析,操作按仪器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患者的血清CYC、肌酐和尿素浓度检测结果,见表1。表1 血清Cystatin C浓度肌酐和尿素浓度检测结果70例患者尿蛋白电泳图谱分析:A组中1例出现单纯的浅白蛋白带(生理性蛋白尿4.35%),22例无蛋白条带,B组中2例无蛋白条带,6例出现单一尿白蛋白28.6%),4例出现肾小管性尿蛋白(19.0%),3例出现肾小球性尿蛋白(14.3%),6例出现混合性尿蛋白(28.6%)。C组中6例出现肾小管性尿蛋白(23.1%),5例出现肾小球性尿蛋白(19.2%),15例出现混合性尿蛋白(57.7%)。
2.2 根据血清CYC浓度将70例患者分为CYC正常组和CYC异常组,正常组23例中仅2例出现蛋白尿,异常组47例中有45例出现蛋白尿,CYC正常组和CYC异常组的尿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7%和95.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当前糖尿病、高血压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约20%~40%的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能引起肾功能损害 [3]。为了早期发现这两种疾病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并能及早延缓肾功能损伤,临床迫切需要找到一些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检测指标。因此寻找一种能早期反应,肾功能损害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肌酐是肾脏损害的内源性标志物,但其检测值易受多种非肾因素的影响,而使其反映肾功能损害的灵敏度不高。CYC是一种非糖基化的低分子量的碱性蛋白质,分子量为13.5KD,含有120个氨基酸多肽链,是一种分泌性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在所有有核细胞上能够产生,生产率较稳定,不受个体肌肉量、性别、年龄、。肾前因素和慢性炎症的影响 [3,4]。血清CYC几乎能完全地由肾小球滤过,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因此CYC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较为理想的内源性指标。
正常生理情况下,由于孔径屏障、电荷屏障及球内系膜组成的肾小球滤过屏障作用,中分子以上蛋白质绝大部分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滤过的&<70KD的血浆蛋白又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或分解,因此,正常尿液中蛋白含量甚微。当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少,肾和其他组织的排泄增加时,即产生蛋白尿 [2]。尿液成分改变通常是肾脏疾病,尤其是肾小球病变最早的临床表现之一 [5-6]。
SDS-AGE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利用琼脂糖凝胶的选择性及多孔性,结合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可区分尿中不同蛋白组分,具有操作简便、尿液无需浓缩、灵敏度高、通过光电扫描可半定量分析、胶片可永久保存并可作回顾性分析等优点,且最小检出灵敏度为15mg/L,较一般常规检查有较高的敏感性,且据相关文献报道,SDS-AGE检测效果与肾活检效果一致 [2],属无创无感染检验方法,在基层医院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当肾小球通透性增高或粘膜受损,出现白蛋白及更大的高分子蛋白,产生肾小球性蛋白尿,且分子量越大肾小球损伤越大;当肾小管受损时尿中低分子蛋白排泌量增大,产生肾小管性蛋白尿;当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血浆中所有蛋白质均可进入尿中,此时尿中大、中、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称之混合性蛋白尿。
本试验中,CYC浓度阴性组中仅1例出现蛋白尿,占4.3%;CYC阳性组中,生理性蛋白尿占12.8%,肾小球性蛋白尿占17.0%,肾小管性蛋白尿占21.3%,混合型蛋白尿占44.7%,即95.8%的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尿蛋白,且随CYC浓度由正常到异常到同时伴肌酐的增高,患者出现尿蛋白的比例不断增高,出现肾小球性蛋白尿及混合性蛋白尿的比例亦同时增高。由此可认为:CYC可作为初步判断肾脏损伤的一个标志物,同时作SDS-AGE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分析可区分尿中不同蛋白组 [7-8],初步了解肾脏损伤部位及程度。
联合检测血清CYC和尿蛋白电泳,了解其数值及成分改变,有助于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协助临床初步快速判断肾脏损害部位及病变严重程度,对早期肾损害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判断预后有较高价值,对临床尽早干预、降低这两种疾病的意外率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覃文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检测对诊断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 (3):445-446.
[2] 沈 霞,张敏华,汪 萍,等.非浓缩尿蛋白电泳的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2(5):266-268.
[3] Takuwa s,Ito Y,Ushijima K,et al.Serum Cystatin c Values in children by age and their fluctuation during dehydrationl[J].Pediatr Int,2002,44(1):28-31.
[4] Coll E,Botey A,Alvarez L,et al.Serum Cystatin C as a new marker for noninvasive estim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and as a marker for early renal impairment[J].Am J kidney Dis,2000,36(1):29-34.
[5] 姜 俊.尿液电泳与肾脏病[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3):312.
[6] 朱立华.肾脏疾病的变化,尿液检验技术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306.
[7] 黄之虎,钟月华,潭建荣,等.尿蛋白电泳技术进展及其临床应用[J].医学文选,2004,23(6):826-828.
[8] 沈 波,许玲鸽,陈雪娇,等.非浓缩尿蛋白电泳与其他尿蛋白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检验医学,2005,(5):481-482.
[9] 司徒玉,黄萍萍.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学,2004,10(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