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军兵种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6173 日期:2025-09-24 来源:论文网

     作者:石梅初,任忠文,杨静,高田军,骆汉生,李春梅,付雅娜

【摘要】 目的 调查驻云南不同军兵种心理健康状况及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对驻云南的四组部队(1087名步兵,493名炮兵,490名装甲兵及487名武警)采用军人心理健康量表和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全军心理健康常模比较,除武警组各因子得分比全军常模低外(P&<0.01),步兵组、炮兵组、装甲兵组各因子得分均比全军常模高(P&<0.01)。且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成负相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心理健康成正相关。结论 驻云南的不同军兵种有其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殊的情景应对方式,应针对不同的兵种采取不同的心理健康指导。

【关键词】 不同军兵种;心理健康;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相关分析

 为了摸清和掌握驻云南不同兵种心理健康状况,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部队开展心理卫生工作,为推动部队全面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驻云南四组部队2557名士兵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情况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云南四组部队(1087名步兵,493名炮兵,490名装甲兵,487名武警)共2557人,其中男性2532人,占99%,女性25人,占1%;汉族2343人(占91.6%),其他民族214人;年龄5~44岁,平均20.88±3.12岁;文化程度为:初中976人,高中1396人,大专119人,本科66人(2.6%);农村2282人,城市275人(占10.8%).

  1.2 研究工具 由张理义编制的军人心理健康量表[1]分9个因子(掩饰、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强迫、恐怖、神经衰弱、躯体化、人际关系),根据被测量者对量表每题的回答的“是”或“否”分别计1或0分。计算得出每份量表总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障碍越严重;由刘云、张理义编制的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量表[2],包括6个情景分量表,1个掩饰分量表,共有条目110条,评分方法采用4级评分;从不如此、偶尔如此、一般如此、经常如此,分别记为1、2、3、4分。

  1.3 调查的质量控制 在实施调查之前,有经验丰富的心理学专家做现场动员以增加被试者的合作程度,统一指导语,要求记实名回答,保证问卷填写的有效性。然后,由被调查者按调查表中的内容逐条如实回答,测试完后当场回收答卷。

  1.4 数据处理 数据用SPSS11.5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云南军人各兵种心理健康情况与全军常模比较(±s),结果见表1。表1 各组与全军心理健康常模的比较 (±s)

  2.2 步兵组心理状况与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评分,结果见表2。表2 步兵组心理健康与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n=735)

  2.3 武警组心理健康状况与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表3 武警组心理健康与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n=485)

  3 讨 论

  从表1可以看出,与全军心理健康常模比较,除武警组各因子得分比全军常模低外,步兵组、炮兵组、装甲兵组各因子得分均比全军常模高,掩饰因子分步兵组最高,装甲兵组各因子分次高,其次为炮兵组,最低为步兵组。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为:(1)武警与职业军人担当的任务侧重点有所不同,武警主要是针对国内发生的事件,这类事件大多为人民内部矛盾,危险性较职业军人要小一些,而职业军人主要针对的是如战争爆发、反恐怖袭击、平息社会动乱、执行特种任务等事件,这类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危险性与艰苦性,都会诱发军人异常心理应激反应,因而心理压力也就更大,也就更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2)武警的训练内容与军人有所区别,武警的训练内容与其执行的任务有关,可能更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退伍后二次择业时的就业范围更广,也就更容易就业,而军人的训练内容可能与战时所需有关,对今后择业用处不大,因此,军人对自己的前途问题考虑得就会更多,而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3)在各军人组中,装甲兵组的得分最高,可能是因为装甲兵组训练任务最重、要求最高,这就给装甲兵组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

  从表2可以看出,步兵组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积极的应对方式成负相关,与消极的应对方式成正相关。

  从表3可以看出,武警组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积极的应对方式成负相关,与消极的应对方式成正相关。但对于该组士兵来说,选择情感的积极应对方式对强迫、精神病性症状和躯体化的影响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总的来说,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成负相关,是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心理健康成正相关,对心理健康起危害作用。最后,关于应对方式与躯体疾病的荟萃分析研究指出,回避式的应对方对心理调节有负面的影响[3]。但有的时候有些消极的应对方式,也可以起到暂时缓解挫折感的作用[4]。

  对于武警组来说,选择情感的积极应对方式对强迫、精神病性症状和躯体化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是因为相对于军人来说,武警的训练任务较轻,人际关系不太复杂,因此产生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造成强迫、精神病性症状和躯体化症状的几率也就小一些。

  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不能反映全军的情况,其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理义.军人心理健康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

  [2] 刘 云,张理义.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的研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2):1131.

  [3] Roesch SC,Weiner B.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coping with illness:Do causal attributions matter[J].Psychosom Res 2001;50:205.

  [4] 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方法[J].心理学报,2002,34(6):64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