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护理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846 日期:2025-09-20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使病人增加手术的耐受性,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结果 89例均顺利通过手术,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3例,经治疗均治愈出院。术后功能评定:优60例,良27例,差2例。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生理及心理特点,手术风险大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和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老年骨折; 围术期 ; 护理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为创伤骨科中疑难病和多发病,由于多并发有老年性疾病,加之该骨折部位特殊,年龄大、并发症多,对护理要求高难度大。围术期的护理是否正确完善,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和预后。我院骨科自2006年1 月至2008 年12 月收治8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均安全度过围术期,达到临床愈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9例,男58例,女31 例,年龄61~87 岁,平均75. 6 岁。Ⅱ型骨折23 例,III型骨折28 例,IV型38例,均为外伤引起的骨折,分别与受伤后2~7d内接受手术。有伴发疾病34例,其中慢支、肺气肿16例,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8例,其中行滑动加压鹅头钉48 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41例。

  2 护理措施

  2. 1 术前护理

  2.1. 1 健康状况综合评估

  老年人身体状况差异很大,有的患者身体较好,有的老年人并存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老年性疾病,手术创伤可使并存病的病情加重,为此术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积极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患者整体情况,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合术前常规检查如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胸部X线片、血糖、血气分析、电解质及特殊检查如肺功能测定、心功能测定等,对患者的手术风险作出初步估计,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使病情相对稳定后再进行手术治疗。本组病例经充分准备后均顺利度过手术。

  2. 1. 2 心理护理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期待、敏感猜疑、悲观绝望、自卑孤独、幼稚心理[ 1] ,要针对患者的不同表现做好心理护理,骨折后患者因疼痛,生活不能自理,担心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人世,又怕拖累家人,此时患者心里非常痛苦,应耐心地安慰患者,给以有力的心理支持,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的成功率,介绍手术成功病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求老年人的子女们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2.1.3 一般护理

  完善常规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尿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等,常规备血、药敏试验、术区备皮等准备工作,吸烟者禁烟,指导床上大小便,教会患者做扩胸运动、深呼吸和咳痰的方法,以增加肺活量,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于精神过度紧张入睡困难者可适当应用镇静药以保证睡眠,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1.4 牵引护理

  患者一般术前行皮牵引2~3 d,老年患者因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皮牵引容易松脱,应随时调整腿套的松紧度,并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避免皮肤损害,牵引的体位应始终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外展30。),牵引重量一般2~3kg。

  2. 2 术后护理

  2.2. 1 严密病情观察

  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尿量、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细心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度、肤色及水肿情况,足背动脉搏动强度,双下肢进行对比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时要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保持负压引流器的负压,防止血快堵塞引流管管腔,一般放置48~72 h 拔除。

  2.2. 2 疼痛护理

  疼痛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绞痛、心律紊乱,导致不可预料的身体和精神上的不良后果[2],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频率程度,遵医嘱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同时应用非药物的镇痛方法,如分散患者注意力:听广播,听音乐,看电视等。

  2.2.3 并发症的防治护理

  (1)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后,患者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要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轻微活动上身,拍背,及时咳出痰液,增加肺活量。对于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用0. 9%生理盐水100 ml + 庆大霉素8 万U +α- 糜蛋白酶4000 U 雾化吸入,一日2 次,每次20 min。注意保暖,以防着凉,保持房间空气新鲜。(2)褥疮的预防: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后因手术治疗等创伤后身体衰弱长期卧床不能自主活动,很容易发生褥疮,加强护理,仔细观察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减少骨突处的受压,可使用气垫床。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每天早晚各用温水擦浴1 次,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每2 小时翻身1 次,对皮肤受压处进行按摩, 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3)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骨折患者由于常合并多脏器的生理性退变,长时期卧床使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患者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导致严重后果[3 ] ,每日给患者行温水擦浴2~3 次,通过温水擦浴,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皮肤抵抗力,擦洗同时配合按摩。健侧肢体抬高、屈伸、蹬腿活动,双上肢进行内收、外展、向上伸展的活动。经过热敷、按摩、肢体活动等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预防坠积性肺炎、褥疮、肢体功能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4)泌尿道感染的防治: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泌尿系的感染,应做好会阴部的清洗工作,每日用温水擦洗会阴部1~2 次,对留置尿管者,用碘伏消毒尿道口2 次/ d[3 ] ,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每3~4 小时开放导尿管1 次,置集尿袋始终低于膀胱位置。(5)便秘的防治: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胃肠蠕动明显减弱,加上患者病后食欲减退,饮食量减少,很容易造成便秘,排便困难。此时应嘱患者多饮水、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如香蕉、芹菜、韭菜等,按摩腹部从右下腹顺结肠走向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反复多次,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行开塞露通便或清洁灌肠。

  2.2.4 康复训练

  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患肢穿“丁”字鞋,尺码合适,麻醉作用消失后,根据内固定物及患者个体差异制定适合患者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时间由短到长,以患者不感到疲劳,患处无疼痛为宜,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早期避免负重,待有骨痂生长后,可部分负重下地训练;定期复诊,有异常及时检查并予相应处理。

  3 结 果

  8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1例,经护理和康复训练,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治疗护理满意度98.4%,无投诉,术后均恢复行走功能,生活能自理,按黄公怡[4 ]提出的功能评定标准:优60例,良27例,差2例。术后随访: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骨折畸形愈合、患肢内翻、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

  4 讨 论

  随着我国老年社会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近年来骨科、麻醉等技术的发展和骨科器材的不断改进,转子间骨折手术适应证随之放宽,手术治疗已成为大势所趋,其优点是能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应持既积极又慎重的辨证态度,术前严密观察病情,有效进行心理护理,积极控制原发病症,创造有利手术条件,能避免长期卧床牵引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术后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对策,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镇痛及预防各种并发症,同时在术后护理工作中早期开展康复功能锻炼,既能充分发挥患者的潜能,又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总之,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只有运用科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和机体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丽琼.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 ] . 青海医药杂志,2005 ,35 (9) :40-41.

  [2]韩洁,刘欣梅.老年人疼痛的评定与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10-211.

  [ 3] 李秀娥,祝维秋.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5 例围术期护理[J ] .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 (10) :118-119 .

  [4]黄公怡.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84,4(6):34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