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加硫酸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614 日期:2025-09-17 来源:论文网

      作者:杨中传,和平,陈国喜,王秀彬,熊志举

【摘要】   目的 观察多巴胺、硫酸镁联合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2006年4月~2008年11月收治的1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均予以解痉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多巴胺与硫酸镁。7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100%,对照组77%(P&<0.01)。结论 多巴胺、硫酸镁联用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多巴胺 硫酸镁 联用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出现广泛多变的气流受限,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全球约有1亿5千万、中国有1千5百万哮喘病人,哮喘患病率为0.5~5%。哮喘病因不完全清楚,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肺功能对哮喘诊断及分期和分级,治疗原则为分期及分级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1]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有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昼夜PEF 变异率≥20%。(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1.2 对象 2006年4月~2008年11月住院的1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男性98例,女性70例,年龄22岁~78岁,平均年龄55.2岁,病程3~28年,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严重度分级标准”诊断分级[2],全部患者均属于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硫酸镁治疗:多巴胺20 mg,硫酸镁2.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速度15滴/分,每日1次直至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后3~5天停药。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按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判定标准”制定[2]。临床控制: 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 不需要用药可缓解, FEV 1 (或PEF) 增加量&> 35%或治疗后FEV 1 (PEF) ≥80% 预计值PEF 昼夜波动率&<20%。显效: 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FEV1 (PEF) 增加量范围25%~ 35% 或治疗后FEV1 (PEF ) 达到预计值的60%~70% , PEF 昼夜波动率&< 20% , 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 好转: 哮喘症状有所减轻, FEV1 (或PEF ) 增加量范围15%~ 24% , 仍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 支气管扩张剂; 无效: 临床症状和FEV1 (或PEF) 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2.2 结果

  2.2.1 临床效果 加用多巴胺、硫酸镁治疗后本组均在12~ 48h 内起效。临床控制58例, 显效20 例, 好转6 例, 总有效率100%,见表1、表2。

  2.2.2 副作用 少数患者静滴速度超过20 滴/min, 出现头晕、出汗、恶心, 减慢滴数后症状迅速消失。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略)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哮喘是一种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有明显影响的慢性疾病。气道炎症几乎是所有类型哮喘的共同特征,也是临床症状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气道炎症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时段。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概括为免疫-炎症反应、神经机制和气道高反应性及其相互作用,虽然哮喘目前尚不能根治,但以抑制炎症为主的规范治疗能够控制哮喘临床症状,多巴胺为内源性儿茶酚胺, 是体内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物,多巴胺可直接兴奋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膜表面的B受体,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和介质的释放, 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小剂量多巴胺对外周血管有选择作用, 可使肾血管、肠系膜血管、冠状动脉、脑血管扩张, 使微循环得到改善, 心脏前后负荷减轻, 起到强心、利尿, 保护生命器官血流灌注的作用。哮喘发作时, 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a2+ 内流增加,Mg2+ 为天然的钙通道拮抗剂, 阻止Ca2+ 内流, 起到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哮喘患者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乙酰胆碱释放增多, 研究表明MgSO4平喘的主要机制在于镁离子激活了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促使ATP生成cAMP增多,cAMP /cGMP 比值上升,并通过激活蛋白激酶及ATP酶,稳定膜电位,阻止过敏物质的释放,从而解除气道痉挛,改善缺氧状态,改善肺循环;硫酸镁中的镁离子是天然的钙拮抗剂,与钙离子竞争,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导致气道平滑肌松弛,从而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使支气管扩张;镁离子使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量减少,减低平滑肌纤维的兴奋性而使气道平滑肌松弛,缓解气道狭窄,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哮喘病人的β受体功能低下,镁离子通过上调β2受体数目,增加气道粘膜上皮β2受体亲和力,提高哮喘患儿低下的β2受体功能,从而发挥支气管扩张效应。临床实验证明硫酸镁还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AHR),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抑制非特异性炎症反应,预防哮喘患者的气道重塑和肺结构的改变,提高其气道阻塞的可逆化程度,降低对刺激的高反应状态,从而预防和缓解哮喘症状。Mg2+有镇静作用,能减轻哮喘病人的兴奋、焦虑状态。硫酸镁因用量小, 血清镁的浓度还达不到抑制呼吸的水平,但可使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 而小剂量多巴胺可使血压轻度升高, 心率稍增快, 二者作用相互抵消, 因而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多巴胺、硫酸镁联用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从英.内科学[M].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定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7, 20(5):261~26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