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浅静脉移植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与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331 日期:2025-09-15 来源:论文网
作者:赵卫强 于革会 王前程 何利民 格 楞 裴晓东光

【关键词】 动脉损伤 血管移植 自体
  各种外伤造成四肢动脉主干的缺损常引起肢体的制备甚至肢体坏死。自1990年8月至2009年12月我院采用自体浅静脉移植修复四肢动脉血管缺损44例44条血管,除1例腘动脉损伤大隐静脉移植后血栓形成致截肢外,其余均获得成功,成功率达98.1%,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44例中,男38例,女6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6岁,平均35.5岁。损伤原因:枪击伤4例,压砸伤26例,刀伤14例。血管损伤的部位:腋动永3例,肱动脉4例,尺桡动脉10例,股动脉5例,指动脉12例,腘动脉5例,胫前动脉2例,胫后动脉3例,开放性损伤31例,闭合性损伤4例,合并骨折17例,神经损伤15例,合并休克19例,血管缺损长度4-16cm,平均7.2cm。
  1.2手术操作方法
  手术在放大10倍显微镜下进行,先行损伤血管的彻底清创,应用非手术肢体正常浅静脉或术野附近断裂的浅静脉进行移植,切取静脉时应注意保留一定的周围筋膜,遇有分支,应切断并用细线结扎,分离血管时,多作锐性分离,切下静脉后将其近心端结扎并留作牵引,以便标记备用。修复动脉时将移植静脉的近心端与远心端倒置,以免静脉瓣阻挡动脉血流,视血管直径大小分别采用7-0至9-0无创缝线行端端吻合术。
  2 结果
  本组44例,用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44例血管,除1例铳击伤腘动脉行大隐静脉移植术后发生长段血栓形成、肢体缺血坏死而行截肢外,其他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0.5-5年,平均3年,无1例出现动脉供血不足,肢体血运良好,功能恢复满意。
  3 讨论
  3.1早期诊断与处理
  四肢血管主干损伤缺损出血量大,常导致病人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应尽早诊断,合并休克应先行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控制出血,待病情好转休克得到纠正后,争取尽早修复损伤动脉。缩短肢体的缺血时间。 开放性损伤诊断较易,对于闭合性损伤不能尽早诊断者,应严密观测肢体的颜色,温度、肿胀程度、肢体损伤部位以远的动脉搏动等,亦可借助于多普勒血流仪及血管造影协助诊断,必要时要果断施行血管探查,恢复患肢血供。另外,在术前我们主张用敷料包扎压迫止血,反对盲目地结扎、钳夹止血,以免加重血管、神经等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如合并骨折,应给予适当的固定。如合并神经损伤,亦应据情行神经吻合或神经移植。
  3.2血管重建方法及注意事项
  我们一般采用对侧大隐静脉或手术野附近的浅静脉移植,自体浅静脉具有无抗原性、取材方便、通畅率高、抗感染力强、可屈性较大血管缺损时常切取的移植材料,前臂掌侧、手背部、足背部浅静脉则是较小血管缺损时常切取的部位。而大隐静脉较长,管腔大,壁较厚,手术切取比较方便,在下肢大隐静脉位置邻近主要血管,切取时不需要更换体位。如一侧大隐静脉长度不够还可考虑将两侧大隐静脉连接起来使用,结合上述优点,作自体静脉移植时,大隐静脉可作为首选[1]。本组病例有44例38条血管采用大隐静脉移植,其他血管则采用手术野附近的浅静脉移植,这些浅静脉具有管径与受区血管相近,切取方便,创伤小等优点。一般来说,屈曲肢体血管缺损大于2.5cm,不能行端端吻合,应考虑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时,移植静脉的长度应大于缺损实际长度的30%[2]。移植静脉的直径略大于缺损血管的直径,移植血管前检查供区情况,供区应具有皮肤皮下组织良好,无新鲜或陈旧性深层组织挫伤,无炎症感染迹象,无局部放射性损伤或电击伤史,无静脉炎或反复静脉穿刺的病史,如下肢静脉曲张者,其深静脉应通畅。血管移植后应置于健康的软组织床中。重建动脉术后,应可扪及远端动脉血管搏动,患肢会出现红润温暖,毛细血管应酬充盈良好,提示静脉移植成功。血管吻合时要注意掌握好针距、边距、恰当的针数和血管断端准确对合。[3]
  3.3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取得成功的关键为防止血栓形成,以及为抗血管痉挛及抗感染。我们体会到,防止血栓形成应有以下措施:(1)血管清创应彻底,对挫伤严重的血管段不应姑息保留,对于动脉内膜层的红色斑点应予清除。(2)手术中应注意对血管的无创操作,,剥离外膜应细致轻柔,切不可剥离过多,不要造成对血管内膜及中层的损伤。(3)术后可应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入丹参等。可降低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环,预防吻合口血栓形成,抗血管痉挛有以下措施,(4)术后应用解痉药如罂粟碱,或平滑肌松驰剂如妥拉苏林等,术后抗感染亦很重要,移植血管如发生感染,容易造成血管的狭窄或闭塞。
  3.4对于上肢的腋动脉、肱动脉动、下肢的股动脉、腘动脉缺损应力求以静脉移植修复,对于单一尺或桡动脉动,胫前或胫后动国脉缺损,可据情相应处理,如条件允许,亦应力修复,最大限度保证患肢血液供应,恢复患肢功能。术后严密观察患肢血运,及时处理血管危象,必要时行血管控查。
参 考 文 献
[1] 黄志强,黎鳌,张肇主编.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08-509.
[2] 朱盛修主编.现代显微外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5.
[3] 冯友贤主编.血管外科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8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