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CT在甲状旁腺机能减退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224 日期:2025-09-14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分析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的颅脑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甲状旁腺机能减退21例病例进行颅脑CT平扫,将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例均发现脑内不同程度钙化,钙化呈多发性、对称性、多形性,钙化大都分布在基底节区、小脑、丘脑、皮质-髓交界区,而内囊区未累及,钙化灶的数目、大小与病程成正相关。结论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颅脑CT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结合低血钙、高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即可诊断。

【关键词】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颅脑CT;钙化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旁腺素(PTH)分泌过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并不少见,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功能性三种。以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低钙血症、高磷血症、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与血清PTH减少或不能测得为主要表现。笔者搜集我院2004年1月~2008年6月经CT检查、并经临床证实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21例,对颅脑CT征象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在18~70岁,平均37岁,病程0~18年不等;其中3例,临床症状不明显,外伤行颅脑CT发现颅内钙化,后经临床各种检查证实,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症状及烦躁、易激动、抑郁等精神症状。本组病例血钙0.61~ 1.92mmol/L(正常值2.25~2.75 mmol/L),血磷1.54~3.23 mmol/L (正常值0.73~1.35 mmol/L,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0.48~1.45 pmol/L(正常值1.59~6.98 pmol/L)。

  1.2 方法 CT扫描使用SIEMENS公司SOMATOM HUANYUE螺旋CT机,以听眦线为扫描基线,轴位逐层向上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130KV,260MAS:薄层扫描层厚为3mm。

  1.3 图像分析 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主治医师、1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共同阅片,以10mm CT断层图像为依据,钙化不明确者,以3mm薄层图像作为补充;CT值大于80HU为标准,1处钙化为单发钙化,大于等于3处者为多发钙化。

  2 结果
  
  21例均为多发钙化,呈斑点状、斑片状及片条状钙化。21例均有密度不等的基底节区钙化,大多较为广泛[1],苍白球和尾状核区的钙化呈对称性,较典型者构成“八”字或蝴蝶征和倒“八”字征,但两侧钙化程度略有差异,有时在尾状核体尾部可见条状钙化,丘脑钙化14例多呈对称性,双侧钙化密度可不同,其钙化几率及钙化程度较苍白球和尾状核稍低。改组病例中未见明显累及内囊的前后支者[2],苍白球和尾状核的钙化较严重者,受容积效应的影响,内囊前支常常显示不清;小脑钙化13例,以齿状核区出现率较高,双侧可对称出现。大脑钙化11例,在皮质-髓质交界区出现,多呈斑片状及短片条状钙化,双侧对称部位大多同时出现,多为多发散在,钙化的形态及程度可相同或不同。

  3 讨论

  3.1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病因及临床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旁腺素(PTH)分泌过少而引起一组临床症候群,一部分是由行甲状腺切除术时将甲状旁腺切除或损伤、颈部炎症或创伤或放射损伤使甲状旁腺受损以及肿瘤使甲状旁腺受到破坏引起;还有一种叫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可见于各种年龄,至今原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极少一部分患者是由于家族性隐性遗传性疾病使甲状旁腺先天性发育不全或未发育;另外在新生儿时期可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母亲患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胚胎期间受母体血中高血钙影响,新生儿甲状旁腺受到抑制,出生后可表现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之久。该病的发病机理是由于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或无功能,使血中甲状旁腺素(PTH)浓度水平过低或无甲状旁腺素,而引起人体中钙磷代谢紊乱,血钙降低、血磷升高,血中碱性磷酸酶正常[3],尿钙、尿磷排出量减少。尿CAMP排量下降。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手足感觉麻木、刺痛、进而手足搐搦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症状以及情绪不稳定、烦躁、焦虑、抑郁、妄想、定向力记忆力减退、易激动等精神症状;久病者还可出现皮肤粗糙,色素沉着,白内障、头发干燥易脱落,指(趾)甲脆软有沟纹等.外胚层组织营养变性症群。

  3.2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颅脑CT表现分析 从本组病例来看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以中青年居多,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时钙、磷代谢失调和自身免疫性脑动脉炎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形成异位钙化。本病的颅内改变是脑实质可见斑点状、斑片状及片条状钙化,其钙化特点为多发性、对称性、多形性;以基底节区出现钙化的几率最高,几乎达100%,其次是丘脑、小脑的齿状核钙化,达60%~70%;大脑钙化率达60%左右,在皮质-髓质交界区出现。由于钙化多呈对称出现,因此在基底节区的尾状核和苍白球钙化形成倒“八”字和“八”字征或蝴蝶征。本组患者均有钙化且钙化的程度和范围与病程长短有关[4],钙化首先发生于基底节区。Cohen认为40岁以下单纯两侧苍白球钙化,多为生理性,超过此范围多为病理性,应做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可能。颅脑CT不但能够明确发生的部位和范围,而且能够评估病变的病程,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笔者认为无疑颅脑CT呈现的钙化特征为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提供了诊断线索,结合低血钙、高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及临床表现综合分析相信能作出正确诊断。

  图示:双侧尾状核头部、苍白球对称性钙化,形成倒“八”、“八”征或蝴蝶征。(略)
  
  尾状核体尾部条状钙化,丘脑区及大脑皮髓交界区见斑片状钙化

  图示:双侧小脑齿状核及丘脑呈对称性斑片状钙化(略)

  图示:大脑皮髓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片状钙化(略)

  3.3 鉴别诊断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须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Fahr氏病鉴别。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较少见,甲状旁腺产生的甲状旁腺激素(PTH)数值虽然正常或增高,由于PTH分子结构不正常没有正常功能,不能发挥生理作用,或生产的甲状旁腺激素量和分子结构正常,但甲状旁腺激素的靶组织不起反应,不能产生生理效;注射外源有活性的PTH可矫正其血钙、磷异常,临床可有矮胖身材、圆脸、短掌骨、短趾骨畸形、皮下钙化、智力低下、抽搐、家族遗传史阳性等;颅脑CT表现与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相同,借助临床表现及血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正常或升高可鉴别;Fahr氏病(特发性非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钙化症):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血管因素、钙代谢障碍、大脑缺氧、碱性磷酸酶活性障碍有关,有家族性倾向,主要症状为椎体外系障碍和精神异常,头颅CT上脑内钙化斑也呈对称性分布的片状高密度影,钙化分布区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相似,但血生化检查钙、磷无异常,甲状旁腺素增高,尿钙、磷增高,不难鉴别[5]。

参考文献


  [1] 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909.

  [2] 史巧云,梁志延,土如维.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脑部CT特征分析(附12例报告)[J]. 中国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5,3(3):226~227.

  [3] 陈炽贤.实用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1005.

  [4] 景中军,吕京光,张凤霞.甲状旁腺机能减低脑部改变的CT评价[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10): 567.

  [5] 鲁飞虎,敖国琨,何宝明等.Fahr综合症1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1):238~23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