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合理用药;防范措施
合理用药(rational drug use)是指给药正确无误,用药指征适宜,药疗安全性、价格对病人适宜,剂量、用法、疗程妥当,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症、不良反应等),药品调配及提供药品信息无误,病人能遵守医嘱用药,从而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WHO 1997)。近期,作者在处方核查和医嘱校对中发现,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日渐增多,甚至一些明显的用药差错也时有发生。为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医疗差错和纠纷,我们对这一现象做了分析,并结合我院情况,提出了防范措施。
1 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1.1 漏诊 误诊造成有病症未得到治疗 病人患有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疾病或症状时,由于漏诊或误诊得不到及时治疗。
1.2 选用药物不当 指病人存在用药病症,但选用的药物不对症,对特殊病人有用药禁忌,或者合并用药失当。在临床上,以抗生素类药物的选用不当最为严重。
1.3 用药剂量不足,用药过量或疗程过长 包括剂量太小或疗程不足,多发生在因畏惧药物不良反应,预防用药,或以为病情减轻过早停药的情况下。有的给病人虽然使用了对症药物,但剂量过大或者疗程过长;给轻症患者用重药,联合用药过多等。
1.4 不适当的合并用药 医生未能根据治疗需要和药物特性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而是给病人不必要或者不适当地合并使用多种药物,也包括重复给药,即医生给同一病人开含有相同活性成分的复方制剂。
1.5 无必要地使用价格昂贵的药物 受经济利益驱使,无原则的开大处方,开价格昂贵的药物。
2 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2.1 医院因素 重医轻药的思想根深蒂固,轻视药房建设,不注重药师培训。以药补医的不良机制仍然存在,医务人员的劳务补贴与药品利益相挂钩等大环境影响合理用药。
2.2 医师因素 医师是疾病疹断和治疗的主要责任者,掌握着是否用药和如何用药的决定权,是合理用药的决定因素。医师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 医术和治疗学水平不高,误诊造成用药不对症,单凭经验用药或轻症用重药。(2)缺乏药物知识或知识信息更新不及时,对药物组成成分、药物动力学性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不够了解。对新药知识,老药新用、新报告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新颁布的药政法规信息方面存在薄弱环节。(3)责任心不强,表现出为开处方或下医嘱时,因疏忽造成写错药名、含量、浓度和剂型,不仔细询问病人用药史,未全面了解病人生理、病理情况,给病人使用有禁忌的药品,迁就病人,放弃药物治疗决策权,任病人点名开药等情况。(4)医德医风不正,受经济利益驱使,违反治疗原则开大处方药,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
2.3 药师因素 药师在临床用药中是药品的提供者和合理用药的监督者,药师工作失误,未能很好履行职责,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也可能造成不合理用药。(1)审察处方不严,未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处方。(2)调剂配发失误,责任心不强,发随手药,未能按照医师处方正确发药,造成调剂操作失误。(3)用药指导不力,在发药时未向病人口头或书面说明用药的注意事项。(4)协作交流不够,未能积极主动地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或提供给医护人员药物信息失真。
2.4 护师因素 护理人员是住院病区给药的操作和监护者,临床不合理用药或多或少与护师的给药操作有关。(1)未能正确执行医嘱,包括给病人发错药和剂量,未按医嘱要求的途径、时间和间隔给药,遗漏给药,医嘱转抄错误。(2)临床观察、监测、报告不力,未能发现或及时报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病人主诉。(3)给药操作失当,未注意注射剂的配伍禁忌,未按操作规程混合静脉注射液,致使药物降效或失效。
3 防范措施
3.1 更新观念,营造合理用药氛围[1] 药害作为社会问题早已存在,长期以来,医疗方讳言药害,药品广告趋利避害。在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开始萌发的情况下,明智的管理者应向公众说明当今卫生界的实际情况。例如:确诊率约70%,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0%~20%,药源性死亡率占住院人数的10%,全球有1/3的病人死于不合理用药。(1)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了消费者权益保护,随着医疗医疗活动层次上升,医患矛盾增多。医疗(含用药)差错纠纷的举证,由原来规定的的鉴定单位改为医学会,医院必须具有用药风险意识。(2)正确对待现实:在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ADR)约有50%是可以预防的[2]。不合理用药的后果一是延误疾病治疗,二是浪费医药资源,三是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四是酿成药疗性事故。于医院建设或发展都是不利的。重视用药差错与药害是医院管理者的一个观念问题。
3.2 完善制度,规范合理用药 (1)按照药品采购管理规范及药事委员会职能,确保药品采购公平、公开、公正,以遏制因不适当的药品进入药房销售,造成大面积的不合理用药或用药差错。必须加强药品采购监督,防止用药因进货源头不正造成普遍差错。(2)加大推进国家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处方集、基本药品目录、治疗指南、诊疗规范、诊疗流程的发行和实施力度,从工作标准上防止出错。(3)拒绝不良“医药代表”,严格审查进入医院的“新”药、“贵”药,以杜绝经济利益诱导临床医师的不合理用药。
3.3 加强培训,减少合理用药差错 (1)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缺编严重,人才结构不够合理。药学部门大多不具备指导合理用药的能力,这要求医院重视药学部门的人才培训和建设,支持医院药学的发展,支持药师在指导临床用药作用上的发挥[3]。(2)当今药物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又快,使得医生很少能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4]。医院开展诸如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让每一个医生熟悉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过敏史,使用药物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5]。
3.4 抓住重点,监督合理用药过程 (1)药师是采购、保管、调配、监督药品合理使用的人员,药师素质、能力的高低对用药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2)药师要向临床医生推荐和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提供医学情报,及时发现、报告药物不良反应,评价药剂的稳定性和疗效,搜集和总结临床用药经验等。并注意合理用药宣传,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3)药师经常下病房,建立患者药历,进行合理用药咨询,协助医师制定出最佳给药方案。(4)定期进行处方和病历分析,找出不合理用药原因和实例供临床医师参考。
合理用药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杜绝差错,合理用药是药疗的理想境界。不合理用药涉及医疗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是对医院常见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和因素作了简单的分析,并对我院采取的措施作了阐述。由于药物本身的两面性,完全避免药害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加强对药物使用权限、过程和结果的监管,力求应用得当,趋利避害,才是合理用药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唐镜波,马金昌,韩丽萍.用药差错的非个人因素与防范[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19(2):158~160.
[2] Crane VS,New perspectiontive medication errors &&ADE[J].Am J Health system Pharm,2000,(57):690.
[3] 李 琴,雷 涛.解析《处方管理办法》探讨中的难点和措施[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3):435~439.
[4] 周筱青,刘皈阳,朱士俊.医院抗生素应用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成效[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4):146~148.
[5]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院,2004 8(8):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