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波,彭顺舟,胥全红,王雅西,宗瑛
【摘要】 目的 了解海拔高度对高原军人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改善高海拔驻军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280名驻守不同海拔高度地区战士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SQI总均分为5.69±4.22,有22.2%的高海拔战士睡眠质量较差,驻守海拔3000~3999米组睡眠质量优于驻守海拔4000~4500米组(P&<0.05)。性格内向、焦虑、抑郁为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结论 高海拔对高原军人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高海拔地区军人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 海拔高度;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官兵学习、训练的效果,为了解海拔高度对军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我们对驻地辖区不同海拔高度部队官兵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为提高高原军人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南片区部队干战1280人。驻地海拔:3000~3999米组830人,海拔4000~4500米组450人;均为男性,年龄17~38岁,平均(20.88±2.75)岁;军龄:1~19年,平均(2.09±1.63)年;民族:汉族1052人,少数民族228人(其中藏族186人,其它少数民族48人)。
1.2 方法 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1)被调查对象一般状况及可能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表对门诊患者睡眠状况进行评价,PSQI由19个项目构成,内容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及日间功能7项,每项列出4个等级,按0~3计分,累计各成分得分即为PSQI总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以PSQI得分≥8作为划分睡眠质量好与差的标准[1]。(3)症状自评量表SCL90[2]包括反映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饮食等10 个方面的因子,共包括90 个症状,每项症状的严重程度从“1”(没有症状) 到“5”(极严重) 分为5 级。为确保问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研究采用匿名方式。评定时要求被试者对量表的每一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独立的评定。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匹兹堡睡眠质量得分 1280名调查对象PSQI总均分为5.69±4.22(见表1)。驻地海拔3000~3999米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的得分低于驻地海拔4000~4500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海拔高度驻军匹兹堡睡眠质量得分情况(略)
注:☆驻地海拔3000~3999米组与驻地海拔4000~4500米组比较:P&<0.05
2.2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α=0.05水平对调查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12个有意义变量,分别为年龄、体育锻炼、经历重大事件、参加社会活动、睡眠环境、思想顾虑、抑郁、目前患有疾病、焦虑、经济压力。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在α=0.05水平最终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的变量有5个,其中经历重大事件、焦虑、抑郁、性格内向为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
3 讨论
西藏边防部队驻地分散,大多驻在无人区,官兵生活单调,性别单一,生活条件艰苦,生活环境固定而狭小,且西藏特殊社会环境、战略地位致部队管理更加严格,边防巡逻、执勤、训练任务重,经常面临更多生理和心理应激,患失眠症的人数相对较多。目前,国外大多数学者多采用PSQI量表来衡量睡眠质量,PSQI量表由刘贤臣等人修订,以PSQI得分≥8作为划分睡眠质量好与差的标准,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适合我国人群。本调查结果显示22.2%的高海拔地区军人睡眠质量较差,且海拔高度对睡眠质量有明显影响。可能是由于高海拔缺氧所致。
关于体育锻炼对睡眠的影响尚无一致的看法. 本研究提示体育锻炼是影响睡眠的保护因素,认为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我们发现新到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质量差,随着军事训练的开展,睡眠质量有一定改善,因此应根据本人的健康状况采取合适的锻炼方式,适度的运动量,对改善睡眠有一定的益处。
Kirmil[5]认为睡眠质量差的人往往持消极的态度看待事物,而消极情绪与心身疾病关系密切,睡眠质量差的官兵容易产生对现职不满甚至厌恶的负性情绪反应,这将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应关注高原军人的睡眠卫生,科学安排工作、训练强度,加强睡眠卫生的宣传教育,保障官兵的心身健康对振奋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贤臣,唐茂芹,胡 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3] Monroe.L.Psychological physi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good and poor sleepers[J].J.Abnormal psychdogy,1967,72:225.
[4] 王长虹,朱玉萍.中学生睡眠质量与个性及学习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2):788.
[5] KirmilGroy k, Eagleston J R, Gibson E, et al. Sleep disturbance in a dolescents sleep quality, sleep habits, beliotsabout sleep, and claytime functioning[J].J Youth Adloless,1984,1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