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金百部汤;变应性鼻炎;体质;燥红质
变应性鼻炎为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目前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有研究表明,体质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关系密切,寒体最容易引起、症状最严重[1]。因此,根据体质特点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不失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方法。笔者采用清金百部汤对燥红质(阴虚质)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纳入观察120例,均为2008年7月-2009年7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20~53岁,平均(38.35±6.54)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21~57岁,平均(36.22±6.06)岁。2组性别、年龄构成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2004年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体质诊断标准参考匡调元的体质六分法[3],即晦涩质(瘀滞质)、腻滞质(痰湿质)、燥红质(阴虚质)、迟冷质(阳虚质)、倦质(阴阳两虚)、正常质。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体质诊断明确为燥红质患者;病程1年以上;未接受过中医中药治疗,治疗前2周内未接受过其他针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鼻内窥镜检查排除结构性鼻炎、鼻息肉、肿瘤患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方用清金百部汤(《理虚元鉴》),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用2周。处方组成:桔梗6 g,玄参12 g,川贝母9 g,百部9 g,生地黄12 g,麦冬9 g,牡丹皮9 g,白芍9 g,甘草3 g,地骨皮6 g,灯心草2.5 g。对照组: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每日1次,睡前口服;同时用酮替芬滴鼻液滴鼻,每日2次,连用2周。
1.5 观察方法
制定统一的临床记录表格,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方法对患者进行体质诊断。治疗结束时、停药后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体质改善情况。
1.6 疗效标准
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评定。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V13.0软件,以P=0.05为检验标准,计量资料以—(—资)±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疗效比较采用Ridi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结束时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72,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P&>0.05),而停药3个月后2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9, 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见表1、表2。表1 2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结束时疗效比较(例)表2 2组变应性鼻炎患者停药后3个月疗效比较(例)
2.2 体质改善情况
治疗前患者体质症状表现为形弱消瘦、口燥咽干、便秘尿黄、五心烦热、脉细弦数、舌红、少苔等。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各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口燥咽干以及便秘尿黄的改善最明显,而且停药后3个月复查,仍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地改善。对照组的体质症状,治疗后、停药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
3 讨论
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基础上和缓慢的潜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定躯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综合体[4]。人体从感邪、发病、形成证候,都离不开体质因素的作用。容易感受何种外邪、感邪以后发生何种类型和何种性质的疾病、疾病形成后的发展转归,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体质。体质有阴阳之别,强弱之分,偏寒偏热之异,《灵枢·五变》说:“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所以在发病时,偏阳者耐寒,而对阳邪的易感性强,多发实证、热证,并发展演化为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偏阴者耐热,对阴邪的易感性比较强,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发展为阳虚、痰湿、水饮等病理性体质。
变应性鼻炎的病机为正气不足、卫表不固,风邪、寒邪侵袭所致。对于燥红质患者来说,形弱消瘦、口燥咽干、便秘尿黄、五心烦热、脉细弦数、舌红、少苔等一系列阴虚征象是其特点。若风寒乘虚而入,则“风寒入肺,化为火邪,邪火与内火交灼,则肺金愈伤”(《理虚元鉴·劳嗽初治论》)。
清金百部汤是《理虚元鉴》中用于治疗虚劳久嗽的方剂,具有清金养营之效,由桔梗、玄参、川贝母、百部、生地黄、麦冬、牡丹皮、白芍、甘草、地骨皮、灯心草等11味药配伍而成。其药用清灵,多以清润滋阴为主,如“桔梗、贝母之类,清金之品也”、“生地、丹皮之类,养营之品也”(《理虚元鉴》)。根据组方特点以及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原则,笔者将清金百部汤用于燥红质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结果治疗后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85.00%,对照组为91.67%。但停药3个月后比较发现,治疗组仍有51.67%的有效率,而对照组却下降为31.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的各项体质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口燥咽干以及便秘尿黄改善最明显;而对照组的体质症状无明显改善。可见体质诊疗不但有效,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久。但由于患者的依从性等原因,本次观察用药仅2周,还不足以体现体质治疗的优异性。由于体质证候存在于疾病状态和非疾病状态,由遗传特性所决定,并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具有存在的长期性,体质的调整贵在坚持,这就需要及时指导患者,坚持服药调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巩固治疗效果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 滕 磊,忻耀杰,张珺珺.IL-5在变应性鼻炎体质模型鼻腔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医研究,2009,22(12):9-12.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3] 匡调元.中医体质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8.
[4] 王 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