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脉绿绒蒿抗炎镇痛作用有效部位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431 日期:2025-08-27 来源:论文网

     作者:王志旺,郭枚,马骏,吴国泰,任远

【摘要】 目的 研究藏药五脉绿绒蒿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关系。方法 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和醋酸引起小鼠腹腔炎症实验为抗炎药效学指标,以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为镇痛药效学指标,考察灌胃高、中、低剂量的五脉绿绒蒿总生物碱与总黄酮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五脉绿绒蒿中所含的总生物碱与总黄酮均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相近剂量比较,所含总生物碱与总黄酮的抗炎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所含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总黄酮(P&<0.05)。结论 总生物碱与总黄酮是五脉绿绒蒿抗炎、镇痛作用的共同药效物质基础,但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总黄酮。

【关键词】 五脉绿绒蒿;有效部位;抗炎;镇痛;小鼠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a effects, and the relation of total alkaloids and total flavonoids from 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 (MQR). Methods Mouse xylene-induced auricular swelling experiment, acetic-acid-induce celiac inflammatory experiment and mouse acetic-acid- induce twisting experiment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harmacodynamic effects of low, middle, high dose of total alkaloids and total flavonoids from MQR. Results Total alkaloids and total flavonoids from MQR had certain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a effects.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same crude drug dose, their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didn’t have obvious disparity (P&>0.05), but analgesia effect of total alkaloid surpassed total flavonoids distinctively (P&<0.05). Conclusion Total alkaloids and total flavonoids from MQR were all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 foundation, but analgesia effect of total alkaloids outweighed total flavonoids obviously.

  Key words: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effective parts;antiinflammatory;analgesia;mice

  绿绒蒿为藏族习用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炎、肝炎、水肿及肝与肺的热证[1]。绿绒蒿基源复杂,其中藏医常以罂粟科植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为正品,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五脉绿绒蒿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与黄酮类化合物,尚含有多糖及挥发油等。为进一步研究五脉绿绒蒿的有效部位及其作用特点,笔者对其主要化学成分——总生物碱与总黄酮的抗炎、镇痛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试药

  72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产品。将五脉绿绒蒿药材用95%乙醇提取,采用溶剂法分离得总生物碱与总黄酮,按给药剂量配成含1%吐温-80的乳剂,甘肃中医学院中药化学教研室提供。醋酸、二甲苯等均为分析纯,由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提供;水为蒸馏水。

  1.2 动物

  KM小鼠,体重(20±2)g,兰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甘)2005-0007。

  2 实验方法

  2.1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取KM小鼠91只,雌雄兼用,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总生物碱高、中、低剂量组及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分别灌胃20 mL/kg五脉绿绒蒿总生物碱(0.170 6、0.341 2、0.682 4 g/kg)、五脉绿绒蒿总黄酮(0.168 1、0.336 2、0.672 4 g/kg)及1%吐温-80水溶液。给药后1 h于每鼠右耳两侧均匀涂抹二甲苯0.05 mL/只,致炎后30 min处死动物,用直径8 mm的打孔器于小鼠两耳相同部位打下耳片,称重,计算小鼠耳肿胀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2]。

  2.2 对炎性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取KM小鼠77只,雌雄兼用,分组、给药同“2.1”项。给药1 h后各鼠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兰溶液0.1 mL/10 g,随即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 mL/只。20 min后脱颈椎处死动物,剪开腹部皮肤,用6 mL生理盐水分数次洗涤腹腔,吸取洗涤液,用生理盐水定容至10 mL,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光密度(OD)值(λ=590 nm)[3]。

  2.3 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动物分组、给药同“2.1”项。给药45 min后,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7%醋酸溶液0.2 mL/只,观察小鼠扭体潜伏期及15 min内出现的扭体次数[4]。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实验参数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和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见表1~表3)表1 五脉绿绒蒿总生物碱与总黄酮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各自低剂量组比较,表2 五脉绿绒蒿总生物碱与总黄酮对炎性小鼠腹腔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表3 五脉绿绒蒿总生物碱与总黄酮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注:与总黄酮相同剂量组比较,※P&<0.05,※※P&<0.01

  5 讨论

  天然药物使用历史悠久,多数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一直是医药学界研究、开发的热点。但植物药有其自身的缺点:即体积大,有效成分含量低且多不稳定,不易提取、分离,故而有“黑、大、粗”的说法。近年来,随着对提取、分离植物药单一成分的西药研究模式的进一步认识,大家逐渐转向提取、研究植物药的有效组分或有效部位(群)。前者如半仿生提取法,可提取和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了一种新的提取工艺[5];后者是以药效学为考察指标,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优化植物药有效部位(群)的提取与分离。

  本实验以藏药五脉绿绒蒿为研究对象,以耳廓肿胀法、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与扭体实验为抗炎与镇痛的药效学指标,研究了五脉绿绒蒿的提取部位——总生物碱与总黄酮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相同五脉绿绒蒿原生药中所含的总生物碱与总黄酮有一定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其中两者的抗炎作用无明显差异,但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总黄酮。至于五脉绿绒蒿总生物碱与总黄酮中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具体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S].1995.98-100.

  [2] 孟 江,和殿峰,周毅生,等.鱼腥草不同提取部位药理活性的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050-1051.

  [3] 李沛波,王永刚,彭 维,等.复方扭肚藤胶囊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8,31(1):118-120.

  [4] 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53.

  [5] 张瑞亭,张兆旺,孙秀敏.思维方式的转换与中药“半仿生提取法”[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9):542-54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