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壮儿饮口服液治疗脾虚肝郁型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520 日期:2025-08-17 来源:论文网

     作者:袁斌,汪受传,韩新民,吴艳明,李辉,赵长江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脾虚肝郁;壮儿饮口服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长对孩子纵容溺爱,使其挑食偏食,逐渐出现食欲不振、食量减少、面色少华等厌食症表现,且常伴见急躁易怒、大便不调及咬齿磨牙等症状。中医多将本类患儿按脾虚肝郁型厌食症进行论治,临床疗效较好。笔者采用壮儿饮口服液治疗脾虚肝郁型厌食症患儿60例,并与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组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6年9月-2008年9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脾虚肝郁型厌食症患儿,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11岁,病程最长者1年半,最短者1个月。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2组患儿年龄、性别比例、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标准:①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②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③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脾虚肝郁型证见厌食或拒食、性情易怒、多啼好动、咬齿磨牙、便溏溲少。所有病例均无消化道及营养不良性疾病,查微量元素、肝功能、血常规等未见异常。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壮儿饮口服液(江苏省中医院制剂,规格250 mL/瓶,苏药制药批号:Z04000520)。方药组成:炒苍术96 g,党参96 g,焦山楂160 g,炙黄芪160 g,炒麦芽160 g,陈皮48 g,决明子160 g,胡黄连160 g,蔗糖100 g。用法:1~4岁儿童每次20 mL,每日3次;5~6岁儿童每次25 mL,每日3次;7~11岁儿童每次30 mL,每日3次。

  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 mL/支)。用法:1~4岁儿童每次1支,每日1次;7~11岁儿童每次1支,每日2次。

  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主要观察每组患儿食欲、食量及精神等改善情况。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治疗厌食症的药物;注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定时进食。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对主要症状和体征在治疗前后进行打分,分别统计总分及变化情况。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n≥90%为痊愈;n≥80%为显效;n≥50%为有效;n<50%为无效。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2组厌食症患儿临床疗效比较(略)注:2组比较,经Ridit分析,u=3.902,P<0.01表2 治疗组厌食症患儿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略)

  3 讨论

  厌食为小儿时期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起病多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家长在吃饭时批评或责打孩子,不良情绪影响患儿进食,有的患儿喜欢在吃饭时看电视、玩游戏等,长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最终因营养无法满足机体生长发育需要而易发反复呼吸道感染、贫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等多种疾病。前述疾病尚可使厌食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本病有增多趋势,城市小儿尤甚,值得我们予以关注。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锌等微量元素缺乏有关,认为缺锌可使小儿唾液中磷酸酶减少,使味觉功能减退而厌食;同时,精神性因素不容忽视。但治疗尚不完备,若只补充锌等微量元素,仅可在部分患儿中起到效果。

  中医学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因小儿饮食不知饥饱,或因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多予零食,进餐时任由小儿挑食偏食,或盲目予大补之物,致脾胃运化失常,脾胃日虚,若因其他情志因素而令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则更易致肝侮脾土,土虚木贼,出现厌食之疾。患儿表现出食欲欠佳或纳食偏少脾胃虚弱表现的同时,多存在脾气急躁、易怒、好动多啼、夜寐不安、咬齿磨牙、大便不调等肝旺肝郁的临床症状。本病治疗当兼顾脾虚与肝郁两个方面,其中又以脾虚较为重要。脾虚失健,当运脾为先,即如已故著名中医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所倡“欲健脾者,旨在运脾欲使脾健,则不在补而贵在运也”;肝郁肝旺者,当以疏肝平肝为治。壮儿饮口服液为本院院内制剂。方中苍术辛苦而温,气味芳香,其辛香开郁,苦温燥湿,芳香醒脾,辛温扶阳,能开脾气之郁,疏脾湿之蕴,散脾经之寒,舒脾运之滞,为运脾要药,脾运则健;党参和脾胃、补中益气,和陈皮相伍以理气助运、健脾化湿;炙黄芪益元气、助脾胃;胡黄连清热除疳,炒山楂助脾健胃,两药配伍党参,契合肥儿丸之旨;决明子清肝热、润肠通便,使积滞除而脾胃健;炒麦芽消食和中,使全方补而不滞;蔗糖可改善药物口感。全方共成健脾益气、运脾开胃、平肝泻火之剂,可达到促进小儿食欲、消除厌食之目的。此次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壮儿饮口服液对于食量减少、面色少华、急躁易怒、大便不调、咬齿磨牙等症状改善明显,疗效优于葡萄糖酸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若能结合患儿心理特点,适当进行心理疏导,疗效更佳。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80.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