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瘀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临床对照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301 日期:2025-08-15 来源:论文网

       作者:祁建平 王利春 刘国华

【关键词】 芪参还五胶囊 血管性痴呆 瘀血阻络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中风发生率的增加,VD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国内外尚无较好的治疗VD的有效药物及疗法[1]。因本病主要继发于反复发生的中风病之后,故自2004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补气养血祛瘀法治疗瘀血阻络型VD,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3月-2007年5月间在本院门诊就诊,诊断为瘀血阻络型VD男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根据受试者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配至不同的组别,每组30例。中药组:平均年龄(60±7)岁;病程3~36个月;文化程度大学4例,高中6例,初中10例,小学10例。西药组:平均年龄(61±9)岁;病程3~36个月;文化程度大学3例,高中9例,初中10例,小学8例。以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2]制定的血管性痴呆标准;②修订的长谷川智力量表(HDS)[3]≤29分者;③Hachinski缺血指数[4]≥4分者;④病程3~36个月;⑤头部CT或MRI显示,有多发梗死灶。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依据VD的证候评分表(SDSVD)[5]进行证候(瘀血阻络型)评分。①记忆:近事遗忘(2分)、远事遗忘(3分);②疼痛:痛处不移(4分)、痛如针刺(6分);③爪甲:色黯(3分)、青紫(5分);④面、脸下青黑(2分)、口唇紫黯(4分)、口唇紫黯且面色晦黯(6分);⑤舌质:舌下脉络瘀张青紫(3分)、舌紫黯(4分)、有瘀点(5分)、有瘀斑(6分)、青紫(7分);⑥脉象:沉弦细(1分)、沉弦迟(2分)、涩或结代(3分);⑦附加分:高粘滞血症(5分)。评分≥7分为瘀血阻络证候诊断成立,7~14分为轻度,15~22分为中度,23~30分为重度。

  1.4 治疗方案

  1.4.1 中药组

  予芪参还五胶囊治疗。芪参还五胶囊原名神脑康胶囊,本院制剂室监制生产(冀药制字Z20050798),主要药物有黄芪、地龙、冰片、白僵蚕、秦艽、醋大黄、水蛭、川芎、当归、钩藤、远志、栀子、郁金。上述药物制成干浸膏末,低温干燥,由胶囊填充机装入胶囊,每粒0.45 g药粉,每次1.8 g (4粒),每日3次口服。

  1.4.2 西药组

  哈伯因片(河南竹林众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豫中制药厂产品,批号050402)100 μg,每日2次口服。

  1.4.3 疗程 治疗共8周。

  1.5 观察指标
  
  除治疗前须观察CT、MRI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病情、病位、病性、发病等一般情况外,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智能评分评测:①HDS(不受文化因素影响),31分以上为正常,30.5~22分为轻度异常;21.5~10.5分为痴呆前期;10分以下为痴呆。②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 BADL),满分100分,60分以上者为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者为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者为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帮助。③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6],范围0~30分,27~30分正常,21~26分轻度损害,11~20分中度损害,小于10分重度损害(受教育、文化背景和读写能力的影响)。

  1.6 疗效标准

  依据SDSVD评分表,以疗效指数为标准进行评判。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疗效指数≥20%;有效:疗效指数≥12%;无效:疗效指数&<12%;恶化:疗效指数≤-12%[5]。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依据不同的研究资料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检验标准a=0.05。

  2 结果

  2.1 智能评分变化
  
  治疗前后分别评测HDS、BADL及MMSE。经t检验,2组治疗前HDS、ADL及MMS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HDS、ADL及MMSE均有提高(P&<0.05);但中药组提高明显,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HDS、ADL及MMSE评分变化(略)

  2.2 临床疗效

  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6.67%,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6.67%,经Ridit检验,R中=0.5881,R西=0.4119,U=2.363,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中药组比西药组提高患者智能更为明显。结果见表2。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x

【关键词】 芪参还五胶囊 血管性痴呆 瘀血阻络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中风发生率的增加,VD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国内外尚无较好的治疗VD的有效药物及疗法[1]。因本病主要继发于反复发生的中风病之后,故自2004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补气养血祛瘀法治疗瘀血阻络型VD,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3月-2007年5月间在本院门诊就诊,诊断为瘀血阻络型VD男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根据受试者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配至不同的组别,每组30例。中药组:平均年龄(60±7)岁;病程3~36个月;文化程度大学4例,高中6例,初中10例,小学10例。西药组:平均年龄(61±9)岁;病程3~36个月;文化程度大学3例,高中9例,初中10例,小学8例。以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2]制定的血管性痴呆标准;②修订的长谷川智力量表(HDS)[3]≤29分者;③Hachinski缺血指数[4]≥4分者;④病程3~36个月;⑤头部CT或MRI显示,有多发梗死灶。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依据VD的证候评分表(SDSVD)[5]进行证候(瘀血阻络型)评分。①记忆:近事遗忘(2分)、远事遗忘(3分);②疼痛:痛处不移(4分)、痛如针刺(6分);③爪甲:色黯(3分)、青紫(5分);④面、脸下青黑(2分)、口唇紫黯(4分)、口唇紫黯且面色晦黯(6分);⑤舌质:舌下脉络瘀张青紫(3分)、舌紫黯(4分)、有瘀点(5分)、有瘀斑(6分)、青紫(7分);⑥脉象:沉弦细(1分)、沉弦迟(2分)、涩或结代(3分);⑦附加分:高粘滞血症(5分)。评分≥7分为瘀血阻络证候诊断成立,7~14分为轻度,15~22分为中度,23~30分为重度。

  1.4 治疗方案

  1.4.1 中药组

  予芪参还五胶囊治疗。芪参还五胶囊原名神脑康胶囊,本院制剂室监制生产(冀药制字Z20050798),主要药物有黄芪、地龙、冰片、白僵蚕、秦艽、醋大黄、水蛭、川芎、当归、钩藤、远志、栀子、郁金。上述药物制成干浸膏末,低温干燥,由胶囊填充机装入胶囊,每粒0.45 g药粉,每次1.8 g (4粒),每日3次口服。

  1.4.2 西药组

  哈伯因片(河南竹林众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豫中制药厂产品,批号050402)100 μg,每日2次口服。

  1.4.3 疗程 治疗共8周。

  1.5 观察指标
  
  除治疗前须观察CT、MRI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病情、病位、病性、发病等一般情况外,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智能评分评测:①HDS(不受文化因素影响),31分以上为正常,30.5~22分为轻度异常;21.5~10.5分为痴呆前期;10分以下为痴呆。②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 BADL),满分100分,60分以上者为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者为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者为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帮助。③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6],范围0~30分,27~30分正常,21~26分轻度损害,11~20分中度损害,小于10分重度损害(受教育、文化背景和读写能力的影响)。

  1.6 疗效标准

  依据SDSVD评分表,以疗效指数为标准进行评判。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疗效指数≥20%;有效:疗效指数≥12%;无效:疗效指数&<12%;恶化:疗效指数≤-12%[5]。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依据不同的研究资料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检验标准a=0.05。

  2 结果

  2.1 智能评分变化
  
  治疗前后分别评测HDS、BADL及MMSE。经t检验,2组治疗前HDS、ADL及MMS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HDS、ADL及MMSE均有提高(P&<0.05);但中药组提高明显,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HDS、ADL及MMSE评分变化(略)

  2.2 临床疗效

  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6.67%,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6.67%,经Ridit检验,R中=0.5881,R西=0.4119,U=2.363,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中药组比西药组提高患者智能更为明显。结果见表2。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

  3 讨论
  
  2002年阎氏等[7]报道,北京地区60岁以上老年期痴呆发病率为0.91%,与近年其它调查结果大致相同[8]。屈氏等[9]对1998年完成痴呆患病率调查的2 919名西安地区居民进行随访,以MMSE量表作为筛查工具,应用三阶段诊断法确诊痴呆及其亚型。55岁以上人群痴呆及AD、VD年发病率分别为0.68%、0.54%、0.12%;65岁以上人群痴呆及AD、VD年发病率分别为0.89%、0.69%、0.17%。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发病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而VD发病率与年龄、卒中史和高血压密切相关。提示痴呆已成为我国社会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国外资料显示,在&>65岁的脑卒中患者中约25%~41%在3个月内发展为VD[10]。目前脑卒中的治疗中多用活血化瘀法,故近10年来活血化瘀法亦为治疗VD的重要法则之一。
  
  芪参还五胶囊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化瘀、开窍醒神的作用,为本院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病的常用处方,经临床验证疗效较好[11]。方中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性善走窜,上行头目,下达血海,既活血又行气,有“血中气药”之称;冰片消诸窍之火,所含龙脑、异龙脑能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药物动力学表明,冰片灌服5 min,即可通过血脑屏障,并蓄积在中枢神经系统,亦能促使其它药物通过血脑屏障[12];地龙、水蛭、白僵蚕等药性走窜,长于祛风、化痰散结,这些动物药内含有大量的水解蛋白酶等多种血栓溶解因子,不仅可以溶解血栓、动脉硬化斑,而且可以软化血管,恢复动脉弹性,从而使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脑循环得到改善,有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芪参还五胶囊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方中当归既能活血又能养血,和醋大黄配伍应用,可泄血分之实热,祛瘀滞而生血,其降脂、降低血液粘度作用早已有许多文献记载;黄芪具有益气和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内环境之稳定性,其利尿作用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所致的脑水肿起到调节作用。笔者通过以往的临床观察,发现芪参还五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而且还能使患者的脂代谢紊乱得到改善,从而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再复发,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8]。
  
  本观察结果显示,应用芪参还五胶囊可以明显提高VD患者的智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机理可能在于本方剂对于气虚血瘀型中风病有较好的疗效,而大剂量黄芪的应用起到了升提中气,促进肾精补养脑髓;川芎、冰片等走串药物的应用起到了开窍醒神的作用,故可以促进智能的恢复。哈伯因片为石杉碱甲制剂,可增加脑内乙酰胆碱含量,提高记忆功能,但因不能有效改善中风病的发病基础,无法阻滞中风病的发展,故其改善智能的效果不如芪参还五胶囊。

【参考文献】
  [1] 刘传珍,周丽华,水 正.通窍活血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6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2,43(7):526.

  [2] Jean WC, Spellman SR, Nussbaum ES, et al. Reperfusion injury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the therapeutichorizon[J]. Neurosurgery,1998,43:1382-1397.

  [3]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6):379-380.

  [4] Arvir B, Neville LF, Barone F, et al. 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cytokines in brain injury[J]. Nuro Ci Biobehav,1996,20:445-452.

  [5] 田金洲.血管性痴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87.

  [6] 中华医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7] 阎 芳,李淑然,刘 津,等.老年期痴呆和老年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5):1025-1028.

  [8] 王 道,卜时明,付永军,等.社区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0,12(1):10-12.

  [9] 屈秋民,乔 晋,韩建峰,等.陕西省西安地区中老年人痴呆及其主要亚型发病率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529-532.

  [10] Paul RH, Cohen RA, Moser DJ, et al. Clinical correlates of cognitive decline in vascular dementia[J]. Cogn Behav Neurol,2003, 16(1):40-46.

  [11] 王淑芳,刘国华,孟祥玲,等.神脑康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及载脂蛋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0,12(6):243-245.
[12] 周晓雅.中药冰片的药理研究[J].中国现代实用药学,1998,15(3):1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