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婴幼儿 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 葛根芩连汤 保留灌肠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以抗病毒、补液治疗为主,但大多需5~7 d见效。笔者根据小儿秋季腹泻的特点,用葛根芩连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该病,获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176例,男98例,女78例,发病年龄1~10个月72例, &>10个月~2岁64例,2岁以上40例;发病时间最短3 h,最长25 d;大便呈稀水样便115例,蛋花样便42例,黏液及脂肪样便19例;大便次数每日少于5次44例,6~10次68例,10次以上64例;其中轻、中度脱水92例,重度脱水23例;体温37.0~37.5 ℃ 43例,37.6~38.9 ℃ 25例。对照组112例,男63例,女49例;发病年龄1~10个月47例,&>10个月~2岁42例,2岁以上23例;发病时间最短2 h,最长1个月;大便稀水样便74例,蛋花样便28例,黏液及脂肪样便10例;大便次数每日少于5次33例,6~10次47例,10次以上32例;其中轻、中度脱水63例,重度脱水18例;体温37.0~37.5 ℃ 28例,37.6~39.2 ℃ 17例。2组患儿中医辨证均属寒湿型或寒热错杂型。2组患儿发病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加味葛根芩连汤方:黄芩6~10 g,黄连3~6 g,葛根5~15 g,大黄4~8 g,白头翁6~12 g,秦皮6~12 g,干姜3~6 g,诃子4~8 g,白术6~15 g,蒲公英15~30 g,红藤5~15 g,甘草3~6 g。上方加水,头煎取汁50 mL,再煎取汁50 mL,两煎混合。每次50 mL保留灌肠,每日2次,5 d为1个疗程。治疗组脱水发热患儿给与适当补液,不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对照组予病毒唑0.1~0.6 g静滴,0.04%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黑龙江省庆安制药厂生产,批号03296)静滴100 mg/(kg·d),并给与适量补液,5 d为1个疗程。2组患儿均观察2个疗程。
3 临床疗效
3.1 疗效标准
2个疗程后观察3 d患儿症状、体征变化情况。治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大便化验正常;显效:大便次数减少1/2以上,大便基本成形,化验正常;有效:大便次数比治疗前减少3次,大便呈糊样便,化验有白细胞、脂肪球;无效:临床症状及化验无改善,甚至加重。
3.2 结果
治疗组176例,治愈128例,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4.9%;平均止泻时间1.3 d,24 h止泻率88.3%,其中伴发热患儿平均退热时间1.2 d。对照组治愈58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2.1%;平均止泻时间3.2 d,24 h止泻率44.2%,其中发热患儿退热时间2.5 d。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4 讨论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感受外邪,很快出现脾失运化,分清泌浊失职,出现飧泄。在临床,小儿秋季腹泻辨证多属中医寒湿型或寒热错杂型,故选用葛根芩连汤和白头翁汤清热解毒、除湿导滞,使邪有出路;加蒲公英、红藤加强清热解毒之力;干姜辛温暖脾,且制约苦寒药伤中;白术健脾,助脾行使运化之权;诃子涩肠止泻,与众多苦寒药并用,不会出现闭门留寇之弊。笔者体会,无论在急性期和非急性期,均可加用诃子,可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且没有不良反应,不加诃子,止泻效果差,病程长。全方苦辛配合,通涩并用,健脾运,行脾滞,祛脾湿,邪去正复,故可取得显著效果。和抗病毒疗法相比,退热快、止泻时间短,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并且操作方便,患儿家长易于接受。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