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抑郁 神经系统 护理
(一)安全护理
患者在疾病的发展期及疾病的早期与好转期,易出现自杀观念与行为。
1.首先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护理人员应高度同情和理解病人,密切观察忧郁、卧床不起等,应避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陪伴病人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各种工疗和娱疗。在与病人的接触中,应能识别这些动向,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使其振作,避免意外。
2.安置病人住在护理人员易观察的大房间,设施安全、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整洁舒适的治疗修养环境中。墙壁色彩以明快色彩为主,并且挂壁画及适量鲜花。
3.严格执行巡视制度,护理人员要高度警惕,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尤其在夜间、凌晨、午睡、饭前、交接班、节假日等医护人员少的情况下,应特别注意。
4.加强对病房设施的安全检查及时维修,严格做好药品及危险物品的保管工作。
5.发药时仔细检查口腔,严防藏药或蓄积后吞服。
6.试体温时手不离表。
7.会客时,反复交待病情,取得家属配合。
(二)生活护理
维持正常的营养、排泄、歇息、睡眠、个人生活照顾。
1.选择平常喜欢的食物,且富含粗纤维,可陪伴病人用餐或少量多餐。拒绝进食可让病人做些事来促进食欲,若病人坚决不吃,应耐心规劝、喂食。必要时鼻饲、静脉输液,以维持适当的水分和营养。便秘时给予缓泄剂或灌肠。
2.做好睡眠护理工作人员白天多鼓励患者参加活动,入睡前给患者喝热饮、热水泡脚或沐浴,避免看过于兴奋的电视节目或会客,创造安静的舒适环境。
3.仪表抑郁病人因情绪低落,不顾及自己的卫生和仪表,护理人员应给予鼓励并帮助患者料理个人仪表。
(三)心理护理
1.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想法 以耐心缓慢的语言以及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与支持,通过活动使患者注意外界,同时利用治疗性沟通技巧协助患者表达自身想法。
2.调动病人情绪,阻断负性思考 保持情绪稳定,帮助患者回顾自身优点、长处,协助患者完成建设性的工作与社交活动,减少病人的负性评价。
3.学习新的应对技巧 为病人创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以协助病人改善处理问题、人际互动的方式。如参加娱乐活动,逐渐帮助患者改变应对方式。
(四)治疗护理
1.心理治疗 通过解释、鼓励、支持安慰、提高认知等方法。涉及内容包括认知行为、人际关系、精神分析和婚姻家庭等方面,这些需要家属亲友共同支持。
2.药物治理 首先针对原发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或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治疗,同时应针对其抑郁症状治疗。
3.抗抑郁药物的选择 新型抗抑郁药物有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米安色色林、马普替林,属四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氨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丁、帕罗西汀、舍曲林等。传统的抗抑郁药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前者包括苯己肼,后者包括阿米替林等。
4.药物护理 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常见不良反应有:①抗胆碱能不良反应最常见,表现为口干、视物模糊、便秘、手颤,一般不影响继续治疗,逐渐耐受;严重者出现尿潴留、肠麻痹,应停药对症处理。②心血管不良反应:常见的为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罕见者有肝汁淤积性黄疸、痉挛发作和粒细胞缺乏。应减量、停药或换药,及对症治疗。新型抗抑郁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厌食、腹泻等,也有失眠、焦虑、口干、头痛、多汗等,停药后减轻。
(五)健康教育
1.患者
(1)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
(2)指导患者掌握复发的先兆症状和预防复发。
(3)指导患者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
(4)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5)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自理能力,加强沟通应对。
2.家属
(1)指导家属学习相关疾病知识及预防常识。
(2)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人际互动关系。
(3)指导家属监管药物并监护病人服药。
(4)指导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保护病人不受自残行为的伤害。
(5)及时鼓励患者的进步表现,予以肯定。
参 考 文 献
[1]李小麟,张树森.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护理过程。精神科护理学,2002,1(1):121-124.
[2]陈彦方.CCMD-3相关精神障碍治疗与护理,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57-259.
[3]胡岱梅,王汝展,刘炳伦.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