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蒲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有关性消化性溃疡65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455 日期:2025-08-07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柴蒲泻心汤

2003年11月-2005年9月,笔者应用柴蒲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65例,并与含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作对照,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病例标准

  年龄18~65岁,入选前2 d内镜检查证实有胃或十二指肠单一、多发复合性溃疡,溃疡直径大于3 mm,溃疡分期为活动期(A期)[1],HP现症感染(组织学、胃活检尿素酶试验)阳性。

  1.2 排除病例标准

  胃镜证实非活动性溃疡、活动性出血、幽门梗阻;病理证实胃溃疡有可疑及恶变者;经实验室、B超、X线、CT、心电图等检查有心、肺、肝、胆、胰、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治疗前2个月应用西药抑酸、抗HP及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者。

  1.3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共12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男46例,女19例;年龄20~65岁,平均(41.3±11.5)岁;病程最长31年,最短6个月,平均(5.24±2.25)年;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42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3例。对照组63例,男44例,女19例;年龄18~65岁,平均(40.5±12.7)岁;病程最长32年,最短7个月,平均(4.95±2.14)年;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溃疡41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3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溃疡类型、主要症状(上腹痛、反酸、腹胀、嗳气、纳差、恶心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柴蒲泻心汤:柴胡10 g,蒲公英30 g,黄芩10 g,黄连9 g,大黄10 g,延胡索10 g,丹参30 g,白及10 g,乌贼骨30 g,白芍10 g,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30 g,枳壳10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连服4周。对照组用含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肠溶片(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203)20 mg,口服,每日1次,连服4周;阿莫西林胶囊(哈药集团三精明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9219)1.0 g;甲硝唑片(山东博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10003)0.4 g,口服。均每日2次,连服1周。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与方法
  
  患者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4周后进行胃镜检查与HP检测,并详细记录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评分,评分标准见表1。在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腹痛、反酸等症状,随时复查胃镜。表1 胃肠道症状评分标准(略)

  1.6 疗效标准

  1.6.1 临床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积分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75%;有效:临床积分改善,或症状积分减少为50%~75%;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或症状积分减少&<50%。

  1.6.2 溃疡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1988年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2]。愈合:溃疡及周围炎症全部消失;显效:溃疡消失,仍有炎症;有效: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无效:溃疡面缩小不及50%。

  1.6.3 HP根除标准

  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组织学、快速尿素酶试验,如两项为阴性,则为根除,如1项或2项为阳性或弱阳性,则表示未根除。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和Ridit分析。

  2 结果

  2.1 2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见表2)表2 2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比较[例(略)]注:2组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2组在胃脘痛、返酸的改善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2组对胃脘痛、返酸均有显著改善作用;治疗组对上腹胀、纳差、嗳气也有改善作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对上腹胀、嗳气、纳差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2组溃疡愈合情况

  (见表4)表4 2组患者溃疡病灶愈合情况比较[例(略)]注:2组各型溃疡的愈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P&>0.05。

  2.4 HP根除情况

  治疗组65例,HP根除55例(84.6%);对照组63例,HP根除52例(82.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5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3例发生不良反应(36.5%),其中恶心8例,头晕3例,皮疹3例,便秘3例,口干2例,口中金属味2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

  3 讨论

  HP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最重要致病因子之一[3]。通过根治HP促使溃疡愈合并防止复发的尝试越来越受到关注。含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根除HP有效方案之一,但由于其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故治疗依从性较差。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普遍存在HP耐药菌株增多的问题,如对甲硝唑耐药发生率美国为24%~70%,韩国为95%,中国部分地区为30%~60%,对克拉霉素耐药率约为20%[4]。因此,进一步寻找对HP敏感的药物已成为临床迫切的任务。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脾胃内伤、脾失健运是本病发病的内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及饮食劳倦失调等是发病的外邪攻击因素,内外因结合导致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调,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气血不调,胃膜不生而发病。临床上,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以脾胃湿热型多见,其次为气滞血瘀、脾胃虚弱型。柴蒲泻心汤方中蒲公英甘苦寒,清热化湿、解毒消痈;黄连、黄芩清热化湿;延胡索、丹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白及、乌贼骨制酸敛疡、去腐生肌、护膜止痛;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四逆散)以疏肝理气、理脾和胃;大黄消满除胀、下瘀止痛;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补中焦脾胃之气,以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全方共奏清热化湿、制酸止痛、理气和血、健脾和胃之效。
  
  现代研究表明,黄连、黄芩、延胡索、丹参、甘草等对HP有直接杀灭作用[5];蒲公英对HP有抑杀作用,并对损伤的胃黏膜有保护作用;柴胡能调节下丘脑-植物神经功能,党参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6],二药合用,通过调节神经免疫网络扶正固本而消炎。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大黄中4种蒽醌化合物除大黄酚有止血作用外,其余均具有抗菌作用,且4种大黄蒽醌化合物皆对HP有较强的抑制生长作用。最近的研究又发现原先认为无抗菌作用的某些成分(如大黄酚)对HP的生长亦有抑制作用[7]。此外,大黄还对胃肠黏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改善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的血流灌注[8]。因此,该方可能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抑杀HP、改善胃黏膜血流量、增强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促进溃疡愈合来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27-228.

  [2] 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2.256-260.

  [3] 萧树东,刘文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J].中华内科杂志,1997,36(4):219-220.

  [4] 胡伏莲,周殿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修订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69-371.

  [5] 徐 州,周德瑞,段国勋,等.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3,8(5):281-282.

  [6] 宋立人,洪 恂,丁绪亮.现代中药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709,2238.

  [7] 苟奎斌,孙丽华,娄卫宁,等.大黄中4种蒽醌类化合物抑幽门螺杆菌效果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1997,32(5):278-280.

  [8] 陈德昌,杨兴易,姜兴禄,等.大黄对胃肠道血流灌注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7):515-51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