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系指由多" />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疗三难点的研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412 日期:2025-08-06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粒细胞减少;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系指由多种病因导致体内甲状腺素(TH)分泌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甲亢病因较为复杂,临床上以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最常见,约占所有甲亢患者的85%,其次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和亚急性甲状腺炎伴甲亢。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甲亢属中医学“瘿”范畴。古代医家根据“瘿”的症状、病因等不同而分为“三瘿”、“五瘿”等类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云:“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太平圣惠方》曰:“夫瘿之初起,由人忧恚气逆蕴蓄所成也。”《济生方》认为:“调摄失宜,气血凝滞,为瘿为瘤。”《医学入门· 瘿瘤》云:“七情不遂,则肝郁不达,郁久化火生风。”由此可见,情志因素是瘿病的主要病因;此外,尚与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素体阴虚)和过度劳累有关。然而,在甲亢治疗过程中,常因甲亢并发症而让临床医生难以取舍。笔者现就甲亢诊疗过程中出现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甲状腺功能亢进伴粒细胞减少、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生的肝脏损害这3个临床问题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加以探讨。

  1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TAO的突眼是由于眼外肌和眼球后结缔组织水肿,眼眶内压力增高所致。与其发病有关的可能因素有: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甲状腺结合抑制免疫球蛋白(TBⅡ)、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瘦素,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2Ⅰ)在透明质酸上的堆积(眼肌上有其受体)。就治疗而言,目前西医多采用如下方案。①轻度:临床观察;②中度(活动):大量糖皮质激素、球后照射;③中度(非活动):手术减压、眼肌手术、眼睑手术;④重度:大量糖皮质激素、手术减压[1]。中医学认为,本病突眼病因乃忧思、郁怒、悲伤等情志损伤,使气机郁滞,脾胃升清降浊失常,津液运行不畅而成浊,血行不畅而成瘀,加之气郁化风化火,引得肝经风火上逆,瘀浊上壅肝窍而形成。治疗上根据目为清窍,一身之阳气皆上注于目及肝开窍于目的生理特点,采用升阳灌目和滋补肝肾的治法往往能使患者症状大为缓解,从而不必中断抗甲亢治疗。五脏六腑之阳气皆上行于目,而脾胃之升清尤为重要。升举清阳除了针对脾胃气虚、升举无力而使用黄芪、党参、柴胡、升麻等益气升阳之品外,还注重辛温(平)升散类药物的运用,如防风、荆芥、羌活、白芷、细辛、藁本和麻黄等。正如《原机启微》曰:“以其清阳不升,余邪上走空窍,宜做群队升发之剂。”制方用药宜轻扬灵动,目为上窍,只有轻扬之品才能升举上达,常用的药物如蝉蜕、薄荷、菊花、牛蒡子、桑叶、淡豆豉、栀子和桔梗等。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肝在液为泪,泪液对眼珠具有濡润和保护作用;肾精充足,目视精明,肾主津液,上润目珠。因此,应注重滋补肝肾之品与轻清升阳之品配伍,如炙鳖甲、龟甲配桑叶,何首乌、冬虫夏草配蔓荆子,以及熟地黄、当归配羌活、防风等,既可标本同治,又可达到用药轻清灵动的效果。此外,应尽量避免药味过多、药量过大等,使药物轻扬上行、药达病所。通过上述治疗,眼睛干涩不爽、羞明畏光等症状大为缓解。

  2 甲状腺功能亢进伴粒细胞减少

  其发病既有甲亢本身因素,又有非甲亢因素。甲亢治疗前已经出现白细胞减少者,多为甲亢本身因素所致,是由于甲亢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白细胞的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导致白细胞破坏增多而致白细胞减少。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后,体内产生大量甲状腺素抑制骨髓正常的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以及大量甲状腺激素可以导致白细胞的分布异常,造成外周血白细胞减少[2]。非甲亢因素有多种,在甲亢患者中又以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粒细胞减少为多见,常出现于用药后的2~3个月内,个别病例用药后期发生,也可见于全程中的任何时间。以甲基硫氧嘧啶最多见,甲巯咪唑(他巴唑)次之,丙基硫氧嘧啶(PTU)最少,严重时可出现粒细胞缺乏症。因此,在甲亢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血常规,其对预防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和甲亢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的患者,初治期,须每周作白细胞计数及分类1~2次;在用维持量时,每个月复查1次血象。通过掌握白细胞的动态变化对多数患者可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粒细胞缺乏严重者应积极处理:①立即停用抗甲状腺药物;②促进白细胞恢复;③应用激素;④抗感染治疗;⑤丙种球蛋白的使用;⑥降低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⑦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⑧注意隔离消毒;⑨对症治疗;⑩原发病的治疗[2]。甲亢伴粒细胞减少症属中医“虚劳”范畴,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久之则心脾两虚,而致气血化源不足,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本病以气血两虚为本,郁热内结为标。基本治法为益气养血、清热散结。虚则补之,在无发热感染情况下,补法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正如《医门法律》所言:“病气不足,懒言困弱,是正气内亏……宜之甘药,甘药正稼穑作甘,培补中央,以灌输脏腑百脉之良药。”以八珍汤或归脾汤为基本方,多选人参、白术、黄芪等甘温之品以补中健脾益气,当归、白芍、熟地黄、黄精以养阴血。兼肝郁气滞者,加柴胡、枳壳、玫瑰花;兼心烦、心悸者,加连翘、黄连、地锦草、玄参;兼甲状腺肿大者,加夏枯草、半夏;兼失眠者,加夜交藤、合欢花;兼阴虚口咽干燥者,加麦冬、沙参、石斛;兼肾虚腰脊酸软者,加枸杞子、杜仲;兼纳差恶心呕吐者,加焦山楂、焦神曲、炒麦芽、半夏、砂仁;兼大便干结者,加莱菔子、大黄。由于情志因素在甲亢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故患者多同时有肝郁、脾虚、血弱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且三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治疗时应注意疏肝气、和胃气、醒脾气,于补气养血之中寓动、寓通,使肝气调达,则气血循行有序,脾胃升降正常,气血化生旺盛。经过整体调整,大多患者可坚持治疗,且体力较前大为改善,只有极少一部分需终止药物治疗。

转贴于

  3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肝脏损害

  甲亢并发的肝脏损害,既有甲亢本身所致,也有抗甲亢药物所致。单纯甲亢造成肝细胞损害的机制可能与肝小叶中央相对缺氧有关。甲亢时尽管肝细胞的耗氧量是增加的,但肝血流并无相应增加[3]。抗甲状腺药物是1940年引入临床的,它的使用给甲亢的治疗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相对于该类药物引起的皮疹、药物热及粒细胞缺乏而言,其引起肝损害相对少见。PTU引起的肝脏损害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严重肝毒性反应可以发生在开始治疗阶段,也可出现在较小剂量维持阶段。甲巯咪唑(包括甲亢平)引起肝损害者相对少见,主要为胆汁淤积性黄疸。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发生率很低,尚没有预测指标。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一般也不推荐常规监测肝功能。在抗甲状腺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肝功能异常及黄疸时,立即停用所使用的抗甲状腺药物,采用131I治疗甲亢,131I治疗后如甲亢症状加剧不能耐受者可给予碘剂和糖皮质激素,以阻止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和131I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甲状腺炎。也可待肝功能稳定后采用手术治疗甲亢[4]。对于无条件行131I治疗,而交感神经兴奋明显者,可在保肝治疗的同时加用心得安等药控制症状。中医学中,如肝功能以胆红素异常为主,临床表现黄疸症状突出者,将其归属为“黄疸”,多见于用甲巯咪唑治疗者,乃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脾为湿困,运化失司,久之肝失所养而失于疏泄,胆汁输送不循常道,外溢浸淫所致。根据主证辨证分型论治:阳黄中热重于湿者则清热利湿,主方茵陈蒿汤;湿重于热者则利湿化浊、清热退黄,主方茵陈五苓散;湿热并重用连朴饮加减。阴黄中寒湿内困者则健脾和胃、温化寒湿,主方茵陈术附汤;瘀血内阻者则活血化瘀、软坚通络,主方膈下逐瘀汤。急黄者则清热解毒、凉血开窍,主方犀角散。如肝功能以转氨酶异常明显,临床表现以肝区疼痛、不适感突出者,将其归属为“胁痛”。主要见于用PTU治疗者,多由肝疏泄不及,肝郁气滞,脾土壅滞,湿自内生;或气郁日久,气滞血瘀,瘀血停积;或久病肝肾阴血亏损,血不荣络所致。其中因久病而耗伤肝肾阴血,肝肾失养者尤为多见。可分为4型论治:①肝气郁结者则疏肝理气,以柴胡疏肝散加减;②瘀血停着者则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以血府逐瘀汤加减;③湿热蕴结者则清热化湿、理气通络,以龙胆泻肝汤加减;④肝阴不足者则滋养肝阴、柔肝止痛,以一贯煎加减。整体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黄疸、恶心、呕吐、乏力、腹胀、胁痛等症有所改善,能坚持抗甲亢治疗。甲亢伴肝损害证候较为复杂,但总以疏肝利胆、祛湿健脾为基本大法,不忘滋养肝肾阴血,脏腑不离肝脾,依临证而辨证论治。

  4 结语

  我们在治疗甲亢及其伴发症的临床实践中,尽量做到全面把握,个体化治疗。单纯中药抗甲亢效果不如西药,但其对甲亢症状及并发症的控制却有独到之处,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另一途径。由于免疫因素在Graves眼病与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免疫抑制剂对二者的疗效[3],提倡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在甲状腺相关疾病中的运用,可能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一个切入点。灵活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结合,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对疾病的病机有新的认识,为临床和科研开辟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 关海霞.第十三届国际甲状腺大会纪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22(2):202-204.

  [2] 邹大进,李 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粒细胞减少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9):645-646.

  [3] Marino M,Morabito E,Altea MA,et al.Autoimmune hepatitis during intravenous glucocorticoid pulse therapy for Graves ophthalmopathy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glucocorticoids themselves[J].J Endocrinol Invest,2005,28(3):280-284.

  [4] 施秉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抗甲状腺药物所致肝损伤的识别与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9):654-65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