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孕产妇 新生儿 危重病人 抢救评价
本院地处太行山区,是一所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担负着本地区320万人口的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任务。全院共有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等6个临床科室,2007年度全院出院病人数7 700人次,其中危重病人抢救320人次,占出院病人的4.2 %(320/7 700),抢救成功率94.7 %(303/320)。本资料对本院产科100例危重病人、新生儿科182例危重病人的发生年龄、孕周及疾病分类进行分析。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院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产科及新生儿科院内危重病人及死亡病人。孕产妇2 346例,其中危重病人抢救100例,孕产妇危重病人占孕产妇比例为4.3 %;危重病人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8.1岁。新生儿科住院患儿758例,其中危重病人抢救182例,新生儿危重病人占新生儿科住院患儿比例的24.0 %;危重患儿从出生1 min~28 d,平均年龄6.9 d。
2. 资料收集方法:根据产科、新生儿科出入院登记簿、妇幼信息系统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报表、5岁以下儿童保健情况调查报表、查阅医院信息系统数据。
3.危重病人的定义:产后24 h出血500 ml、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伴出血、羊水栓塞、产时合并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存在内科合并症(妊娠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疾病等)的孕产妇为产科危重病人 ;新生儿重度窒息、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 500 g)、早产儿伴呼吸功能衰竭、早产儿伴心功能衰竭、新生儿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及新生儿的其它疾病伴呼吸功能衰竭为新生儿危重病人。
结果
1.抢救结果:产科抢救人次占全院抢救人次的31.25 %(100/320),抢救成功率99.0 %(99/100),其中1名产妇因羊水栓塞抢救无效死亡。孕产妇本院内死亡比例为4/万(1/ 2 346);新生儿科抢救人次占全院抢救人次的56.9 %(182/320),新生儿抢救成功比例95.6 %(174/182),抢救失败占4.4 %(8/182)。8例抢救失败的新生儿中4例新生儿先天畸形、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1例新生儿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上述6例患儿家属放弃治疗自行出院,通过妇幼卫生信息网对上述抢救不成功,家长放弃治疗自行出院患儿进行追踪,出院5 d内死亡),2例因出生极低体重(出生体重1 445 g、1 169 g)因呼吸衰竭死于本院。新生儿本院内死亡比例为0.3 %(2/758)。
2.产科危重病人的疾病构成:产科出血、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羊水栓塞分别占产科住院病人的2.1 %(49/2 346)、1.4 %(33/2 346)、0.7 %(17/2 346)、0.04 %(1/2 346);产科出血中因宫缩乏力所占比例最高,妊娠并发症中高血压因素比例最高,妊娠合并症中心脏病所占比例最高,见表1。
3.新生儿危重患者的疾病构成:新生儿科抢救病人中,新生儿重度窒息占的比重最大,其次为早产及出生低体重儿、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见表2。
4.产科危重病人年龄和孕周构成:产科住院者年龄分布主要在20~30岁阶段,占产科住院病人的86.8 %(2 037/2 346),孕周主要在39~40周,占产科住院病人的57.2 %(1 341/2 346);危重病人发生比例较高的年龄段为31~34岁,危重病人构成比最高的年龄段为26~30岁,危重病人发生比例最高的孕周均37周,构成比最高的孕周为39周,见表3。表1 产科危重病人疾病构成注:有的危重病人存在1种以上疾病表2 新生儿危重患儿疾病构成
5.危重新生儿日龄及孕周构成:新生儿住院患儿年龄分布有两个高峰期,主要在出生&<3 d和8~15 d,二者占总住院患儿的67.4 %(511/758),孕周主要在&<37周;危重患儿构成比较高的日龄为&<3 d,危重患儿发生比例高的日龄为16~28 d,危重病人构成比较高的孕周均为&<37周,发生比例高的孕周为38周,见表4。表3 产科住院病人孕周和年龄构成及危重病人发生比例注:不同年龄危重病人发生率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49,P&<0.005)表4新生儿科住院病人孕周和年龄构成及危重患儿发生比例注:新生儿日龄危重患儿发生率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7,P&<0.005)
6.新生儿危重患儿性别构成:新生儿科住院患儿男婴占52.1 %(395/758),女婴占47.9 %(363/758);新生儿危重患者中男婴占46.7 %(85/182),女婴占53.3 %(97/182);住院新生儿中男婴危重病人的发生比例为21.5 %(85/395),女婴危重病人的发生比例为26.7 %(97/363)。新生儿不同性别住院比例和危重儿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7.危重病人与地区:产科危重病人中城区为1.4 %(14/1 002),乡村为6.4 %(86/1 344),乡村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P&<0.005);新生儿科危重患儿占新生儿科住院患儿的比例城区为11.3 %(32/284),乡村为31.6 %(150/474),乡村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P&<0.05)。
讨论
孕产妇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是标志国家健康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本院新生儿危重抢救成功率95.6 %(174/182),院内死亡比例为0.3 %(2/758);产科危重病人抢救成功比例99 %(99/100),孕产妇死亡比例4/万(1/2 346)。本资料对新生儿科和产科危重患者的统计分析了近年来由于产科质量的提高,新生儿抢救设备和水平的提高,使孕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明显减少。但本资料提示:危重患者仍然是农村高于城市,加强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仍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
产科危重患者以26~30岁年龄组构成比例最高,占39 %(39/100),其次为31~35岁,占32 %(32/100)。新生儿危重患儿以小于7 d患者为多,占61.5 %(112/182),其中以小于3 d的新生儿构成比例最高,占48.4 %(88/182)。
在新生儿危重患儿中,新生儿重度窒息占到抢救患儿中的38.5 %(70/182),出生低体重和早产儿占14.8 %(27/182),其次是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先天性疾患等。7 d以内危重患儿中24 h内的新生儿最多,占29.7 %。由于危重新生儿中窒息占的比例最大,所以提高产儿科医生复苏技术,对提高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在妇幼保健工作中,加强围生期保健管理,普及围生期保健技术,提高对孕妇的监护技术,提高畸形儿孕期检出率,是降低早产儿、畸形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的重要途径。危重患儿的地区分布对我们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农村患儿多受就医环境、经济状况、交通条件的影响,往往容易延误病情,从而使农村住院新生儿危重病人比例较高。所以,加强农村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农村儿童系统管理率,是妇幼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产科危重病人抢救以产科出血为第一位,占49 %(49/100),其次为妊娠合并症、内科合并症等,从危重病人地区分布可以看出,农村孕产妇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工作重点仍在那些经济状况、文化、交通、卫生条件不好的基层和山区,注重产科质量、限止并逐步取消家庭接生,强调农村住院分娩,以确保孕妇安全渡过分娩期。同时要加大《母婴保健法》的宣传力度,加强孕产期保健服务,积极开展高危孕产妇的筛查,提高孕产妇的早检率、产检率、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急、危、重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危重病人抢救是医疗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评价医疗质量、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重要医疗资料。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抢救技术水平及医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危重病人的愈后及结局,医疗技术统计资料将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治信息。作为妇幼保健机构,有责任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