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常人尿液中含有微量的蛋白质,每天排出量在150mg 以下,其中以白蛋白占多数,随不同病种有一定量的球蛋白和其它蛋白。随着肾病科研工作的开展,以观察患者每天排出蛋白质的量以示病情的变化,因此尿液蛋白质定量在临床上有实际应用价值,已成为医院化验室常规的检验项目。
【关键词】 尿液 蛋白质 检测
1 丽春红-S法
尿液标本中的蛋白质与丽春红-S染料混匀后一起被三氯醋酸沉淀,将沉淀物溶解于碱性溶液中,此时溶液呈紫色,显色深度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1.1试剂
三氯乙酸-丽春红-S试剂原液:称取丽春红-S 1.0 g,加入到1 000 ml 300 g/L三氯乙酸中溶解。
三氯乙酸-丽春红-S试剂应用液:将原液用蒸馏水按1:10稀释,放置室温稳定数月。
蛋白定性试剂。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
蛋白标准曲线:把定值蛋白稀释成不同的浓度,按操作测定其吸光度,以吸光度为横坐标,以稀释后的蛋白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操作 先做尿蛋白定性试验,以适当稀释标本。在试管中加入100μl标本,再加入1 ml三氯乙酸一丽春红-S应用液,混匀后以3 000 r/min离心15分钟,吸去上清液,倒置于洁净滤纸上。在沉淀中加入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l ml,用560 nm波长测定其吸光度,查标准曲线的蛋白含量。
1.3参考值 46.5±18.1 mg/L
1.4注意事项 : 尿液如被稀释应乘以稀释倍数。尿中血红蛋白含量&>5 mg/L时影响结果。离心后上清必须全部弃去,若沉淀中夹带有丽春红-S影响比色结果。
2 双缩脲比色法
以磷钨酸乙醇溶液沉淀尿中的蛋白质,在碱性介质中蛋白质与铜离子形成紫红色络合物,与标准液比色即可得出尿中蛋白质的含量。
2.1试剂
蛋白沉淀液:称取磷钨酸7.5 g,加入30 ml蒸馏水、95%乙醇385 ml、浓盐酸25 ml。
双缩脲液:(1)称取枸橼酸钠34.6 g,无水碳酸钠20 g,加入120 ml蒸馏水使其溶解;(2)称取硫酸铜3.46 g,加入20 ml蒸馏水使其溶解。将(1)、(2)混合,加入蒸馏水至200 ml,备用。0.7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蛋白标准液(1.5 g/L):称取150 mg结晶型冻干人血清白蛋白,加入100 ml的3 g/L苯甲酸溶液溶解。
2.2操作 取5 ml 24小时混合尿液,2 500~3 000 r/min离心5分钟,取上清备检。混匀放入56℃水浴15分钟,取出后离心,倾上清留沉淀。0.75 mol/1
NaOH 1.5 1.5 1.5
双缩脲液 0.1 0.1 0.1
各管混匀置室温10分钟,在540 nm波长,以空白管调“0”比色。
2.3结果计算 尿蛋白含量(g/L)=测定管吸光度÷标准管吸光度×1.5
2.4参考值 &<150 mg/24 h尿、
2.5注意事项 : 记录24小时尿量,将尿液混合后再离心。先做尿标本蛋白定性试验,若为阳性再做本试验。尿蛋白浓度较高时应稀释标本再操作。若疑有药物干扰时,可将尿蛋白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再操作。
3 考马斯亮蓝法
在酸性介质中考马斯亮蓝与尿液中的蛋白质NH3+基团结合,发生由棕色到蓝色的颜色变化,光谱吸收峰由465 nm移至595 nm。与标准液相比即可测出尿蛋白质含量。
3.1试剂
考马斯亮蓝溶液:(1)称取75 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40 ml甲醇中;(2)加入蒸馏水800 ml、85%的浓硫酸100 ml、浓盐酸5 ml;(3)称取30 mg十二烷基磺酸钠,溶于(2)中;(4)加蒸馏水至1 000 ml,用滤纸过滤至棕色瓶中,室温保存。
蛋白标准液(1g/L) 以3g/L苯甲酸溶液稀释蛋白质标准。
3.2操作
留取24小时尿标本混匀,取5 ml尿液离心后取上清备检。室温放置5分钟,以空白管调“0”,波长600 nm读取光密度。
3.3结果计算
尿蛋白质含量(g/L)=测定管吸光度÷标准管吸光度×1.0
3.4参考值 (20.6~172.6)mg/24 h
3.5注意事项 :考马斯亮蓝溶液要定期新鲜配制,过滤后才可使用。测定标本时应同时测定蛋白质标准管。尿中的水杨酸类药物、麝香草酚和去污剂等可产生颜色干扰。尿标本蛋白质定性试验在(+++)以上需稀释后测定。
4 微量蛋白检验
尿液微量蛋白包括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尿α1微球蛋白、尿α2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等。
4.1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 FDP是纤维蛋白(原)经纤溶酶作用降解的产物。其检测现多用免疫学方法:免疫胶乳凝集法和ELISA法。正常人尿液无FDP。当肾脏及尿路局部炎症时,其渗出的少量纤维蛋白经纤维蛋白溶解酶降解,产生FDP。当肾小球病变至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时,FDP碎片排于尿中。血液FDP增高时,尿液FDP排泄也增多。
4.2 α1-微球蛋白 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是一种小分子量糖蛋白,由肝脏与淋巴细胞合成,广泛存在于体液及淋巴细胞膜表面。血液中存在两种形式的α1-M,一种为游离形式,另一种为与IgA结合形式。前者易被肾小球滤过,几乎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和代谢。检测方法多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
临床意义 :单纯尿α1-M增加见于早期肾小管损害。血与尿中α1-M均增高多见于肾小管与肾小球功能障碍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出现结合型α1-M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
4.3 β2-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是一种小分子量单链多肽,是人类白细胞抗原I类抗原的轻链,经肾小球完全滤过,由肾近曲小管以胞饮方式摄取并降解为氨基酸,不返流入血液。
检测方法多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正常人尿液β2-M含量少(&<0.2 mg/L)。
临床意义 :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肾近曲小管损害时,血中β2-M增高;超过正常3倍时,尿中β2-M也增高。
4.4 微量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尿是肾病的早期征兆,是反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的指标。检测方法多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当尿液白蛋白浓度在30~300 mg/24 h(或20~200 mg/L)时,用常规方法检测尿液蛋白仍为阴性。
临床意义:当尿常规试条检测蛋白为阳性时,此时白蛋白浓度已大于200 mg/L,称为大量白蛋白尿。早期检测M-alb是监测肾脏病变的有效方法,尤其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当白蛋白&>300 mg/24 h时,糖尿病肾病的预后较差。另外,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预示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5 尿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终尿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仅为30~130 mg/24 h。随机一次尿中蛋白质为0.80 mg/L。当尿液中蛋白质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为蛋白尿。
参 考 文 献
[1]戴慧莉, 钱家麒, 严玉澄. 低分子量尿蛋白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3 (5) : 4232426.
[2]沈霞. 电泳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1,24 (5) :2632265.
[3]赵绍林, 吴惠毅, 杨新玲, 等. 超薄琼脂糖凝胶的简易制备技术.临床检验杂志, 2004 ,22 (4) : 251.
[4]沈霞, 张敏华, 汪萍, 等. 非浓缩尿蛋白电泳的临床应用.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1 ,24 (5) : 266~268.
关于尿液蛋白质定量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