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温针灸配合药物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取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血海、犊鼻等穴,采用温针灸,配合药物外敷。结果 总有效率为95%,综合疗法是常用治法。结论 针药并用治疗关膝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针药合用 膝关节骨性关节 疗效分析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软骨的疾病,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和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全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其发病率明显上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1],也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直接损失。笔者采用针药合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受效颇佳、愿与同仁交流。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源于2008年8月—2010年8月门诊,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在40—65岁;病程在4个月—10年,其中单膝患病14例,双膝患病16例。30例中,治愈16例,占54%;显效8例,占26%;好转4例,占13%; 无效2例,占7%。
1.2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临床分类标准[2] (1)膝关节中等程度疼痛;(2)X片检查膝关节边缘累赘形成;(3)膝关节活动有骨响声,关节液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4)晨僵≤30min;(5)年龄≥40岁。符合(1)—(5)或(1)、(2)即可诊断。
1.3排除标准
(1)膝关节肿瘤、类风湿、半月板损伤、痛风、结核、化脓及关节骨折急性期者;(2)关节间隙狭窄,有明显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者;(3)患肢有血管损伤史者;(4)年龄≥70岁,病程≥10年。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血海、犊鼻、委中、足三里、阿是穴,采用1.5寸,直径0.3不锈钢的毫针,用平补平泻法,除内膝眼、外膝眼斜刺外,余穴均直刺1—1.2寸,得气后,留针30min。内膝眼、外膝眼得气后,取2cm长艾条在针柄上点燃施行温针灸,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中药外敷
自拟中药独活、寄生、生川草乌、丹参、鸡血藤、稀签草、海风藤、青风藤、透骨草、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等份,水煎2000-3000ml, 热熏后趁能入手时用净毛巾浸透外敷,每天1—2次,10次为1疗程。
3 疗效观察
疗程标准 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原则》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的疗效判定法[3],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的工作和劳动;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生活基本能自理;无效:症状体征和治疗前相比无变化。
4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56岁,系某某公司职员,2009年8月就诊。主诉双膝关节疼痛伴活动障碍5年,加重1月余。患者近5 年来经常反复出现双膝关节疼痛连及腘脶,有时肿胀,受寒或疲劳加重,活动受限,曾服用止痛药治疗稍有好转,但症状经常反复。近1月来,因吹空调后致双膝关节肿胀,渐进性加重,上下楼困难,昼轻夜重,膝关节屈伸时作响。查体:双膝关节肿胀,关节内侧压痛明显,屈曲受限300,x 线片示膝关节性改变,诊断为膝关节炎,按上述方法温针灸加药物外敷治疗,1疗程后症状减轻,3疗程症状全部消失,活动自如。
治疗选穴:采用循经取穴、近侧取穴及经外奇穴,取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血海、足三里、犊鼻、委中等穴。内膝眼、外膝眼为经外奇穴,舒通筋络,阳陵泉以舒筋健膝;血海为足太阴脾经,具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效,活血祛瘀;犊鼻位居膝部,具有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之能;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合穴;足三里为治疗下肢痿痹要穴。自拟中药外敷,有穿筋达骨,气至病所之效,达到散寒祛湿,活血止痛,对膝关节消炎消肿镇痛,阻止软骨退变和恢复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老年人锻炼应注意不能长时间行走、站立、爬山及上下楼等活动,并注意保暖。
5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及病机尚未完全明确,是一种从软骨退化开始的病变,以负重部位的不规则软骨丧失,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边缘累赘,以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为病理特点。
膝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祖国医学认为是风、寒、湿三气入侵人体伤及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属于痹证的“骨痹”、“ 痛痹”范畴。正如《临证指南医案·痹》中所言:“痹者闭而不通之谓也,正气为邪气所阻,脏腑经络不能畅达,皆由气血亏损,腠理疏豁,风寒湿三气得以乘虚外袭,留滞于内,致湿痰浊血流注凝涩而得之”。《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在骨侧重,在脉则血凝而不流,在筋侧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从足四经经络循行路线可以看出。“足少阴行于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1寸处,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足太阳膀胱经……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足阳明胃经……“夹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沿大腿前侧,至膝膑”。是以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于骨关节,则引起四经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经络痹阻,筋挛不伸,骨骼受到牵拉损伤而致,邪入二阴经则易寒化,入二阳经则易热化。寒化者以膝关节酸楚疼痛伸屈难忍为主,热化者以膝关节红肿热痛为主。大抵临床中寒痹多于热痹,中医所谓能伸不能屈者其病在骨,能屈不能伸者其病在筋。三气入侵伤经(筋)败骨是以生痹,大凡治此病内服关键在于补益肝肾,祛风散寒祛湿,通经止痛,目的是缓解疼痛,阻止和延缓疾病的发展及保护关节功能。而温针灸疗重在按照内经中“痛者寒气多也,寒气多故痛也”的原理基础上调达经气、通经散寒,直击病所。
温针灸法是借艾条火的热力渗入人体经络以温热性刺激祛寒,又能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等作用加之上药热敷以助温针灸疗通经行气,气行经通邪去则病愈。
综上所述,应用温针灸配合药物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温通经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疗效彰显,无不良反应,愿作临床推广,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参 考 文 献
[1]曾庆馀,黄少弼,肖征宇等.症状性骨关节的临床和流行病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2):88-89.
[2]粟占国.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 702-704.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针药合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