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拴的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9695 日期:2025-07-20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拴形成早期43例患者临床资料。方法 采集2001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后43例下肢深静脉血拴形成早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治疗组23例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均给予溶栓、抗凝、袪聚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草药治疗,平均随访18个月。结果 本组43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治疗组不但疗效好,且疗程较对照组缩短。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拴形成在诊断和治疗上并非十分困难,关键在于及时诊断,早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均会取得较好的疗效,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治疗 剖宫产术后 早期 下肢深静脉血拴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拴的发病率也有升高趋势,其发病不但影响下肢功能,严重者可引起脑栓塞、肺 栓塞,甚至危机生命。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后早期发现43例 下肢深静脉血拴形成,20例 采用常规内科溶栓治疗,23例 采用溶栓加中医综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 临床诊断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中,下肢深静脉血拴形成的标准[1]。选择43例患者均为在我院妇产科病房病人,剖宫产指征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重度)20例,胎盘早期剥离4例,外伤合并骨盆及下肢骨折2例,双胎妊娠3例,43例患者均有患肢突然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伴发热者11例肢色青紫者8例,年龄26岁-43岁,发病至确诊时间均不超过6天,病变累积左下肢者31例,右下肢者12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23例,2组患者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有可比性。
  2 方法
  治疗方法 对照组20例均采用西医溶栓、祛聚、抗凝治疗。给药方法: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尿激酶8万ujingdi静滴,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500GS500ml+肝素60ml静滴,1日2次,7天为1疗程。每天监测凝血系列指标,以此调整用药量。停用肝素前2天开始口服华法令15mg,次天10mg,第3天后维持量2.5mg3-6个月。阿司匹林50mg1日3次10-15天为一疗程。治疗组:以上西药治疗的同时口服中药治疗,具体方法分为2期:1.早中期中医辨证属湿热瘀滞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络,方药:当归15g 赤芍15g 川芎15g 桃仁15g 红花20g 香附15g 银花30g 水蛭10g 土茯苓15g 苍术15g 薏仁20g 泽泻15g 甘草20g水煎温服,1日1剂,连用10天。2.晚期 中医辨证属气虚瘀滞症,以益气和营、和血通络。方药 黄芪30g 党参20g 白术20g 茯苓20g 赤芍15g 桃仁15g 红花20g 牛膝15g 地龙15g 泽泻15g 三七粉5g 甘草20g 水煎温服,1日1剂,连服5天为一疗程。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予中药煎汤敷患肢,方药:苏木 制草乌 川乌 川椒 秦艽 芒硝 威灵仙 各15g 透骨草 延胡索 生姜黄 红花各30g 先熏后洗,1日2次,30-60分钟/次,共奏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止痛之效。治疗期间嘱患者卧床、抬高患肢,适量活动,离床活动应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保护患肢。
  观察治标及方法(1)肢围的测量:以膝上20cm和膝下15cm测量患肢及键侧肢围,求出肢围差,可作为观察的指标之一。(2)彩超血流显像检查静脉血拴形成,治疗前后以确定血拴形成的部位,阻塞的程度。
  疗效判断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肢体无肿胀,与健侧肢体对比肢围差&<1cm,血管彩超检查,深静脉基本通畅。(2)显效:症状体征消失,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肢体轻度肿胀,与健侧肢体对比肢围差&<2cm,血管彩超检查深静脉欠通畅,有轻中度返流。(3)有效:症状减轻,肿胀基本消退,血管彩超检查深静脉多不通畅,(4)无效:治疗前后比较,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Rid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v检验法。
  3 结果
  两组患者均随访12-20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对照组20例治愈12例(60.0%)显效6例(30.0%)无效2例(10.0%)总有效率90%。治疗组23例治愈18例(78.3%)显效5例(21.7%)总有效率100 %。 对照组无效2例为治疗1周症状改善不明显,阴道恶露量增多,加用中医治疗后痊愈。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4 讨论
  19世纪中期vichow就提出了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形成下肢静脉血拴的病理生理基础[3]。妊娠时,由于子宫的迅速增大和胎盘血循环的需要,导致盆腔血管扩张,血流缓慢,有助于静脉血拴形成。孕期凝血因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剖宫产术后肠胀气及伤口疼痛使呼吸减慢,不愿下床活动,以致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发生血拴形成。祖国医学认为多由于久卧伤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瘀血阻于络道,脉络不通,故出现疼痛,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流,流注下肢则现水肿,其瘀久化热,可致患肢皮肤郁热,气虚不能统摄脉络则可见表浅脉络怒张[4]。本组43例均为剖宫产术后,体质较差,术后不愿下床活动,从而发生血拴栓塞,尤其是妊娠合并症增加围手术期发生本病的风险高,应引起同道们的重视。
  下载静脉血拴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药物治疗中溶栓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溶栓药物以尿激酶为首选,因为它疗效确切,效果稳定,本组43例均早期采用尿激酶治疗,用药3天内显效。我们的经验是溶栓治疗的关键是抓住时机,溶栓越早越好,无禁忌症时应立即开始溶栓治疗,严密监测凝血系统指标,同时给予袪聚、抗凝、抗炎及中药内服外敷。中药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与西药联合应用起互补作用。作者通过对本组疗效观察分析,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拴的较佳方案。
参 考 文 献
[1]李乃卿.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下肢深静脉血拴的诊断与防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2]吴在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90-691.
[3]潘明明.剖宫产术下肢深静脉血拴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
[4]王慧清,池樱.对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219-22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