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0年8月期间20例儿童型手足口病经中药灌肠结合西医对症治疗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对症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中药灌肠护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认为中药灌肠可以较好的控制体温上升及表皮疹的作用,大大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中药灌肠 皮疹 发热 儿童 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尤其是由新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1],近年来在全国多个地区爆发疫情,导致部分婴幼儿致残甚至死亡。自2010 年5月底以来,湖南邵阳市地区出现手足口病疫情(由省疾控中心检测系肠道病毒EV71感染所致)并导致多名婴幼儿死亡。我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0年5月26设立手足口病病区,至2010年8月2日共收治20例手足口病患儿。经采取中药灌肠结合西医对症治疗措施,取得满意疗效,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对20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中药灌肠结合西医对症治疗。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岁至12岁,平均3.2岁;病程3-10天;平均5.5天。
1.2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合并有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疗程3-5天同时采用本院中医科自制的中药液灌肠,每日3次。.其中2例从基层医院转来的合并有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除上述治疗措施外,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冲击、脱水降颅压、对症处理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1.3灌肠液制备 采用茅根12克,苡米12克,滑石粉12克,甘草6克,通草6克,佩兰12克,藿香12克,牛子12克,青蒿12克,黄芩12克,金银花20克,连翘12克加水浸泡10分钟,用传统砂锅熬煎中药取100毫升分三次少量保留灌肠。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向患儿家长及稍大患儿解释中药灌肠即可退热又可抗病毒,及优于口服中药。付出比护理成人更多的耐心及爱心,以取得合作。
2.2对症护理 有发热的患儿采取物理、药物降温,可辅以降温贴敷贴额头及腹股沟等处,利于降温。
2.3皮肤护理 以外用药为主,擦药前清洗局部,然后用呋喃西林液擦患处。勤剪指甲,嘱患儿不要抓挠皮肤和水疱,以免引起疼痛和继发感染。
2.4口腔护理 因口腔溃疡,疼痛,张口困难,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拭除坏死组织,再涂冰崩散,以促进溃疡愈合。
2.5中药灌肠护理 用50毫升注射器抽吸熬制的温热中药30毫升,接上剪掉针头的头皮针管[2],用石蜡油润滑后插入10-15公分,再缓慢推药,如果有阻力则变换角度,不可强行推药。中药灌肠可以适用年龄大小不等,及不用担心患儿的配合程度,利于中药治疗的连续性及有效性。
2.6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做到防病治病五口诀[3]: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
2.7消毒隔离 严格做好床边隔离,重症患儿应隔离于重症监护室。体温表及雾化吸入器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备用;病室的床头柜、床架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小件物品可采用浸泡15分钟,然后清水冲洗,每天2次,污染时随时消毒;粪便处理可用生石灰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或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粪便污染地面时漂白粉覆盖作用60分钟后清理。
3 体会
手足口病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 。一般患儿症状较轻多以口腔黏膜疹、溃疡、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的皮疹。大部分患儿有发热。中医学认为,手足口病的发生以感染时邪为主,邪毒由口鼻而入,蕴郁肺脾,内浸生湿生热,向外发于肌表,故见手、足、口部疱疹。治宜清热、利湿、解毒为主。中药制剂系由黄芩,金银花,连翘等用传统砂锅煎熬而成,具有抗菌和抗病毒双重作用,可以加速病情缓解,加快退热过程。本院收治的20例患儿均采用了中药灌肠结合西医对症综合治疗措施,护理方法得当,没有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患儿均痊愈出院。
参 考 文 献
[1]王绪韶,苏锋,张文良.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144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3(1):256-257.
[2]王晓莉.介绍一种儿童保留灌肠新方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9:44
[3]李文,王玫.手足口病防治必读[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1):20.
关于中西结合治疗20例儿童型手足口病成功的护理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