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性心肌梗塞136例舒适护理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9697 日期:2025-07-20 来源:论文网
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我科对136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 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1],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6例患者,男87例,女49例,年龄40—82岁,平均62岁。其中下壁心肌梗塞54例,前间壁心肌梗塞32例,广泛前壁心肌梗塞21例,右室心肌梗塞15例,正后壁心肌梗塞l4例。
  2 结果
  136例患者有72例经治疗后好转出院,2例患者因经济情况自动出院,其余62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好转后,给予PCI治疗治愈出院。
  3 护理
  3.1 疼痛的舒适护理:住院病人在生理内的需求中,把无痛放在需求首位[2]。 在病人入院时,立即采取有效缓解疼痛的方法,遵医嘱给止痛剂或镇静剂,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4-5L/min,同时, 严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用药后改善情况。护理人员应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值,对强烈克制疼痛的病人鼓励并嘱其呻吟,分散注意力,患者疼痛时嘱家属在旁陪护给以情感支持。
  3.2 心理的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指满足感、安全感、被尊重感等心理感觉[3]。AMI引起的剧烈胸痛、使病人产生濒死感,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因此,护士应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情感,加强与病人的感情沟通,经常到床旁,多交流,严密观察病情,执行医嘱准确熟练,尽快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使其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必要时,护士要守护在病人身边,营造一个温馨的治疗氛围,
  3.3 环境的舒适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温湿度适宜、光线和通风良好、安全美观的治疗环境,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18~22℃)和相对湿度(50%~60%), 病房要定时开窗,通风透气,保证空气新鲜、光线要柔和,避免强光刺激。进出病房,步伐要轻,说话声音要小,并注意尽力减轻医疗器械发出的声音,以利于患者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

  3.4 卧位的舒适护理:AMI病人的特殊性限制了病人的翻动, 使用摇床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因患者绝对卧床体位,常感腰腿部不适,此时可在后膝处垫软枕,局部按摩以减轻症状,每30分钟被动活动下肢1次,以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3.5 排便的舒适护理:因为绝对卧床致胃肠蠕动减弱及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应适当增加含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素等食物,多进食香蕉、蜂蜜等通便的食物,每天揉按腹部3~4次,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环绕按摩,同时做到定时排便, 嘱患者排便时勿用力,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畅,并给予屏风遮挡,有效地预防了便秘。
  3.6 社会的舒适护理:病人家属、亲友的心理状态也是舒适护理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家庭关系、经济情况,尽可能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争取有效的家庭、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同时要协调好同室患者间的关系,了解各自的生活习惯,建议病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使病房内保持融洽、祥和、友好的气氛,使病人在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建立更好的精神依托。
  4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及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工作更注重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舒适护理又称箫氏双C护理模式,是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于1998年提出的,从多角度进行护理,做到以人为本,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让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努力为患者提供恰如其分的护理。舒适护理是一种更实际、直观、操作性强、易接受的护理模式,通过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病人身心早日康复,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增强了护患信任关系和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第6版.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7-9.
  [2]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芬.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498-499.
  [3]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7):40-4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