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肿瘤药物渗漏损伤的观察及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9602 日期:2025-07-19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渗漏损伤的观察
  急性肿瘤病人术前术后均需用化疗,化疗药物属细胞毒药,绝大多数需要静脉给药,很少口服剂型。静脉用药一旦渗漏到血管周围软组织中,轻则肿胀剧痛,重则可引起皮肤缺血性坏死,甚至功能障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给病人上化疗药前要有前瞻性,认真选择血管,操作轻、稳、准,操作完后加强巡视,正确观察渗漏并熟悉其发生发展规律,使药物渗漏降低到最低值。
  1 临床资料
  我院成立肿瘤科一年来,共接受近百例化疗病人。本组病例选择29例,男26例,女3例,年龄14~72岁,平均46岁,肝癌15例,肺癌3例,结肠癌6例,鼻咽癌2例,白血病2例,胆管癌1例。发生化疗药渗漏者12例,轻度者8例,重度者4例,通过精心护理,达到预期疗效。
  2 抗肿瘤药物外渗的原因
  据文献报导药物外渗有机体本身的因素,也有药物自身的因素。机体因素、病人长期反复静脉穿刺穿刺部位的血管损伤、充盈性差;穿刺损伤部位血小板数量多,病人输注药物时间长耐受性差,表现为不合作。药物自身因素:象CTX、ADR、Prm、PDD等PH值低,可导至静脉炎,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药物外渗。有些药物如ADR、CTX、5-Fu、mmc、PDD和高浓度VCR等有过敏反应,亦与外渗有关。
  3 组织损伤的机理
  (1)直接毒性作用。化疗药物渗漏至皮下软组织内与机体组织细胞的DNA结合或干扰其功能,造成组织细胞尤其是代谢活跃的皮肤基底细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死亡。
  (2)间接作用。化疗药物如DNRVCR等的强刺激作甩局部产生非炎症性水肿,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间距离扩大,造成氧弥散障碍、继而组织细胞缺氧、变性和坏死。
  4 临床观察
  临床上药物渗漏部位即注射局部,早期表现为局部肿胀、红斑,呈持续性刺痛、烧灼痛或剧痛。晚期受损血管沿静脉走向呈条索样红线状肿胀,手触其血管,感觉变硬,进一步发展局部淋巴结可见肿大,伴发热。处理不当会继发坏死,呈紫黑色或起水疱,疱皮破裂即形成溃疡,往往形成口小底稍大的溃疡。严重者坏死可达直皮下层和肌肉组织。
  5 处理
  (1)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对化疗药物往往一知半解,加上长期慢消耗及肿瘤扩散,局部痛,病情较为复杂,尤其经过一段时间化疗后,药物副反应较重,静脉穿刺日益困难,个别病人病情出现反复,病人备受痛苦,情绪极不稳定,病人更容易陷入紧张、悲观之中,往往不愿继续治疗。首先应稳定患者的情绪,这些情绪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癌细胞的免疫认识和监视,促使病情恶化。告之患者通过及时处理、防止化疗病房中死气沉沉,肿瘤化疗过程中要要开展有益活动,定期给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等,同时,请已治愈的病人现身说法,交流体会,并且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注意心里疏导,消除患有不必要的忧郁而影响疗效。   (2)发现渗漏后立即终止输注,并回抽药液,通过原路静脉注入解毒剂,常用的解毒剂用5%碳酸氢钠、维生素C、1%普鲁卡因、地塞米松等。
  (3)拔除穿刺针后,局部贴敷去皮的土豆片,土豆属蔬菜类,去皮后切成mm厚备用。新鲜土豆片贴局部,每2小时翻转另面,用4小时弃之。土豆有清热、止痛、消肿之功用。局部肿胀明显者,可用50%的硫酸镁外敷,切忌热敷或理疗。用热敷使局部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冷敷(4-6°)乃至冰敷并抬高患肢亦十分重要。
(4)局部溃疡、焦痂时给予素高捷眼膏涂抹,每日3-4次,对皮下组织坏死者取醋酸泼尼松、维生素B1、10%普鲁卡因,根据坏死部位大小行穴位封闭,每周2次,4次为一个疗程,坏死伤口按外科换药处理理。
  6 预防及护理
  (1)操作前戴口罩、手套,在固定的通用的台面操作。配药时,避免气雾产生,对于冷冻真空干燥粉末,应小心注入溶解剂,勿使粉末溅出。床边给药,避免溢漏,操作完毕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双手。
  (2)正确选择静脉。避免选用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手背、足背、腕、踝关节处,对糖尿病、动脉硬化者尽量不用下肢静脉;同一静脉勿反复穿刺。
  (3)提高穿刺成功率。针头大部分进入血管内且固定牢靠。促持静脉通畅,经常巡视病人,尤其对老年人、儿童、血管硬化者多加巡回。
  (4)引路注射及化疗后冲洗。化疗药应用前用等渗液50ml左右引路,确认无渗漏时再上化疗药,结束时用50ml等渗液冲管。
  (5)拔针要轻巧。采用先拔出针头再按压穿刺点方法比先按压穿刺点再拔针法,病人感觉局部疼痛前者轻,后者重。
参 考 文 献
[1]朱建霞.抗肿瘤药物渗漏损伤的识别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年04期.
[2]陈荣秀.化疗治疗护理及进展[J];天津护理;1999年05期.
[3]沈晓红.化疗药渗漏引起组织损伤的机理和防护[J].黑龙江省护理杂志,2000,6(5):55-56.
[4]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9-280.
[5]徐兵河.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37.
[6]陈荣秀,张惠兰.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8-179.
[7]陈慧.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处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0):1904.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