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8732 日期:2025-07-11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及愈后复发情况。方法 将91例病人分为中西药组、西药组两组,进行分组治疗,对比观察。结果 1、中西药组有效率为89.66%,而西药组有效率为78.79%,中西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2、中西药组6个月后复发率为28.57%,西药组6个月后复发率为54.55%,中西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西药组。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复发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1]近两年来,我们对反流性食管炎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取得了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经内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共91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9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10多年,最短半个月。随机分组,治疗组58例中,男性33例,女性25例。对照组33例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中医辩证分型如下:
  2.1 肝郁气滞型:喛气吞酸,胸骨后痛或烧灼感,疼痛走窜不定,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两胁胀满,纳呆,舌质淡,苔白,脉弦。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香附、川梀子、白芍、郁金、乌贼骨、甘草。
  2.2 肝胃郁热型:吞酸时作,胃脘闷胀,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咽干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方用左金丸加味:黄连、吴茱萸、大黄、栀子、香附、郁金、乌贼骨、煅瓦楞子。
  2.3 脾胃虚寒型:吐酸时作,喛气酸腐,胸脘胀闷,喜热饮,四肢不温,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沉迟。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半夏、陈皮、干姜、吴茱萸、甘草。
西医治疗予兰索拉唑片,30mg日一次口服,西沙必利片,10mg日3次口服。
根据患者用药后临床表现来确定疗程,通常为4-8周。
而对照组单采取西药治疗。
  3 治愈标准
  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根据内镜下所见食管黏膜的损害程度进行反流性食管炎分级。
目前多采用洛杉矶分级法:
正常:食管黏膜没有破损:
  A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食管黏膜破损,长径小于5mm;
  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径大于5m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
  C级:黏膜破损融合,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
  D级:黏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2]
  凡内镜下食管黏膜正常者,为痊愈:食管黏膜损害程度由严重向较轻方面转化的,即由D级或C级向B级或A级转化的,为好转;食管黏膜损害程度无变化,或向较重方面转化的,为无效。    4 治疗结果
  4.1 痊愈情况:治疗组痊愈35例,好转17例,无效6例,治愈率为60.34%,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5例,无效7例,治愈率为33.33%,有效率为78.79%。比较两组间痊愈情况,P<0.01,存在显著差别。
  4.2 复发情况:我们亦同时观察了两组间痊愈病人6个月后的复发情况。治疗组痊愈35例中有10例复发,复发率为28.57%。对照组痊愈11例中有6例复发,复发率高达54.55%。比较两组间疾病复发情况,P<0.01,存在显著差别。
  5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于“吐酸”、“噎证”、“胸痹”的范畴。其病位在食道,与脾胃肝相关,其发病机制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久病体虚等因素而引起脾胃气机失调,胃失和降而致。临床上分为肝郁气滞、肝胃郁热、脾胃虚寒三个证型,其中临床上以肝胃郁热最为多见。治疗上以和胃降逆为其治疗大法。并根据证型不同分别佐以疏肝理气、清泄肝火、温中健脾之法。以达到气行血和,通则不痛,脾升胃降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3]本症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易长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造成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等严重并发症。抑酸药物与促动力药物联合应用是目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可使疾病的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停药后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再度复发。给患者造成了很多痛苦,亦促使我们寻求比目前疗法更优越的疗法。
  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同时(治愈率由33.33%上升到 60.34%),更大大地降低了复发率(复发率由54.55%降至28.57%)。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更理想,更容易被广大患者的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49.
[2][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72-37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