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36例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及处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8729 日期:2025-07-11 来源:论文网
作者:胡永东 杨翠兰 方旭 陈绵忠 李清春 高艳飞

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各种四肢血管损伤病人36例,经应用血管修补、断端游离直接吻合、自体静脉移植、DSA溶栓等有效手段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16~57岁,平均27岁。致伤原因:切割伤8例,骨折合并伤15例,车祸11例,枪弹伤2例。损伤血管:静脉损伤1例(腋静脉与贵要静脉),动脉损伤14例(股动脉1例,肱动脉9例,肱深动脉1例,桡动脉3例),动静脉同时损伤21例(上肢:肱动脉3例,肱深动脉1例,桡动脉4例,尺动脉4例,桡、尺动脉4例;下肢:股深动脉1例,胫后动脉2例,胫前动脉1例,胫后胫前动脉1例)。
  1.2 损伤类型与合并伤
  血管 完全断裂30例,部分断裂2例,挫伤、栓塞4例。合并神经损伤9例,骨折23例。
  1.3 治疗方法与结果
  血管修补2例,对端吻合20例,移植大隐静脉修复10例,DSA溶栓4例,一次手术使伤肢止血、恢复血运的病人共31例,第二次手术行合并伤神经修复3例,二次手术行已经控制感染创面植皮2例。
  2 术后处理
  2.1 应用石膏固定肢体关节于半屈曲位约3~4周,防止缝合处紧张。以后逐渐伸直关节,但不可操之过急,以免缝线崩开造成出血和动脉瘤等合并症。
  2.2 体位 术后肢体放置在心脏平面,不可过高或过低,以免肢体供血不足或静脉回流不畅。
  2.3 术后要注意防治感染 如有伤口感染,只要及时正确处理,如充分引流,使用适当抗菌药物等,仍有可能保持血管修复的效果。
  2.4 要注意术后出血 如血管修复不够完善或感染坏死,可发生继发出血,甚至大出血,必须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以免发生危险。
  2.5 要密切注意肢体循环情况,如脉搏,皮肤颜色和温度等,如有突然变化,肢体循环不良,多系血栓形成或局部血肿压迫,应立即手术探查,恢复肢体血流。
  2.6 抗凝药物的使用 血管修复的成功与否,主要是认真细致的操作和处理上的正确无误,而不在于术后使用全身抗凝剂,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全身抗凝剂,用之反而增加出血危险,在进行血管吻合操作时,为了防止吻合血管发生凝血块,局部使用抗凝剂。   3 讨论
  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很多,有单纯结扎、血管修补、断端游离直接吻合、自体静脉移植、人工血管移植、DSA溶栓或栓塞治疗等等。采取何种方法,应视病人的全身和局部情况而定,如有无失血性休克,是否主干血管损伤,血管损伤的程度(挫伤、裂伤、断裂、缺损、多段损伤、假性动脉瘤),有无合并局部感染和神经、肌腱损伤,医院的设备,手术者的技术状况等情况。作者认为: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以不导致伤肢血运障碍、缩短治疗时间为原则。
  在时间充裕时,以尽量恢复伤肢原来血运为理想目标。人工血管的移植,受病人经济条件的限制,多用于长段血管损伤,或在伤情濒临截肢、不能作自体静脉移植的情况下使用;DSA技术主要用于术前的诊断及血管内溶栓或非主干血管损伤的栓塞治疗过程,也受病人经济条件限制及医院设备的限制。
  血管损伤修复的术后观查,应注意纠正休克及合并伤,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其它重要脏器损伤的出现。局部应注意手术后血管栓塞,局部组织水肿压迫及因局部组织感染而最终导致血管栓塞的可能;密切观察伤肢血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探查指征时,及时探查。
参 考 文 献
[1]田完成,卢全中,宋海涛,等.断指再植术中预防静脉危象的措施.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8,21:26.
[2]李俊明,郑长水,张云飞,等.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治疗[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5):575—577.
[3]何玉珍.组织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4(3):214—21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