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心理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7920 日期:2025-07-02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股骨颈骨折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与骨质疏松导致骨质量下降有关,当遭受轻微扭伤、暴力则可发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可因平地滑倒,或由床上跌下粗隆部着地,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无明显外伤史都可引起,偶有过度过久负重劳动或行走亦可引起骨折[1]。一般骨折错位较多,血运损伤亦较重。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又称精神护理,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以减轻疾病或促进疾病痊愈的护理方法。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调动病人的主动性,取得病人合作的有力保证。所以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近两年来,我们共护理股骨颈骨折病人228例,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1 临床资料
  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共护理各种股骨颈骨折病人228例,其中男96例,女132例;年龄27~99岁,60岁以上165例(老年人占57.9%)。
  2 股骨颈骨折病人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功能退化,生理功能下降,反应迟钝,表达病情不清楚,加之骨折后情绪不稳定,对于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恢复不了解,难免产生恐惧心理、自卑孤独心理和过高期待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文化水平、职业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除了向病人介绍手术过程,麻醉方法,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介绍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外,同时要帮助患者建立起积极配合手术的心态,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1 恐惧心理 股骨颈骨折病人因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受破坏,主要表现为疼痛和功能障碍,所以易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今后永远不能站立,留下终生残疾。
  2.2 自卑孤独心理 股骨颈骨折病人住院,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特别是老年患者因家庭、经济、子女未在身边或照顾不周,容易产生孤独心理,而且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对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短时间不能治愈,随之就会情绪低落,悲观自怜,对生活失去信心。
  2.3 过高期待心理 股骨颈骨折老年病人希望尽快治愈,往往对医务人员抱有过高的期望,要求用新技术、新药物诊治。一旦医务人员的诊治措施与主观愿望不符时,便会产生挫折感,甚至对医务人员的诊治措施不理解,进而采取消极态度,被动接受诊治或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疗效不佳时,更容易产生此类情况。
  3 心理护理方法
  3.1 股骨颈骨折引起的疼痛常常使人难以忍受,更会增加老年病人的恐惧感,应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对疼痛难以忍受的病人,除给予适当的镇痛剂外,应根据骨折情况正确安置卧位,在心理上给予一定的语言安慰、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来我科治疗的病人都由技术好的医生亲自诊治、手术,会用最好的治疗方法给予治疗,尽量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减轻其疼痛,消除其恐惧心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3.2 护士针对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尤其是针对老年人,沟通过程中应格外耐心,事先了解病人的听力情况,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音调,面带微笑,让病人感到人格受到尊重、有亲切感,让病人有回家的感觉。在沟通中全方面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环境、个人信仰、生活习惯,争取家庭、朋友及单位的合作支持,让家庭和社会都对病人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
  3.3 鼓励股骨颈骨折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对病人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自己的伤残程度,树立实事求是、力所能及的生活目标,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尽快恢复健康,将残障降低到最低点,使病人早日重返社会,自力更生,这是股骨颈骨折病人治疗和护理的最终目标[3]。因此,应将对股骨颈骨折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使其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3.4 伴随疾病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体质虚弱耐受力差,应全面观察其伴随的慢性病、基础病的发展变化,详细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针对各种慢性病和基础病,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更好地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王宾尧.人工髋关节外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8―220.
[2]蒋继国.护理心理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
[3]高德彰.外科护理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0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