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多次室性心动过速抢救成功1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7748 日期:2025-07-01 来源:论文网
1 病例
  患者,女性,53岁,因“右眼睑下垂,视物双影7天”于2009年12月29日门诊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7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睑浮肿,且向上看时有双影。自觉声嘶。来我院门诊诊治,眼科复视缘检查提示:右眼上直肌及外直肌不全麻痹。经神经科检查后,行头部核磁共振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利巴韦林,维生素B2,维生素B12治疗,症状略好转。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及治疗,门诊以“眼肌麻痹原因待查”收入我院神经内科。患者既往于入院前3周有心肌心包炎于我院CCU住院治疗痊愈后出院。否认其他病史。入院时查体:Bp110/80mmHg,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瞳孔等大等圆(左∶右=3.0∶3.0mm),光反应灵敏,右眼睑下垂,右眼上视不充分,右眼内收不充分,双眼外展不充分,心率80 次/分 ,心律齐,余未见异常。患者入神经科后行腰穿检查,脑脊液EB病毒IgG抗体阳性,心肌酶结果:CK124U/L,CK-MB191U/L,ALT 60U/L,AST52U/L,LDH385U/L,HRDH430U/L,其他辅助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于神经科明确诊断为“急性孤立性眼肌麻痹(Ga-16抗体综合症)”,给予营养神经,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患者于入院后第2周病情恶化,出现胸闷,气短,不能平卧。查体Bp130/90mmHg,HR90次/分,余未见异常。急查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早。给予常规剂量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于第2日出现胸闷气短加剧,查体:心率90-120次/分,双肺喘鸣音伴广泛湿罗音等心衰症状,心电图提示:短阵室速,即转入CCU。患者转入CCU后病情主诉胸闷,气短加剧。查体:Bp110/80 mmHg,HR150次/分,双肺散在湿鸣音,心室律。心电监护:持续室性心动速HR200-220次/分。明确诊断为急性心功能不全,室速。立即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复律成功,转为窦律,但仍有频发室早。且症状仍不缓解,患者呈端坐呼吸,呼吸困难,血压持续增高达140-150/90-100mmHg,继续给予扩冠,利尿及胺碘酮静脉维持治疗。并复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行同步电复律后成功转为窦性心律。后先后出现3次室性心动过速均行同步电复律后成功转为窦性心律,但仍出现频发室性早搏。CCU第2日患者出现室颤立即行非同步电除颤成功转为窦性心律,后出现意识模糊,呼之不应。查体:呼之不应,上肢末梢紫凉,口唇紫绀,呼吸音低,HR 84次/分,Bp87/78mmHg,心律齐。患者出现持续心衰,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并于第2日呼吸困难加重,转入ICU急查血气:pH7.05,PCO2115mmh3O,PO229mmh3O,为Ⅱ型呼衰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SIMV+PSV模式,VT400ml,PSV10cmh3O,PEEP5cmh3O。并继续给予胺碘酮纠正心律失常及扩管,利尿,抗心衰治疗。
1周后患者病情略有好转,但予机械通气2周后,出现了严重的肺部感染,痰培养为产吲哚黄杆菌,给予泰能1.0g2次/日静脉注射,1周后肺部情况略有好转。但于抗炎过程中患者复出现腹泻症状,考虑为肠道菌群紊乱所致。给予止泻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但患者呼吸困难仍未改变,不能耐受脱机。于2010年2月5日进行全院会诊,参加人员有:医务处处长,神经内科主任,心内科主任,CCU主任医师,ICU主任。讨论病例后明确诊断为: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神经根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症,不除外重症肌无力。确定了呼吸机辅助呼吸,消炎,抗心衰,营养支持治疗。血清白蛋白维持于35-40g/dl,于2010年2月10日脱机,4小时后渐延长脱机时间。于2010年2月18日成功脱机。后给予恢复、支持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心功能逐渐恢复,心律失常转为窦律,肺部感染基本吸收。患者于2010年3月1日出院,出院时患者无不适主诉,查体:Bp110/70mmHg,HR80次/分,面色正常,平卧位,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多导联低电压,痰培养未见致病菌,胸片见肺部感染吸收期,患者基本痊愈出院。 转贴于    2 讨论
  格林巴利综合症即GBS好发于16-25岁之间,男性高于女性,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与注射流感疫苗有关,与腹泻、伤寒和肝炎有关,患者多为青年,GBS的确切病因不清,也可无诱因。流行病学证据显示,与先期空肠弯曲菌感染有关,占GBS85%,还与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肺炎支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关,GBS发病是由于病原体一些组分与周围神经组分相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错误的识别,产生自身免疫性T细胞和自身抗体,产生针对周围神经组分的免疫应答,引起周围神经脱髓鞘[1]。GBS的诊断:主要依据前l-4周的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末梢感觉障碍及脑神经受累,CSF蛋白细胞分离,早期F波及H波反射延迟等。GBS的治疗及预后:病因治疗,血浆交换,免疫球蛋白静点,皮质类固醇应用,辅助呼吸可[2]应用呼吸机,抗炎,对症,预防并发症,康复锻炼,该病70-75%病人完全恢复,25%遗留神经功能缺损,5%死亡,通常死于呼吸衰竭,对该病早期诊断及及早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3]。此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基本符合此诊断,但患者并发多次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较为少见,考虑与患者发病前有心肌炎病史有关。总结此患者具有较多危重并发症,且有多器官衰竭发生。抢救成功的经验有以下几点:(1)多学科联合治疗,发挥各学科学术优势对患者综合治疗。(2)明确诊断后各器官功能的积极保护,及时纠正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呼吸功能。(3)积极的营养支持为患者度过危险期创造了条件。较高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在呼吸机脱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密切观察病情,随时调整治疗及时发现室速,室颤的恶性心律失常及时处理。患者在起病较急重,且并发多种危重并发症后,终抢救成功,抢救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王维治,罗祖明.急性炎症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9.
[2]许贤豪,杨明山,丛志强,等.有关神经免疫性疾病诊疗问题讨论纪要[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l(2):122-123.
[3]康健,陈文彬,何礼贤,等.当前肺部感染诊断难点及对策[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l,21(7):385-393.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