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后早期应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结合康复训练效果,探讨TKR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8例20膝TKR后的患者早期应用CPM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以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HSS评分作为评定标准。结果 CPM结合康复训练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18例20膝患者均于术后第5天下地,术后平均ROM为(104.9±11.2)0,伸直均达到00;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5.3分。结论 早期应用CPM机结合康复训练可促进关节功能早日康复。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CPM 康复训练 早期
TKR后关节功能的康复训练,对提高手术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节CPM常被作为一种常规的康复手段,以提高关节活动功能[1] ;TKR后早期康复锻,可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2] 。为此,回顾我院于2010年8月~2011年1月先后施行TKR 患者18例20膝(其中双膝关节同时置换2例) 患者,早期使用CPM结合康复训炼进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8例(20侧膝),入院诊断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采用同一公司生产的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系统,其中18例为单侧关节置换,2例为双侧关节置换。其中女12 例,男6 例;年龄 59 岁~74 岁,平均 64.7 岁;术前患者膝关节屈曲0°~20°5 例;0°~30°13 例。
1.2 术前康复治疗
1.2.1 心理康复治疗
TKR的患者多年龄较大,承受较长时间病痛,对手术及术后锻炼存在恐惧心理[3]。掌握患者的心态,术前通过讲解术后可靠信息,相同病例手术效果。让术前患者与术后患者沟通,以减轻患者的顾虑,增强信心。
1.2.2 术前康复训练
入院即开始,使患者预先掌握术后康复的一般程序,健侧需同时进行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膝关节主动曲伸练习;指导患者自我按摩膝关节周围;指导并演示执拐行走的正确方法。
1.3 疼痛治疗
术后患膝予以加压包扎,并放置冰袋24h,患肢留置股神经阻滞泵,术前1d应用塞来昔布,术后给予塞来昔布0.2g晨服。
1.4 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康复训练主要是关节活动度锻炼,具体如下:(1)手术当天:回病房后予以自制凹型垫抬高患肢20°~ 30°,麻醉清醒后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2)术后第一天:进行踝泵练习及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等张收缩练习。(3)术后第二天:拔除引流管后开始以下锻炼:①床上主动和被动屈伸膝关节:取仰卧或坐位,尽力伸直膝关节,踝关节下方可置一小沙枕,维持5~10s;再尽力屈曲术膝。②抱腿练习:取仰卧位,患肢抬高,双臂抱于大腿中下段,利用重力使小腿下垂并用力屈曲膝关节。③压腿练习:坐于床上伸直患肢,足跟下置小沙枕,双手置于髌上,缓慢持续用力下压。(4)术后第三天:仰卧位直腿抬高练习:摄线片复查假体位置后,无痛情况进行,先用力使脚背向上勾,再用力将腿绷直,然后整条腿抬高,维持几秒钟后放下。每5个或10个为1组,每天3~5组。(5) 术后第四天:①坐位屈伸练习:患者坐于床边,双小腿下垂,主动屈伸术侧膝关节,并逐渐加大屈曲和伸直角度。②辅助下蹲练习:患者双手握住床头扶手,屈曲膝关节,缓慢下蹲。(6)步行:术后第5天,在护士或家属看护下借助行器或双拐下床行走,注意安全,逐渐脱离辅助器材。
1.5 被动活动器练习(CPM)
CPM 机应用于辅助关节恢复屈伸功能,它对关节内软骨的再生与修复有重要作用。开始时,起始角度为10°,终止角度为30°,每日2次,每次30~60min,以后逐渐增加角度5°~10°,持续使用1~2周,术后2周内屈膝超过90°。频率由慢到快,活动范围以患者无痛范围为准,并要考虑到患者恢复情况[4]。
1.6 出院指导
向患者进行自我健康宣教:保持情绪,合理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康复训练宣教:告知患者训练要循序渐进,原则上膝关节活动由小至大,关节屈曲为站-立-坐-蹲(3个月后),以不感疲劳或不适为前提。嘱患者尽量减少每天上下楼的次数及单次长距离行走,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年门诊复查。
2 结果
2.1 康复评价
2.1.1关节活动范围(ROM):是评价人工关节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以受累膝关节术后8~14天的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作为膝关节功能的评价方法,ROM<90°为差,≥90°≤110°为良好,>110°为优。
2.1.2 HSS 评分: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 [5] 。考评内容为7项,总分为100分,其中6项为得分项目:包括疼痛30分,关节功能22分,关节活动度18分,肌力,屈膝畸形和关节稳定性各计1分;另有1项为扣分项目,内容涉及是否需要支具内外翻畸形和伸直滞缺程度,依据评分将临床方案评定为优(≥85分),良(70~84分),和差(≤59分)三级。
2.2 评定结果
本组均获随诊1~3个月,共20个膝关节,术后3个月复查,优7例,良11例,其中2例病人生活完全自理,关节稳定性增强。
3 讨论
3.1 康复训练的作用:早期训练能促进患肢静脉血回流,减轻肿胀,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轻周围组织粘连,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2 康复训练的原则[6] :(1)个体化原则:由于病人的体质、病情、主观功能要求、手术情况各异,TKR的康复应因人而异。(2)全面训练原则:TKR术后的病人大多是年老体弱者,膝关节只是负重关节中的一个,单纯处理膝关节并不足以改善病人的功能,必须兼顾病人的全面康复。(3)循序渐进原则:一般TKR病人的膝关节及周围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所以病人的功能水平只能逐步恢复,切忌操之过急,避免治疗中不应有的损伤发生。
3.3 持续性被动活动CPM 机:即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念,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7],由加拿大著名骨科医生SalterRB提出,是关节术后康复中避免关节强直,恢复其功能十分有效的手段。CPM作为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辅助功能锻炼方法,其疗效一直存在争议。Lisa等[8]认为,可以增加术后膝关节的屈曲度,而Leach等[9]却认为并不能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并且存在增加伸展滞缺和固定屈曲畸形的趋势。我们的结果显示,早期CPM机结合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防止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周围组织黏连,增强韧带强度,并对肌力的恢复,髋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TKR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的的手术。传统观念认为,TKR后较长时间的制动可促进伤口愈合,而事实上,术后第二天就有新胶原组织形成,如不加干扰,胶原纤维将产生沉积,最终成为纤维组织,从而限制膝关节的运动[10]。
通过早期锻炼,使病人肌肉收缩,促进肢体静脉血及淋巴回流,减少关节粘连、疼痛、消除肿胀、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恢复和保持正常肌力和关节灵活度,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从而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徐晓静,朱月英,杨胜武. CPM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 24 (3):279-280.
[2] 刘静,解雪, 张其亮,王升英, 冯莉.疼痛控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12-514.
[3] 陈丽芳.全膝关节置换的康复训练与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5):693-694. [4] 徐卫东,吴岳嵩主编.人工关节手术与康复[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5.
[5] 吕原山,主编.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45-347.
[6] 陆建仁.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治疗[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2,8(23):141-143.
[7] 葛宝丰.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04.
[8] Lisa A,Bennett etal.A comparision of 2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protoco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The Journal of A rthroplasty,2005,20(2):225-233.
[9] Leach W,Reid J,Murphy F.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following total knee replacement: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with follow-up to 1 year [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06,14(10):922-926.
[10] 彭小苑,黄美红,黄淑容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J].中医正骨,2006,18(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