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癌症患者化疗消化道反应的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7332 日期:2025-06-27 来源:论文网
作者:林碧容 鲜玉军 何永萍

【摘要】 目的 观察维生素B6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癌症患者化疗消化道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147例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单盲法均分为三组:组1(维生素B6静脉滴注组)、组2(静脉推注恩丹西酮组)和组3(维生素B6穴位注射组),组1采用静脉滴注维生素B6200毫克,组2采用静脉推注恩丹西酮8毫克,组3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6每穴各100毫克;均在化疗前30分钟开始治疗,然后观察化疗后第一、二、三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胀、腹痛的总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组3预防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完全有效、总有效率均极显著优于组1、组2(P&<0.01);便秘、腹胀等副作用均极显著少于组1、组2 (P&<0.01)并具有显著的效价比;结论 维生素B6足三里穴位注射具有极显著的预防癌症化疗患者胃肠道毒性反应的作用,价效比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易推广。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消化道反应 足三里穴位注射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然临床观察发现化疗后出现的胃肠道毒性反应及其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加重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甚至导致患者放弃进一步的治疗。如何有效预防化疗患者胃肠道毒性反应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我院肿瘤科自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应用维生素B6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胃肠道毒性反应疗效显著。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47例患者均为我科自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97例,女性52例;年龄21岁~82岁,平均62±4.32岁;病程(从初诊起计算)1~27个月,平均病程6.81±2.74月;肺癌34例,食道癌12例,乳腺癌39例,直肠癌41例,鼻咽癌6例,宫颈癌12例,肝癌5例;首次化疗47例,多次化疗102例。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为我科通过病理学活检、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而确诊为恶性肿瘤,符合《中国常见肿瘤诊治规范》[1] ,均同意采用的预防治疗方案。
  1.3 排除标准
  ⑴ 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
  ⑵ 伴有肠梗阻、肠粘连、肠套叠等影响观察指标的患者
  ⑶ 伴有颅内转移和(或)颅内高压、低颅压的患者
  ⑷ 伴有卒中、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
  ⑸ 伴有其它可导致胃肠道不适反应的疾病以及拒绝穴位注射治疗的患者
  1.4 方法
  1.4.1 分组
  采用随即单盲法将147例患者均分为三组,各组间年龄、性别、病程以及肿瘤类别、化疗用药物种类、剂量、疗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1为维生素B6静脉滴注组,组2为恩丹西酮静脉推注组;组3为维生素B6足三里穴位注射组。
  1.4.2 治疗方法
  三组均在化疗前半小时开始实施治疗预防方案,具体用药、方法:
  组1:采用维生素B6200毫克,静脉滴注,每天两次;
  组2:恩丹西酮 8毫克,静脉推注,每天两次;
  组3:双侧足三里(胫骨粗隆下约一横指处)[2]穴位注射:患者取仰卧位,屈膝,选准穴位后严格消毒,用5毫升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6100毫克,运用直刺法快速刺入皮肤后,边提插捻转边进针,进针深度约1.5~2.5寸(同身寸)作用(具体进针深度依据患者形体胖瘦决定),当患者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后,回抽无回血后再缓慢推注100毫克维生素B6,然后依前法在另一侧足三里进行穴位注射100毫克维生素B6,出针后用无菌棉球轻压进针点1分钟,每天一次。
  化疗后出现严重恶心呕吐的患者均采用穴位注射维生素B6200毫克以减轻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便秘者口服麻仁丸对症治疗,严重者用潘泻叶煎水通下。
  1.5 疗效评定标准
  1.5.1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化疗后患者止吐疗效及临床疗效以及需要药物干预的例数。
  1.5.2 按照WHO所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表现分级标准[3]。
  恶心呕吐为0度(无)、I度(恶心)、II度(暂时性呕吐)、III度(呕吐,需要治疗)、IV(难以控制的呕吐)。
  1.5.3 化疗后消化道反应评定标准[4]
  止吐疗效分为完全有效(CR,无呕吐)、部分有效(PR,呕吐1~2次/天),轻度缓解(MR,呕吐3~5次/d),无效(F,呕吐&>5次/d);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化疗后出现O度反应)、有效(化疗后出现I度反应)、无效(化疗后出现II度及以上反应)。
  1.5.4 毒副反应
  观察比较各组患者出现便秘、腹胀、腹痛的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①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②年龄、病程、性别及疗效等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统计学有极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止吐疗效比较
  各组间比较显示:完全止吐率、总有效率组3显著优于组2(p&<0.05),与组2均极显著优于组1(p&<0.01);部分有效组1、组2较组3有显著差异(p&<0.05),组1与组2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效组1、组2显著多于组3(p&<0.05),组1与组2。提示穴位注射维生素B6预防效果显著优于恩丹西酮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维生素B6(见表1)。
  表1 三组间止吐疗效的比较
  
  注:*与组1比较,p&<0.01;▼与组2比较, p&<0.05;**与组1、组2比较,p&<0.05;组1、组2间比较,△p&>0.05;组2与组1比较,▽p&<0.01 转贴于    2.2 临床副作用疗效
  各组间比较示:便秘、腹胀、腹痛等副作用出现率组3极显著少于组1、组2 (P&<0.01),提示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6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见表2)。
  表2 三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组1、组2比较p&<0.01;:▼组1与组2比较p&<0.01;△:组3与组2间比较,p&<0.01;▽:组2与组1比较p&<0.01。
  2.3 费用比较
  通过对单人单次用药费用比较,清楚显示:采用恩丹西酮静脉推注预防化疗后消化道反应所需经费远远多于维生素B6(P&<0.01),提示:穴位注射维生素B6具有良好的效价比。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化疗后出现的消化道反应是化疗药物刺激5-HT3的大量释放从而激活呕吐反射引起呕吐[5,6],故西医药目前主要采用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预防,然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剂虽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完全控制率仅为50~60%,且价格昂贵、有导致便秘等副作用且价格相对昂贵而限制其在临床使用范围[7,8,9]。而胃复安虽能通过阻滞多巴胺受体而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应区产生中枢镇吐作用,但极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9]。故研究如何预防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药物以及给药途径成为研究热点。
  祖国医学认为“卒然而呕吐,定是邪客于胃”,“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化疗药物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发呕吐[2]。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调理脾胃、和肠消滞、清化湿热、降逆利气、扶正培元的作用,对胃肠蠕动、胃肠功能及胃酸分泌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具有镇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胃肠道粘膜损伤和中枢性胃肠道反应具有较好的防治功能,可治疗呕吐、脘痛胀满、肠鸣、便秘、腹泻、食欲减退、心悸虚烦等症[2,8,9,10],是理想的治疗、预防胃肠道疾病、功能紊乱的穴位。
  维生素B6与三磷酸腺苷经酶作用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磷酸吡多醛和磷酸比多胺,参与多种代谢过程,临床用途广泛。本研究发现,选择双侧足三里穴进行维生素B6穴位注射预防化疗后消化道反应临床疗效极显著优于其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5-HT3受体阻滞剂恩丹西酮,且费用低廉,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于各组预防治疗无效和效果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干预的患者进行维生素B6足三里穴位注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化疗前选择足三里穴应用维生素B6进行穴位注射预防、治疗化疗消化道反应临床疗效确切、超作方便、患者依从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并具有显著的效价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值得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肿瘤诊治规范[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46.
[2]李镤.临床穴位注射治疗法[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5.
[3]张慧兰,陈秀荣.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32~533.
[4]刘美琴,孙国华,康生,等.国产甲羟孕酮加强预防化疗消化道反应的效果比较[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1):233.
[5]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42~424.
[6]张晓静,张频.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2006,4(4):348~353.
[7]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0,434.
[8]罗永芬.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133~134.
[9]李天印,孙悦,杨红飞.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61例疗效分析[J].中国针灸,2002,22(10):16~17.
[10]冀来喜.针灸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2:6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