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学峰 孙臣义 任克 王权 张加丰
【摘要】目的 分析不伴有钙化特征乳腺癌的X线特点,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水平。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癌进行术后分析。结果 5例病灶边缘不整,有凹陷分叶;3例有明显的毛刺,呈放射状;2例有肿块,伴有乳头血性溢液;2例病人伴有局部皮肤增厚(其中1例有乳头凹陷);2例局限性致密浸润伴有腺体结构不良。结论 有临床触及肿块,X线片不伴钙化的病变。应仔细观察病灶其它的直接、间接征象,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乳腺癌 钙化 X线诊断
乳腺癌的诊断中,有肿块的钙化和无肿块钙化,但具有典型恶性钙化,虽无其它恶性征象相伴也可诊断乳腺癌[1]。但实际工作中尚有一部份病例有肿块存在而不伴有钙化的病变,需要做出乳腺癌的诊断。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筛选我院2003—2005年已诊断乳腺癌女性病人11例,年龄36—58岁,平均年龄47岁。均以肿块就诊,部分病人有乳头凹陷,皮肤增厚,有2例伴有血性溢液。
1.2 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癌进行术后分析。使用意大利Giotto乳腺钼靶X光机,采用C R技术摄斜位轴位片。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浸润导管癌7例;髓样癌2例;浸润小叶癌2例。
2.2 X线表现 直接征象9例乳腺癌均表现肿块,肿块的边界清晰度不一。5例形状规则呈分叶状,带有“毛刺”征2例,呈放射状“毛刺”长短不一,形状不整边缘摸糊2例,肿块的大小与实际测量有较大差异,X线片上肿块均小于实际的测量值。2例局限性密度增高无肿块边缘显示呈浸润状大片状阴影。间接征象 其局限性皮肤增厚2例;桔皮样改变1例,乳头凹陷2例,酒窝征1例,有两例乳腺导管造影肿块附线导管出现破坏的恶性征象。
3 讨论
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迄今为止术前诊断乳腺疾病准确度最高也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肿块是最常见、最基本的X线征象。70%的乳腺癌病人,在X线片上能清晰显示肿块,肿块伴钙化是乳腺癌最可靠的征象[2]。
3.1 肿块的大小与实际大小,本文1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中9例X线片上有明显肿块影,大小2—5cm范围。2×3cm 4例,病人实际测得4×4.3 cm大小、3×4cm 3例,病人实测5×5.1cm大小,4×5cm 2例,实测肿块6.0 cm以上,片上肿块与实际大小明显不符占(81.8%),这种测量的差异是由于癌周组织的水肿,炎性浸润及纤维化部分所组成。所以乳腺癌肿块X线测量值较临床触及肿块为小即Lepourgnt定律[3]。而良性病变一般X线测量值符合或大于临床触及肿块,本文9例与测量定律相符。
3.2 肿块形态 乳腺癌的直接征象之一就是观察肿块形态边缘。本文9例有肿块界线,5例边缘不整,有凹陷、有分叶(45.4%)。是由于肿瘤外生长不均衡,其中一例呈“葫芦”状。3例有明显“毛刺”,呈放射状,长短不一,1—4cm不等,可能癌周有纤维组织增生及肿瘤向四周浸润扩展所致,其中2例中两者兼而有之,做出恶性判断更可靠些。
3.3 肿块密度、结构 2例较大肿块约4×5cm大小,患侧密度明显高于对侧,为局限性致密而无肿块显示,局部失去正常腺体结构,这可能是由于癌细胞沿乳导管浸润扩展,癌周炎性反应较显著且已累及瘤块大部或全周。癌周无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肿块密度较淡等等。它们都伴有局部皮肤增厚,1例还有乳头凹陷这样的间接征象。
3.4 造影 2例2×3cm肿块病人中,乳头有血性分泌液,立即行乳管造影,结果显示肿块附近导管分枝有中断、破坏改变,进而更明确该肿块的性质。
不伴有钙化的肿块乳腺癌,要从多角度分析肿块具有的特征表现外,还要努力寻找间接征象帮助诊断。有血性溢液的,可做导管造影协助进一步诊断,提高以肿块为主不伴钙化的乳腺癌诊断水平。
参 考 文 献
[1]鲍润贤,中华医学影像学(乳腺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6月:68.
[2]鲍润贤,中华医学影像学(乳腺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6月:68.
[3]何学元.当代乳腺疾病X线诊断图谱.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年1月:140.
关于不伴有钙化乳腺癌的X线诊断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